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作者有话要说: 顾软软:这都是些什么蠢东西?带不动带不动!
133、第一百三十三章
因着顾砚书的加入,不一会儿,户部对于修建水泥路一事的种种疑问便直接得到了解决。
而随着顾砚书给出的一条条建议,原本看顾砚书很是不顺眼的户部官员们,脸上的神情或多或少都有了缓和。
无论立场如何,无论他们心中对顾砚书有多大的成见,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厉王妃是一位极有才能之人。
因为有厉王妃的加入,让他们的工作,进展顺利了许多。
户部这些原本对顾砚书看不顺眼的官员尚且如此,更别提工部那些原本就对顾砚书极为有好感的人了。
等到小会结束,工部尚书终于忍不住,直接一个箭步上前,走到了顾砚书的跟前:
微臣见过厉王妃殿下,殿下万安。
这次顾砚书没了借口躲藏,只能硬着头皮接住来自工部官员们热切的目光,露出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免礼。
工部尚书好歹也是朝中的二品大员,一眼便看出了顾砚书脸上的不自在,顿时便意识到了自己这番行为的不妥之处。
连忙朝顾砚书拱了拱手,微微俯身:
微臣见过出自殿下之手的活字印刷以及地暖等物后,便一直想找机会拜见殿下,却一直不能如愿,今日一见殿下,情急之下有些莽撞,冒犯之处,还望殿下见谅。
顾砚书原本只是觉得工部等人的眼神过于热切,让人有些不自在。
现在工部尚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还如此认真地道了歉,顾砚书也不是什么小气的人,当即便表示了不介意。
谁知道这个工部尚书却是个会顺杆向上爬的。
一听顾砚书说不介意,便直接与顾砚书套起了近乎。
先是对顾砚书好一阵奉承。
从香皂夸到草纸,从玻璃夸到眼镜,再从活字印刷夸到地暖,最后又着重夸了一番顾砚书最近才捣鼓出来的水泥。
工部尚书这一开口,便整整夸了顾砚书一盏茶的功夫。
最让人感到惊奇的,便是这一盏茶的工夫中,这工部尚书夸人的词语,就没有一个重复的。
一旁还没来得及离开的户部官员们,此时看着工部尚书的眼神那叫一个复杂:
他们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位朝廷的二品大员这么能拍马屁呢?
眼见着工部尚书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态,顾砚书连忙出声打断:
冯大人言重了,其实这些物件并不能算是出自本殿之手,本殿不过是提供了一些想法,都是手底下的工匠能干,满足了我这些天马行空的设想。
这是顾砚书对外的一贯说法。
一来,一个人若是什么都会做,难免有些惊世骇俗了。
二来,这话倒也不算作假,毕竟无论是工部尚书提到的香皂,还是草纸、活字印刷等物,他也的确只是给工匠提供了一个描述,剩下的,便是工匠的自由发挥。
但是现在,顾砚书的这一番大实话,落在旁人的耳中,却成了谦虚之言。
别说是工部这些官员了,就连户部那些人,此刻看着顾砚书的表情,都有些肃然起敬的意味在里面。
注意到这些人表情,顾砚书简直就是满脑袋问好。
不是,你们六部的官员都是这么会脑补的吗?
这年头说真话都没人信了?
张嘴准备再解释两句,然而工部尚书却没有给顾砚书这个机会。
直接张嘴又继续夸起了顾砚书。
就在旁人以为工部尚书又要开始他的拍马操作时,却听工部尚书话锋一转,便与顾砚书哭诉了起来。
先是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又说起了工部的不容易。
什么地位在六部当中数最末,工作量却能称第一,平时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却是四处不得好。
说好听点是六部,地位实权都不缺。实际却是打杂的,人人都能踩一脚,可怜他年龄一大把,贡献还不如小年轻
听着工部尚书这番情真意切的哭诉,顾砚书简直就想拍手称奇。
他还能说什么?
说工部尚书不愧也曾高中过状元,现在诉个苦也能编出一首打油诗。
工部尚书年近不惑,好歹也能算作是长辈,眼见着这说着说着都快哭出来了,顾砚书自然不好就这样干看着。
只能出言安慰两句。
谁知道工部尚书就在这儿等着顾砚书呢!
