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37节
她这话说得五姐儿羞臊非常,璎哥儿也是微微蹙了一下眉。
六姨娘不过是个歌姬提成的贱妾,别说的确是没有身份进宫了,而她自己进宫就能知道在宫里的规矩?可以提点别人不要做有失身份的事情?而且,五姐儿和璎哥儿虽然是她所生,但是也是叫许氏母亲的。
许氏想到这些,就有些好笑,不过她没笑,只是说,“没什么时间在这里磨蹭了,就等五姐儿和璎哥儿,他们来了,咱们就走吧。”
璎哥儿给许氏和四姨娘见了礼,就走到了季衡跟前去,拉了拉他的手,说,“哥哥,你身子可好些了。”
季衡比他大很多,虽然璎哥儿出生时,他着实郁闷了些日子,但现在,已然将他当成了很亲的亲人了,长兄如父,他对璎哥儿就有些父子之情一般的感情。
季大人对璎哥儿要求十分严格,这么小小年纪,就一个人住一个院子,晚上也自己睡觉,课业还繁重,可见是十分辛苦,季衡对他就要放松很多,还时常逗着他玩,所以,他对季衡没有对季大人那么怕,要亲昵很多。
季衡也回拉了璎哥儿的手,说,“我已经好了。”
要走时,璎哥儿又多看了站在门口殷切看着他和五姐儿的六姨娘,嘴唇动了动,还是说了一句,“姨娘你回去吧,外面风冷呢。”
六姨娘对他摆摆手,说,“赶紧跟上你哥哥,你第一次入宫,记住要守规矩。”
璎哥儿点点头跟在季衡身边去车轿院子坐马车去了。
因为季衡身体还是不大好,许氏就不让璎哥儿和他坐在一辆马车里闹着他,而是让他去和季大人坐一车去了。
五姐儿则和四姨娘坐了一车。
如此一路到了宫门口,已经有轿子在等着接了,谁都看得出这是皇帝对季家的恩宠,俨然季家的气势已经要胜过一等国公平国公府了。
大家不敢明目张胆地传皇帝恩宠季家的长公子季解元,暗地里却开猥琐的玩笑说季家姐弟一起服侍正是年轻气盛的皇帝,这话自然是还没传入季家耳朵里,要是季衡听到,恐怕也只能做到表面平静,心里能够怄出血来。
贤妃还是住在端阳宫里,因为晋位做了贤妃,眼看着端阳宫都和以前气象不同了,里面的一应摆设用品,都是贵重而奢华的。
季大人作为朝中次辅,文华殿大学士,但是在做了贤妃的女儿跟前也是要行礼的,既然季大人都要行礼,许氏带着四姨娘和儿女们也是要行礼的。
许氏是个心高气傲的女人,心里不知有多么不乐意呢,不过她也是心思深而喜怒不形于色的了,所以规规矩矩地给行了礼,面上一副慈蔼之色。
照说,一般人家的女儿,可不会受家人这样的礼。以前四姨娘进宫来看她,她是远远地要去将她迎进屋,别说让她行礼了,就是坐,也是让她坐到上位去。
但这次,贤妃却实实在在让家人行了礼,然后才让大家起了身。
五姐儿自然是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心里想着早上被六姨娘翻来覆去地折腾打扮,六姨娘恶狠狠地让她放机灵点,说她不比三姐儿差,而且年岁小,正是水灵灵的时候,被皇上看上那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吗。
五姐儿心里生着闷气,只是板着脸,也不和小家子见识的六姨娘说话。
五姐儿也在之前被带着进宫来见过三姐儿几次,虽然看着三姐儿表面的确是风光,宫里的一应东西也都贵重奢华得很,但是那么一天到晚地静静等一个人,五姐儿却是不想如此的,而且看得出三姐儿也是心事重重,日子绝对没有别人想的那么好过。
在徐妃还在的时候,徐妃作为端阳宫主位,看着是个活泼单纯又真诚的人,其实暗地里能够没有手段吗,就拿她敲打她的那些话,五姐儿就知道以前的徐妃娘娘也不会是省油的灯。
三姐儿在徐妃的手下过日子,难道日子不难熬?
