设置

关灯

——(120)

    换算过来,就是下午五点。
    这都还不算临时有个事加班什么的。
    像是前些日子绍城雪灾,底下的人忙起来到晚上□□点才能回家都是常有的事儿。
    好家伙,凌晨四点起床上班,最早晚上五点才能下班回家休息。
    上三十天休息一天,这玩意儿能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住的?
    就算是被后世称为吸血鬼的无情资本家,实行的九九六制度也没这么狠啊。
    这哪是九九六啊?
    这都快赶上零零七了!
    这也就算了,让顾砚书觉得更恐怖的事儿还在后面。
    就算是前面的行礼跪拜、每日零零七高强度工作,他都坚持了下来。
    但是这也不能掩盖当官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想一想,为了活的舒服就要向上爬,这一向上爬,官位自然也就不会低。
    这天齐的高官,可不是后世公司的高管。
    天齐的高官们,比后世的高管多了一项极为危险的项目:
    与自己的上司,也就是皇帝,朝夕相处,接触时间大大增加。
    皇帝那是什么人?
    那是一国之君!
    那是掌控着旁人生死,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帝王!
    君不见从古至今,华夏人写了多少或正经或沙雕的句子来形容皇上的这一权利。
    譬如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譬如伴君如伴虎。
    再譬如朕命令你必须治好朕的爱妃,否则朕要你们整个太医院给朕的爱妃陪葬!
    这后世的高管惹老板不高兴了,最多丢个饭碗,天齐的高官们一个不注意惹上司不高兴了,那除了丢乌纱帽,还有掉脑袋的风险啊!
    自己的脾气自己知道,顾砚书很是有自知之明。
    就自己这个狗脾气,要真入朝为官,爬到了位极人臣的位置,与皇上朝夕相对,恐怕就是在生死边沿来回蹦迪的开始。
    要是皇帝气度小一些,他估计就能丢掉自己的小命。
    除此之外,让顾砚书对当官丝毫不感兴趣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这天齐官员的工资了。
    常言道高风险高回报,这天齐的官员又是零零七,又是在被抄家灭族的边沿来回蹦迪,这工资怎么也得对得起这份辛苦吧?
    然而并不是。
    依旧拿秦戮来举例,在顾砚书与秦戮成婚之前,秦戮那叫一个光鲜亮丽家徒四壁。
    给了彩礼之后,连下个月吃饭的钱没了,还要指望着朝廷的工资以及禄米过活。
    过得这么辛苦,哪有半分高工资的模样?
    秦戮是皇子尚且如此,更别提其他官员了。
    就顾砚书所知道的,不考虑任何灰色收入,以及副业兼职。
    天齐的一品大员每年的年薪是两百两,朝廷最多也就再包个吃住。
    两百两。
    不是顾砚书凡尔赛,就这点银子,他随随便便就能挣回来,而且还不用花费多少力气。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去选择风险更高,更辛苦的为官之路?
    当然,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顾砚书也有所注意,将其中一些不能说的内容,进行了删改。
    比如像是上辈子之事,当然是一个字也没提及,至于企业高管,则是用了他手底下的几位掌柜的职位来替代。
    即便如此,顾砚书的这番言论也足够让人觉得惊世骇俗了。
    别说是温清衍了,温清霄都是第一次听说。
    兄弟两人下意识想要反驳,但张了张嘴,却发现他们好像无从反驳。
    而这个时候,顾砚书还没停止自己的演讲:
    或许你们会说,士农工商,只有入仕,才能拥有权力,才不至于因为身份卑微而受人胁迫,同样不需要担心怀璧其罪,才能守住自己的财富。
    不得不说,这番话的确是给了兄弟俩启发。
    没错!
    商人的确比朝中不少官员富有,但一旦有官员起了歪心思,哪怕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也能给商贾带去灭顶之灾。
    若非如此,当初富甲一方的周家也不会去寻求大皇子的庇护。
    然而还不等他们点头,便又听到了顾砚书的声音:
    但那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可是厉王妃!
    作者有话要说:  顾软软:谁?谁要让我去当官?你不要过来啊!!!!
    132、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句我可是厉王妃,直接震地兄弟二人有些说不出话来。
    的确。
    什么胁迫不胁迫的?
    顾砚书可是厉王妃,天齐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就厉王对王妃宠溺的程度,自己都离京了,还不放心地将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放在厉王妃身边,护他周全的模样,谁敢来太岁头上动土?