顾砚书这边一安慰,那边工部尚书就开始打蛇随棍上:
老臣多谢殿□□恤,能有殿下这两句话,老臣心中也就舒畅多了,就是现在老臣还有一事相求,还望殿下能够成全。
说这话时,工部尚书满脸都写着你要不答应我就哭。
若换做平常人,被这么一架着,肯定也就点头同意了。
但顾砚书不一样,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顾砚书与秦戮一样,是个软硬不吃的。
故而现在,顾砚书直接与工部尚书打起了太极:
不知冯大人所求何事?
工部尚书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觉得看到了希望,至少顾砚书没有一口回绝:
工部最近遇上了一些难题,迟迟未能有所突破,微臣便想请殿下指点一二。
这工部无法解决之事,本殿也不一定能帮上忙。
要放在以前,顾砚书肯定会直接一口回绝。
但这工部尚书先是夸了他好一通,又是情真意切地哭诉了好一会儿。
在这个时候直接回绝,难免有些不近人情。
工部尚书本就是个极为会顺杆爬的,一听这话,连忙给顾砚书戴着高帽:
殿下谦虚了,依照殿下之能,定然能够给出一些建议,即便不能,能够对臣等指点一二,也是臣等莫大的荣幸。
工部尚书都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顾砚书若是再拒绝,就真的有些说不过去了。
再加上顾砚书脑子里还有着不少新的点子。
虽然不少点子都能如同以前那般,可以找工匠完成,但顾砚书也不能肯定,以后一定不会用到工部。
所以现在,顾砚书自然是不好将厉王府与工部之间的关系搞得太僵。
在顾砚书点头的瞬间,工部的几个官员,脸上的笑容顿时便明显了许多。
接着,工部尚书冯大人甚至没有给顾砚书一点点反应的时间,便直接带着顾砚书向户部走了去。
天齐六部的办公地点都在一个区域,工部与户部之间的距离并不远。
不一会儿,顾砚书便直接踏进了工部的地盘。
下官见过厉王妃殿下。
殿下万安!
冯大人可以啊!居然还真将殿下请了过来!
可不是吗?这下咱们做的那玩意儿应该就有救了!
与在户部万人嫌的境况不同,顾砚书一踏进工部的大门,便受到了来自工部官员们的热烈欢迎。
上至侍郎,下至打杂的,看着顾砚书的眼神那叫一个热切。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有那么一瞬间,顾砚书甚至以为自己是一块儿肥肉,掉进了饿狼群。
若不是来的路上工部尚书打过预防针,顾砚书能被这些眼神盯得直接转身就走。
都围在这儿做什么呢?手上的事儿做完了?没做完还不赶紧去做?
这个时候,工部尚书直接上前一步,双眼一瞪,呵斥着这些人。
听到上峰的斥责,原本想要上前与顾砚书攀谈两句的工部官员们,最终只能选择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即便如此,他们也依旧没有忍住时不时向顾砚书的方向看上一两眼。
当然,与刚刚那饿狼看肥肉的眼神相比,现在这样的目光,至少还在顾砚书的承受范围内。
就在顾砚书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这工部尚书也做了一件人事儿的时候,便听到了工部尚书的小声嘀咕:
我这好不容易把殿下骗过来,你们把人吓走了,我上哪儿说理去?