现在三姐儿又养别人的儿子,又有徐家的人虎视眈眈地看着,据说大皇子生来体弱,一副要活不下去的早夭样子,也不会是好养的。
五姐儿一向是嘴巴甜的,看着也是单纯有些天真的,其实在季家这样的大家庭里,怎么会没有自己的心思和心眼。
她只希望找一个一般的好人家嫁了就行,有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只是太太许氏对她的亲事不是特别上心,父亲又忙得很,六姨娘又各种掺合,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定下亲事,看到三姐儿的风光,连带着四姨娘在家里地位也不同一般,六姨娘又异想天开想要她勾引皇帝也进宫,五姐儿一边在心里厌烦着这样的六姨娘,一边又为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忧和迷茫。
贤妃将家人都打量了一番,就赶紧热情地让大家都坐了,这才将目光多在季衡的脸上转了一圈。
这是相隔三年多,两人又见到。
贤妃在心里沉了沉,以前季衡年岁小,好看得男女莫辨就罢了,照说现在季衡已经实岁都要十七岁了,男孩子也早该变声和长胡子了,也该过男女莫辨的时候了,没想到刚才听季衡的声音,也只是比小时候稍稍清朗了些,浑然没有大男人的声气,脸上则还是那嫩如水的模样,别说长胡子了,就连身架子,似乎都只是长高了,没有长成男人样。而模样虽然多了些少年样,却还是个勾人的样子,甚至比小时候多了些成人的风采魅力,贤妃很纳闷他怎么能还是这个样子,一边又想到皇帝嘴上三句离不了君卿,季衡从江南回来后,就多次召他入宫,在徐妃生产那一晚,季衡还在宫里留宿了,以至于皇帝较晚时候才到端阳宫来,而且对他的第一个孩子,似乎也并不很关心,这也就罢了,那一天皇帝手上还受了伤,却又不说到底是怎么伤的,很让人有些遐想。
贤妃知道自己和季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甚至她的恩宠很多都是由这个弟弟季衡而来,但是,作为一个女人,看着自己的情敌,即使他是自己的弟弟,她也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心平气和。
季衡从进了殿里,跪拜起身后,他只扫了三姐儿一眼,只见三姐儿已然完全退去了当年在家里的小女儿样子,是个端庄雍容的妇人样了,而且神色之间早就带上了上位者的倨傲和严肃。即使她做得再温柔温婉,也掩不住这种要发号司令的气势。
三年时间,所有人都变了很多。
因为有季大人在,许氏和四姨娘季衡他们都没说话,季大人和贤妃也只是说了些客套话,不过是互相问候身体和生活情况。
然后季大人也不好多说了,就让许氏他们和贤妃闲聊。
聊了几句,贤妃就不客气地直接对许氏提起,说希望能够将四姨娘提起来做贵妾之事。
无论是贤妃和身生母亲母女情深,所以希望四姨娘身份能够高一些,还是她已经做了妃子母亲的身份却很低希望有所提高,她都会有这个要求的。
但是之前皇帝晋了她的位分,却完全没有提要给她母亲赐个诰命这些,她也不好提,所以,只好此时这么在许氏跟前这么提了。
贤妃这么一说,整个殿里都沉默了一下,许氏的眉毛分明跳了一下,她一时并没有说话。
这个沉默就带来了尴尬,贤妃正要再说一遍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声音,“皇上驾到。”
贤妃愣了一下,季家一家人也是有些吃惊,皇帝这个时候到,一般人看来自然是很宠幸贤妃,是很给她面子的意思,不过贤妃却多瞥了季衡一眼,心知肚明得很。
贤妃带着娘家人跪拜迎接了皇帝。
临近春节,天气冷得很,皇帝进来,带进来了一身寒气,幸好端阳殿里烧了好几个暖炉,又有厚厚的帘子隔绝了内外,里面很是暖和。
皇帝在外面的时候行走如风,身形矫健,一进了端阳殿里动作就缓了下来,是帝王的威严和矜贵样子了。
他的目光从季家一家人身上扫过,多在跪下接驾的季衡身上看了两眼,然后就被已经起身来的贤妃接着请到上位去坐了,贤妃亲自为他解了身上的披风,又亲热地问,“皇上是一路走过来的吗,怎么满身寒气。”
然后又让宫女赶紧去端热姜茶来给皇帝驱寒。
事情做得细致而关切。
皇帝对她摆了摆手,就让季家一家人赶紧平身赐坐了。
季衡来一次月事就是一场战役,总觉得是死过去又活过来,活过来后总要虚弱一些天,是因为气血不足,这样一跪一站,突然大脑供血不足,差点没站稳摔了,皇帝吃惊地甚至动了一□子,看那样子几乎是要冲过去把他扶住,好在季衡只是那么一晃,人已经站稳了,然后又去坐下了。
皇帝还是留了心,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他是最端正贵重的君主,所以他最先和季大人说了几句话,又和季家人都说了客气话,甚至连璎哥儿都问到了,“这是小公子吧,有这么大了,是七岁了吧?”