    这个时候,温清霄才发现,他与顾砚书哪里是同病相怜?
    他根本就不配!
    至少在为官之事上,他是心有不甘,而顾砚书却是唯恐避之不及。
    温清衍自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垂眸看到顾砚书手中的那一道手谕,顿时便感觉有些过意不去:
    这次的事,是下官考虑不周,还望殿下见谅。
    四公子也是好意,是我没与四公子说清楚。
    顾砚书不是一个无理取闹之人,虽然这道手谕不是他所想要,但他知道,这件事更多的责任是在他。
    别说昨日温家已经表明态度,会全力支持厉王府。
    就算昨日温家给了他否定的答案,依照温家人一直以来所学习的君子之道,也做不出来将旁人的功劳私自据为己有之事。
    知道顾砚书的确没有因为手谕而生气,温清衍微微松了口的同时,又重新开口询问:
    那现在殿下是如何想的?
    皇上的手谕已下,事情已成定局,他没有办法让皇上收回手谕,现下也就只能全力配合顾砚书的想法,已做弥补了。
    若是顾砚书不遵守手谕,对修路之事不插手,他也会在皇上那里尽力描补。
    顾砚书也听出了温清衍的言外之意,但在微微思索后,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手谕已下,便按照皇上的意思来吧。
    虽然顾砚书对入仕之事唯恐避之不及,但修建水泥路事关重大,他也有不少私心。
    原本顾砚书也担心温清衍以及户部之人对承包制度不了解,最做出一个四不像。
    但修路之事又不是厉王府一府之力可以承担,顾砚书就算不放心也只能将其交予朝廷负责。
    而当初将这份计划书交给温清衍,除了他对温清衍说的那几个原因,还有一点。
    便是他与温清霄交好,温家负责此事,他至少可以从温清霄的口中得知事情的进展,也能因为双方之间的关系,既是提出意见。
    现在皇上允许他插手辅助此事,到底利大于弊,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温清衍意外顾砚书会答应的同时,也在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毕竟修路之事重大,容不得一点差池。
    这计划书是顾砚书拿出来的,对于其中的细节自然比旁人更加清楚。
    顾砚书愿意帮忙,想来户部的压力也会小上许多。
    既然答应了帮忙,这件事又是户部与工部一同负责,顾砚书自然要跟着温清衍一同去户部与其他官员一起商议的。
    原本顾砚书以为,他到了户部,少不得会受到部分官员的排挤。
    毕竟户部都是大皇子的人,他又是厉王妃,那些人能看他顺眼才怪了。
    岂料到了户部之后,顾砚书才发现,他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
    的确有不少户部的官员对他极为不欢迎,看着他的眼神也很是不善。
    其中以户部的右侍郎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还不等这些人张嘴说什么,温清衍一个眼神扫过去,众人便纷纷闭上了嘴。
    看着顾砚书的眼神虽然依旧带着一丝不善,但到底也多了一丝尊敬与惧怕。
    见状,顾砚书忍不住低声调侃了温清衍一句:
    倒是没看出来,四公子也有如此威严的时候?
    或许是因为诗书传家,温家的几位公子,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比起官员,这些公子更像是风度翩翩的读书人。
    所以现在温清衍一个眼神便能将手下之人震慑住的画面,的确让顾砚书颇感意外。
    让殿下见笑了。
    温清衍则是低声笑了笑,没有否认。
    他两个月之前初来乍到之时,便没少受到这些官员的关照。
    若是不用一点手段,如何能够在户部站稳脚跟?
    许是当初有些用力过猛,给这些人心中留下了阴影,才会造成如今的情况。
    不过对于这一点,温清衍也没有去管,毕竟他们现在老老实实的模样,可比以前一看到他就找茬的样子要让温清衍舒服多了。
    除此之外,工部的官员对顾砚书的态度倒是要好不少。
    不仅如此,顾砚书甚至还能从某些官员的眼中看出一丝敬重与热切。
    若是非要让顾砚书找个说法来形容那几个官员看着他的眼神,那便是像前世的那些追星女孩看到自家爱豆的模样。
    虽然不带有任何恶意,但作为那个被紧迫地盯着的人,顾砚书总觉得心里有些瘆得慌。
    对此,知道缘由的温清衍低声同顾砚书解释了一番:
    殿下前些日子捣鼓出来的那些小玩意儿,以及活字印刷、地暖还有这次的水泥等物,工部人十分感兴趣。
    据说在看到活字印刷以及地暖的设计图时,工部的不少人便大呼绝妙。
    若非顾忌着顾砚书的身份,工部尚书甚至想要直接去厉王府,与顾砚书好好商议交谈一番。
    现在好不容易见到了真人,能不让这些人激动吗?