得,这下顾砚书是彻底没话讲了,只能说这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随后,工部尚书便带着顾砚书先在院子里参观了一番。
向顾砚书介绍了一下工部以前的成果,以及现在正在研究的物件。
期间也同顾砚书介绍了一番工部与其一起共事的官员。
好在那些官员看着顾砚书的眼神虽然极为热切,但行为却也极为克制。
除了言语上对顾砚书表达了尊重与崇拜之外,便没有再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
让顾砚书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难免对工部多了一些好感。
看到最后,顾砚书对工部尚书的态度,明显软和与亲近了不少。
注意到顾砚书的态度变化,工部尚书也在心中悄悄松了一口气。
随后,工部尚书便将顾砚书带进了平时搞研究的房间,同顾砚书说起了工部最近的工作重点。
认真说起来,工部最近的忙碌,与秦戮也有些干系。
因着秦戮的缘故,天齐边境安稳了不少,进入了少有的休战期。
经历过了近百年的动荡,没有人比天齐人更加明白居安思危的道理。
所以在休战期间,除了修生养息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囤积物资。
而这些需要囤积的物资之中,最重要的,便是粮食了。
然而现在天齐的粮食产量,早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状态,想要再向上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这件事,即便是难如登天,天齐也必须去克服。
于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事儿,便直接落在了工部头上。
经过了两年的反复研究以及观察,工部对于这一工作也并非完全没有进展。
至少他们总结出了几点重要的信息:
天齐现在的粮食产量固定,最主要的便是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农作物固定,其二便是农田的数量也极为固定。
想要提高粮食的产量,便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便是寻找新的农作物,但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天齐现在所种植的粮食,几乎已经算是他们所知道的能够产出最大的农作物了。
既然不能从第一点入手,那便只能在农田的数量上做文章。
但是想要增加农田的数量,便会面临以下的几个问题:
其一,便是增加了农田的范围,便需要增加种田的劳动力。
但是常年战乱,天齐已经拿不出来更多的劳动了。
所以工部只能在耕田的工具上作文章,想要看看能不能研究出更加省时省力的耕田工具。
二,便是天齐现在适合耕种的土地基本都已经被开采了出来,想要再增加农田,便只能开山。
开山并不是一个小工程,而即便是克服了开山的种种困难,将山上的土地给开采了出来,又要面临新的难题。
山上的土地要如何去种植?
旁的不说,就说浇水灌溉,便是一项极大的工程。
越是向下细想,工部的官员们便越是绝望,如此多的困难,要如何才能克服与解决?
也是因为如此,进入去户部商议之事明明不需要工部尚书亲自去的,工部尚书也去了。
目的便是想要将这位捣鼓出了不少新鲜玩意儿的厉王妃请来,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两分指点。
顾砚书来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工部遇到的困难居然与粮食有关。
这兵法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足以见得粮草于三军的重要性。
现在帮助工部解决此事,便是在帮助自家小鹿,让自家小鹿以后出征之时能够吃饱饭。
原本只打算随便说两句的顾砚书顿时便上了心:
不知工部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进展如何?
不怕殿下笑话,臣等还在研究如何改善耕田的犁车。
提及此事,工部尚书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愧疚。
难怪旁人看不起他们工部,就这样的能力,他自己都有些说不出口。
顾砚书差点没被这个回答气得喘不上气来!
他家小鹿回京都多久了?
两年了!
两年了这群人都还没想出改善犁车的方法?
就这个工作效率,等他们研究出来,黄花菜都凉了!他家小鹿还不得被饿死?
当即,顾砚书袖子一撸,想也不想便吩咐道:
你们现在正在研究的犁车,可否先让本殿看看?
工部尚书将顾砚书拐过来,就是想从顾砚书这得到一些建议。
现在顾砚书提出了这个要求,岂能有不应的道理?
当即便忙不迭地将这两年来,户部对于犁车的改造方案都拿了出来,一一呈现在了顾砚书的眼前。
从实物到图纸,可谓是一样俱全,那急切又热情的模样,差点儿让顾砚书以为自个儿是工部尚书的直系上司。
不过很快,顾砚书的注意力便集中在了工部尚书递过来的图纸之上了。
别看顾砚书前些日子在王府里自己种个蔬菜,松土都松不利索,还需要找秦戮帮忙。
但对于这个犁车,顾砚书还真有一两分了解。
这边要从顾砚书上辈子开始说起了。
末世来临之后,土地遭受到了污染,大片农田被毁,就连农田上的农作物也染上了病毒,不能再食用。
当然,上天给了人类一条绝路,自然也就会再给人类一条生路。
很快,末世中的人们便发现,农田中的农作物虽然不能再食用,但新出现的部分变异植物以及动物,却没有病毒,可以供人食用。
于是人们便靠着这些变异的动植物,以及以前库存的粮食,度过了最开始那一段最为艰难的日子,生存了下来。
若是其他国家的人,或许会选择接受这个现实。
但华夏人不同。
种田这种事,就像是刻进了华夏人的骨血之中一般深刻。
稍稍安定下来之后,华夏人便开始尝试着重新耕种。
当时华夏人对于种田的执著,甚至直接在安全区中刮起了种田热潮。
顾砚书虽然拥有足够的库存,不用种田也能吃饱喝足。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很难不被带动起来。
顾砚书当然也不例外,稍稍跟了一下风。
末世之后,所有资源,例如水、电、汽油、柴油等物,都成为了最为宝贵的资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