对于皇帝竟然知道季家一个庶出的小儿子的年龄,别说璎哥儿自己,就连季大人都吃惊了,赶紧起身应了说是,璎哥儿也十分懂礼仪地回了话还谢了恩。
然后皇帝才问到季衡身上来,说,“朕看君卿气色很不好,这是怎么了?”
季衡要起身回答,皇帝马上就说,“别起身,都是一家人,不用讲那些虚礼,坐着说话就是,这不过是闲话家常,要是闲话家常,你们也这么动不动就起身下跪的,可就没法说话了。”
明明刚才季大人和璎哥儿起身他就完全没有这话,现在季衡要起身,他就这么一长串客气话了,贤妃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心里则是复杂得很。
季衡于是就没有起身,道,“臣谢皇上的关切,回皇上的话,微臣没事,只是这几日气血有些虚而已。”
皇帝于是略有些吃惊了,在心里算了算季衡的生理期,发现不该是这几日,但是又不确定起来,太医说很多人小日子不一定准的,特别是身体不好的,更何况季衡是体寒,这方面就更容易不准。
皇帝不好再多说,又客气地让他多注意身体。
因为皇帝话说完了,就转向贤妃,道,“朕来了,定然打断了你和家人说话,你们之前在说什么,不用管朕,你们谈吧。”
152、第二十一章
虽然皇帝的话说得十分大方,但是贤妃既然当了一个“贤”字,自然不能像之前那样带着些盛气地说要提自己生母的位分了。
但是,她觉得自己也不能不提,要是她不提,她亲娘自然是不好提的,而季大人和许氏就能完全对此装聋作哑,也不会提这事,要指望皇帝,皇帝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事。
所以,贤妃只好用了委婉一些的话提了这事,说,“皇上,方才臣妾正和父亲母亲说到四姨娘的事情呢。”
虽然她做了贤妃,但是母亲还是一个姨娘,也实在不好看了,以皇帝的聪明和心思,怎么会不明白贤妃是个什么意思。
他的目光又扫了扫季家众人,季大人一副又慈爱又郑重的神情,许氏则是脸上带笑,眼睛里带着一丝不快,四姨娘则是沉默寡言,似乎有点战战兢兢,而季衡这时候抬头看了他一眼,季衡神色有点冷淡,似乎又有些痛苦,皇帝不知道他到底是身体痛苦还是心里痛苦,就有些担心起来,皇帝还记得上一次季衡要来月事的时候,肚子疼得冷汗直冒而且连声音都发不出来,所以皇帝再也没有注意坐在季衡下方的那对姐弟,直接就说,“朕以为你们会说说明年春闱的事情呢,君卿明年要下场的吧。”
季衡便应了是。
皇帝于是轻而易举转移了话题,而且那话也是提醒贤妃,在宫里说姨娘的事情,是多么不合时宜呀。
贤妃还是温柔地笑着,却暗地里咬了咬牙。
四姨娘则是绞了绞手里的手巾,又抬头用眼神让贤妃不要说提她位分的事情了。
皇帝将话题转移到了春闱上面,一会儿,另一边的屋子里就传出了孩子的哭声,贤妃马上就起了身,对皇帝道,“皇上,大皇子睡一觉这是醒了。”
皇帝就说,“去抱来朕看看吧。”
贤妃应了是,就亲自去照顾孩子去了。
季家人目光都跟着她转了两步,贤妃出了门,一会儿就抱进来了一个被裹在襁褓里的婴儿。