    知道了原因,顾砚书再看那些人的眼神,倒是自在了不少。
    看顾砚书注意到了自己,工部尚书一个激动,便想要上前与顾砚书攀谈一二。
    工部在六部之中地位最低,权利也最小。
    工部众人心中对此事自然有所不满,但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与其他几部相比,工部对朝廷的贡献的确是最小的那一个。
    但在看过了厉王府中出来的那些绝妙的物件后,工部尚书便觉得看到了曙光。
    若是他们工部之中,也能出一个像是厉王妃这般,点子层出不穷,能够不断给天齐做贡献之人,工部地位提高岂不是指日可待?
    但偏偏顾砚书又是厉王妃,男子入后宅便不能插手朝堂之事。
    工部尚书在明白这一点后,心中颇为遗憾,原本以为这辈子都没办法实现心中所想。
    谁知道现在居然有了峰回路转的际遇?
    现在皇上对厉王妃的态度明显有所松动,若是他再同厉王妃商议一番,让厉王妃来工部任职之事,岂不是指日可待?
    顾砚书是什么人?
    本就极为擅长观察人心,更别说现在工部尚书都快把这是个宝贝,得把人搞来我们工部的话给写在脸上了!
    当即便先一步在工部尚书前面开了口,丝毫机会也不留给他:
    父皇对修路之事极为重视,本殿的时间也不多,便不与诸位寒暄了,直接进入正题吧。
    顾砚书都这样说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工部尚书也只能先暂时收起自己心中的想法,先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商议起了修路之事。
    这次会议,算是温清衍第一次与顾砚书正儿八经地共事。
    也是通过这次会议,温清衍才算是彻底见识到了顾砚书头脑的厉害之处。
    对于顾砚书所给出的水泥路承包制度计划书,户部的官员曾经也开过一次小会。
    结果还没商议多久,几人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去哪里寻找愿意承包修建水泥路的商人?
    这件事虽然好处不小,但是前期投入同样不小。
    如何能够确定谁能拿出这笔钱,谁愿意给出这笔钱?
    若是一个个上门去商议,速度也未免太慢了!
    而顾砚书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直接给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官员一个你是蠢货吗?的眼神,而后开口:
    这有什么难的?诸君平时不看日报?去日报上登广告啊!
    别说,这个方法,还真是这些个官员开始没有想到的。
    毕竟在这些人的固定思维中,广告位那都是商人为了卖出自己的物品,宣传自己的店铺才会去买的东西。
    他们是朝中的官员,与商人不在一个体系。
    现在听到顾砚书理所应当的话语,众人才恍然惊觉:
    没错,他们可以去日报上刊登广告啊!
    这个时候,又有一人提出了问题:
    但是这日报的广告位并不便宜
    毫无意外,这个人也得到了顾砚书一个你是蠢货吗?的眼神:
    报社是父皇创办,厉王府负责的部门,什么时候报社说过朝廷要用广告位要收钱的话了?
    之后,顾砚书又帮户部解决了好几个问题。
    虽然每次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顾砚书总是喜欢给提出问题那人一个你是蠢货?否则怎么问出这么简单地问题?的眼神。
    但不得不说,顾砚书给出的方案的确简单并且完全可以操作。
    这些官员被堵得哑口无言的同时,也只能硬生生咽下心中的那口恶气。
    倒是温清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几分端倪:
    那些对于他们来说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厉王妃眼中却极为简单。
    其原因,似乎是与厉王妃的思维方式有关。
    就拿刊登广告来说。
    户部官员自诩身份高贵,看不起商人常用的方法,所以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可能性。
    但厉王妃却不会。
    在厉王妃眼中,根本没有商人的方法、官员的方法的划分,只有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怪六弟回家后,总是对厉王妃赞不绝口。
    难怪有些时候他们几位兄长觉得困难的事,六弟总能很轻易地找出解决方法。
    难怪每次六弟说出解决方法的时候,他们几位兄长都会觉得有这件事居然这么简单?他们怎么没有想到?的恍然大悟之感。
    或许这便是与殿下相处久了,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了殿下处理事务的方法的好处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