大皇子出生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不过还是那么小小一团,哭声倒是嘹亮了很多,贤妃抱着他哄着,却一直哄不好,孩子到皇帝跟前的时候还是在哭。
季家人看皇帝和贤妃一起哄孩子,也不好做什么表示,只是坐着。
季衡盯着皇帝贤妃和大皇子这一家三口看,发现皇帝根本不会哄孩子,别说哄孩子,连抱也不会抱,笨手笨脚地将那个襁褓搂着,季衡好歹以前抱过璎哥儿的,还是知道怎么抱孩子才好。
贤妃纠正了皇帝两次姿势,发现皇帝还是笨手笨脚,就不好再纠正了,怕皇帝又不耐烦,对大皇子的事情上,皇帝是时常不耐烦的。
大皇子只是哭,皇帝哄不好,就皱了眉,说,“怎么就一直哭呀,是不是又病了。”
贤妃道,“大皇子睡前喝了奶,怕是喝得不够,现在饿了吧。”
皇帝有点恍然的样子,说,“那让奶娘喂奶。”
奶娘就在这个小厅门外候着,听到了也进了厅里来照顾孩子,皇帝抱了一会儿哭闹的大皇子就觉得烦了,道,“这养孩子还是妇人的事。”
说着,就起了身,道,“留季卿和夫人他们用了午膳再走吧。”
季家就赶紧起身谢恩,皇帝已经走到季衡跟前来,说,“君卿,同朕出去走走。”
季衡只好起身应了跟着他一起出去。
贤妃手里还抱着孩子,看到皇帝走了,就将孩子交给了奶娘。
贤妃之后又单独找了季大人到里间去谈话,先是说了几句宫中情势的事情,又开始提给四姨娘提位分的事,贤妃说,“父亲,女儿现在已经是一品妃子,生母却还是个良妾,这不仅是我脸上不好看,父亲您,皇上的脸上,也不好看吧。女儿只是说提成贵妾,您怎么都这样装聋作哑呢。”
她说的是让将四姨娘提成贵妾,本意是季大人能够意会到将四姨娘提成平妻的,但是没想到季大人连贵妾都不给提。
季大人没有做出着急的模样,只是说道,“即使是贵妾,也不过是商家才用,咱们是书香门第,如此这么一提,反倒惹人笑话。”
贤妃气得要笑了,说,“如此,女儿也无话可说。”
季大人也不想得罪翅膀硬了的女儿,说,“皇上要是给老四赐下恩德,封为诰命,对老四来说,才是更好一些。”
贤妃咬了咬牙,沉默了一会儿,不说话了。
许氏和四姨娘都是要做奶奶外婆的年纪了,特别喜欢小孩子,四姐儿再过两月就要临盆,四姨娘心里记挂着这事,但是对许氏来说,季衡的亲事都还没有定,她要抱孙子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所以奶娘抱着大皇子喂奶哄着,许氏就被勾引去了心神,跟过去看孩子去了,四姨娘自己坐着也无趣,也过去看孩子去了。
大皇子被皇帝抱着的时候,谁也没敢多看,所以也没看到这个两个多月的大皇子到底是什么样子,此时在奶娘怀里看了看,许氏就惊叹了一声,说,“大皇子真是长得漂亮呢。”
其实算不得怎么漂亮,虽然有两个多月大了,但大皇子因为在娘胎里时染了火气,皮肤还是发红,头发虽然浓密,却没有长眉毛,而且继承了徐家的丹凤眼,显得眼睛小,鼻子也小,嘴巴也小,只是他用两只握成拳头的小手捧着奶娘雪白的乳房可劲地吸,那样子就别提多么可爱了。
许氏看得只想叫唤,很想伸手去抱,但大皇子在吃奶,她不好乱来,就跟着看。
奶娘也是好人家家里的太太,而且家中丈夫官位不低,她也身有诰命,只是比起许氏这种一品诰命夫人是要差些的,她既然能够做了大皇子的奶娘,自然很会处事,对着许氏和四姨娘都很亲切,一边喂奶,一边轻轻哄孩子,还能和许氏和四姨娘说话。
而五姐儿和璎哥儿就无聊得很了,两人之后干脆说起悄悄话来,璎哥儿问,“哥哥跟着皇上去哪里了呢。”
五姐儿道,“这个我怎么知道。在宫里,少说话才是好的,你别听六姨娘的乱来。”
璎哥儿说,“我知道的。”
贤妃和季大人说完了话,就又让人来请了四姨娘去和她单独聊天,四姨娘就对她说,“瑛娘,娘在家里没事,日子也不差,提成贵妾也没意思,反而将太太惹得生气,就这样吧。”
贤妃说,“娘,你和她争一争又怎么呢。你现在在家里还是什么都要看她的脸色吗。”
四姨娘说,“太太待我又不薄,在真儿的事情上,咱们就要对她感恩戴德的了,现在又何必和她争什么呢。”
四姨娘嘴里的真儿是四姨娘娘家的侄儿穆真,穆真这几年都跟着许七郎一起在季府里免费上学,故而四姨娘有此一说。
贤妃说,“真儿以后也是要考功名的,难道不是咱们家的助力么。再说,夫子也是父亲请的,许七郎在咱们家一住十年没问题,真儿来读几年书,就是莫大恩德了吗。”
四姨娘不说话,只是叹了口气,觉得女儿这是变得十分强势了。
贤妃又道,“让父亲提你做贵妾或者平妻,父亲是不愿意的,我现在也拿他没办法,等女儿让皇上给你赐了诰命吧。”
四姨娘听说要赐诰命,心里也有些高兴,只是还是担心女儿,“瑛娘,你受皇上宠爱是好的,这么一年就提了两次位分,为娘十分高兴,只是,凡事也不好强出头,不然容易迷了眼睛着了人的道,宫里的事情复杂,娘也帮不上你忙,都要靠你自己。”
贤妃听了神色也黯了黯,然后又笑了笑,说,“母亲,我省得的。”
皇帝带走了季衡,出了门,季衡就问,“皇上,这是去哪儿?”
皇帝并不回答,带着他上了宫轿,皇帝直接对跟着的大太监柳公公下了个指示,柳公公一看就知道是回麒麟殿。
皇帝是八抬大轿,季衡和他坐在一起惶恐得很,皇帝却拉着他硬是要他和自己同乘。
季衡坐在轿子里,就垂了眼睫毛,叹了一声说,“皇上,您这是要坐实微臣媚宠犯上的罪名吗。”
皇帝没有回答,只是一伸手就摸上了他的肚子,把季衡吓了一跳,蹙眉看向他。
皇帝说,“你既然来了小日子,怎么还进宫来,说病了在家里养病不就是了。”
季衡愣了一下,“小日子?”
然后瞬间反应了过来,一张脸又红又白,压低声音道,“皇上您胡乱猜测什么呢。臣没有。”
皇帝却笑了笑,似乎是觉得季衡这恼羞成怒又故作镇定的样子很可爱,然后他又问,“真没有吗。”
季衡有点生气地说,“没。”
皇帝松了口气,说,“你陪朕去下盘棋吧。上次许七郎之事,朕答应你不给他赐婚了,你难道不该答谢朕,没想到这么多日子都不曾主动入宫来一趟,非朕去请你,你就想不到朕是不是。”
皇帝这话里含着怨怼之意,听得季衡也不知如何回复才好,最后只好借病道,“是前阵子身子又不舒服了,这几天都还没有好全呢。是以也不好入宫来。”
皇帝则是殷切问道,“是怎么了?”
季衡不会答他,将脸转开了。
皇帝看他这样就知道他是怎么了,伸手抓了他的手握着,“你坐在帘子里,让吕太医给你看看病吧,吕太医于妇科之症是十分拿手的。你总是肚子疼,也不是个事。”
季衡最讨厌讨论这方面的事情,但是皇帝却说得十分顺口,似乎他自己是个女人,在和闺蜜讨论一样,季衡都要对他无语了,拒绝道,“微臣有吃药,不需要看太医。”
153、第二十二章
其实皇帝早看出季衡十分抵触任何将他往女人方面想的事情,不过皇帝却喜欢任何能够将季衡女性化的事情。
皇帝的这种心思,不仅他自己知道,季衡也从皇帝的一言一行里看出来了。
皇帝他明白自己对季衡的心思,在他更小的时候,也许是那时候身体的发育也才刚开始,并没有特别重的欲望和男人的生理渴求在里面,所以,他对季衡的爱情,更能做到一种精神上的渴慕和愉悦,只要看到他听他说话就好了,而且他那时候也以为自己能够将这种方式的喜爱一直保持下去,能够尊重他,不让他为难和难堪;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发育,精神上的喜爱已经不能满足他,他看着季衡,就不能保持只是这样看看就好了,他看着他,就想要触碰他,拥抱,亲吻,甚至做梦中发生的那些事情……
皇帝对自己的渴望十分清楚,但他也明白,要是自己真那么做,季衡生气那是必定的,而且季衡的名声恐怕就真的再也好不了了,皇帝自己倒是不在意自己的人生有宠男人的污点,毕竟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宠幸男人的皇帝不在少数,要是皇帝本身做出了一番成绩来,谁也不会多注意这一点,但是对臣子就不一样了,这足以让臣子的所有光芒被这个污点掩住。
所以,皇帝就十分期待地想过,要是季衡是女人,那么,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占有他,还可以将他纳入后宫,如果他是自己的皇后,那么,两人一定会更加亲密,一生一世,白头到老。
这对皇帝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所以,他只想让季衡成为女人,只是,他还没有想到一个让季衡放弃男人身份的法子。
即使坐在一起,相隔仅仅只是咫尺,甚至握着手的两人,想法却是南辕北辙的,在这个时候,两人至少是绝对不会愿意妥协对方。
在麒麟殿里坐下了,季衡有好几年没有来过这里了,麒麟殿里有了不少变化,这里在这三年间做过一次翻新粉刷,所以看着要比以前新一些,家具和摆设也有了些变化。
宫人送了茶和点心上来,皇帝就让他们都退下了,不要人在身边伺候。
季衡拿着围棋盒子在棋秤边上放好,又对皇帝说,“猜子先行吗?”
皇帝却笑着说道,“朕让你两子好了。”
季衡愣了一下,没有问原因,只是点了点头,“嗯,谢皇上。”
皇帝兴致勃勃,在季衡摆子的时候,又拿了一块糕点喂到季衡的唇边去,说,“朕记得你很喜欢吃糯米点心,来,你尝尝这个。”
季衡实在不想接受皇帝这样的相亲相爱,但是对上他笑意盈盈又期待的眼神,又实在不好让他失望生气,在看了皇帝两眼之后,他只好伸手要去接过皇帝手里的点心,心里想的是,这可真是又腻歪又不卫生。
不过皇帝却不给他,只是要喂他,季衡有些要冒火了,皇帝却还是只是笑。
季衡只好张了嘴,吃了皇帝喂过来的糯米点心,要是平常尝起来,应该会觉得很美味的东西,季衡此时却只觉得味同嚼蜡。
皇帝看着季衡,发现他唇色微浅,唇瓣却如花瓣一般柔嫩,不由觉得口干舌燥,在一番计较之后,他就放纵了自己的血气沸腾,身子倾过棋秤,一只手直接突然搂过季衡的颈子,人就亲了上去。
对接吻一道,皇帝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不过又是乱含乱舔一阵,只是,才刚亲到季衡,季衡就使大力气将他推开了,而且面色黑沉地瞪着皇帝,皇帝被他瞪得有些心虚,不过面上却是大大方方,甚至微微带了笑容看着季衡,略有些抱歉和讨好的意味在。
季衡直接起了身,对皇帝说,“皇上,微臣告退。”
转身就要走。
皇帝吃了一惊,愣了一下飞扑过来将季衡从身后抱住了,季衡反手就要给他一胳膊,这些年季衡疏于练武,皇帝却是勤学苦练,轻轻松松就制住了季衡,然后将他一把扛了起来就又放到了榻上去,因为暖阁外面就是候着伺候的人,季衡也不好和皇帝闹起来,两人就无声地在暖阁里对垒着。
最后还是季衡输了,被皇帝压在了榻上,季衡这下是真着急了,真想和皇帝发火。
季衡断断没有过被人喜欢和追求就要避开这个人的想法和打算,但是现在他真是想要从此都对皇帝退避三舍了,不过,即使有这个想法,却也知道办不到。
他不能因为一个皇帝,就改变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再说,他也不能弃家族不顾,所以,他只好另想办法了。
好在皇帝知道不能把季衡惹得过于生气,所以只是将他按在了榻上,并没有敢再做什么亲昵的行为,季衡这时候说道,“皇上,您是九五之尊,做这种事也太过荒唐了吧,你把我放开。”
季衡说得十分冷静,是声音又冷又静的样子,皇帝知道他是真生气了,就只好放开了他,说道,“你才刚来,朕怎么能够放你走,你别和朕犟。”
季衡心想我可不是有犟脾气的人,是你做事太没有人性。
季衡没有回答皇帝,总算是爬起了身,整了整衣裳,又摸了摸头发,发现头发没有乱,就看向皇帝道,“你不是要下棋吗,皇上,咱们还是下棋吧。”
皇帝哦了一声,将刚才被扫到榻上的棋子捡了起来放好。
两人开始下棋,皇帝完全感受得到季衡的怒气,所以一边落子一边就说,“君卿,若是朕不是皇帝,你会答应和朕在一起吗。”
季衡想也没想就说,“不会。”
皇帝有点受伤的样子,继续说道,“为何。”
季衡道,“我是男子,不是女人。”
皇帝则道,“即使是男子,也能在一起。”
季衡将一枚棋子狠狠落在棋秤上,说,“但我无意如此。皇上您是太强人所难了。”
皇帝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开始专注下棋。
季衡以前下棋都是平和温文的,这次却是杀气腾腾,以前季衡都是让着皇帝,皇帝才能勉强取胜,这次他让了季衡两子,所以毫无悬念,没过多久,皇帝就下无可下,只好认输了。
皇帝道,“君卿,没想到你回了扬州三年,棋力有了这般大的长进。”
季衡恭敬道,“微臣不敢,都是皇上让着微臣之故。”
皇帝看季衡一板一眼,就苦笑了一下,说,“还在生气呀。”
季衡说,“微臣不敢。”
皇帝就又故意要凑过去,小声道,“那朕再亲一下。”
季衡瞬间抬起头狠狠瞪了他一眼,皇帝讪笑着坐了回去。
季衡又问皇帝还要不要下棋,皇帝点头说还要,季衡便开始收子要继续,这次皇帝就要庄重得多了,既没有给季衡让子,落子又很谨慎,然后突然说道,“君卿,你可还记得已伏诛的吴王的第三子。”
季衡抬眼看了皇帝一眼,点头道,“臣记得,可是有了他的消息?”
皇帝神色已经变得深沉而郑重,道,“之前南边海患,贼人们只是小股侵扰,不成气候,这两年却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渐成军队之势,临海百姓深受其苦。”
季衡皱了眉头,道,“皇上的意思是,吴王的第三子,和他带走的钱财和人马,现在控制了这些海贼吗。”
皇帝点点头,“南方打探回的消息,有人被抓进了海寇窝里,回来说,里面的确有一个声称是大雍皇族的,而且准备在海外岛上立国,只是还没有实施。所以,南方海患,必得在近年内解决掉,不然再等下去,敌寇势力只会越来越大,君卿,你可有什么想法。”
季衡道,“臣认为,海患问题,不只是吴王第三子的问题,也不是打退现有的海寇或者倭寇的问题,而是要有一个利于千秋的海防政策。”
皇帝本来要落下的棋子顿住了,说道,“君卿,你再细说。”
季衡便从前朝的海患问题说起,然后讲到当朝的海患问题,其主要思想在于,现在的海患问题的来源,第一就是海禁问题带来很多人没法生存,海边居民有些人家儿子出海为寇,居民自己包庇海寇,以至于朝廷的打击每次都治标不治本;第二就是海防废弛,这几年的水师建设也还不够,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的海防方案。
季衡便道,“增加通商口岸和建立更完善的海防都是必要的。对付海寇,若是能以招揽为主,比追击穷寇倒是更好的法子,若是能够招揽,之后以海寇对抗吴王第三子的势力,海寇对海外岛屿更加熟悉,这个法子就要好得多。而海防政策,臣私以为,增加水师,控制海上岛屿,建立出海巡逻制度,将海寇抵御于远海,比起禁海保疆的政策要好。增加了通商口岸,让渔民可以近海捕鱼,都能增加收入,这些收入不仅可以用于建立强大的海防,还能够有更多上贡朝廷,而海洋之上,若是控制了近海岛屿,倭寇海寇于远海茫茫大洋之上要远道而来袭击近海水师,长途跋涉,力量也将弱小很多,于我军有利。控制岛屿,设立卫所,迁百姓到大的岛屿上设置郡县,比起将这些岛屿让与海寇,是更加妥当和急切之事……”
季衡放下棋子,开始和皇帝做深入的探讨,海防是大雍的一大难题和当务之急。
皇帝也早就收起了所有的狎昵心思,开始和季衡细细讨论。
甚至亲自去拿了纸笔,将棋秤上的棋子一扫,铺上纸让季衡写起来。
皇帝惊讶于季衡能够将大雍的海防线全都画出来,甚至能够标出几十个重要岛屿的位置,然后他将自己的海防思想写在了旁边,又同皇帝说道,“虽然大雍一直以自己为世界中心,实则这个大地是圆的,在大雍之外,有更广阔的天地……”
季衡开始讲西方的国家,他们那里的君主,发展的脚步,甚至说,“一个国家如若只在内部发展,其发展都是有限的,总会被人从外部击破,所以要向外看才行。微臣所想,以后一定要走出大雍,到外面去好好看看的。”
皇帝目光幽静地看着他,一时没有说话。
季衡道,“西方现在的国家,其发展很快,远远超过了大雍,其一是他们在国内于生产力上的发展,还有就是思想的开放,就像是有人用肩挑水入田灌溉,有人却用水车抽水入田灌溉……”
季衡又在纸上快速画了简易的一个人挑水的情况,然后又画了一个水车,有人踩踏水车让水入田,季衡说,“皇上,用肩挑水之人,挑一桶水的量时,用水车之人已经灌入了几十桶水,这就是差别,还如,在地里种了麦子,麦子秋种春收,之后就种上大豆或者花生,但是大豆或者花生的产量并不高,若是间种番薯,番薯的收成就要高很多,百姓就能有更多的粮食,番薯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要是没有从别的地方引种,我们就不知道还有更能饱腹的东西。所以,和别的地方有更多的交流,就能知道更多,就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去创造更加省时省力,更加方便的方法,创造更多可能性,这些都是给一个国家带来生机和发展的机会,当然,还有更加容易的发展之法,就是从别的地方掠夺,正如海寇,只是几天的掠夺,就能够有一年两年的积蓄。不过作为礼仪之邦,咱们不能也做寇贼,但是有别的国家就是在这么做。一是从内发展,二是向外发展,都是带来一国生机的方法。但是我们现在对内朝中大臣安于现状,内斗严重,对外又只开通了广州一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现在风调雨顺,国家倒还稍显安宁,要是出了天灾,国家势必要乱。”
皇帝盯着季衡手下的纸看,季衡于是拿出那张画着海防图的纸,将整个大雍的地图都在皇帝的眼下补全了,又说,“皇上,您现在是这么富饶而广阔的一国之君,你的荣耀无人能敌,这里的土地和百姓都是您的,但是,您也要承负起这一国之责,实在是一份重担。”
皇帝刚才几乎是屏息静气地听,此时才出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不再对季衡有任何狎昵心思了。
季衡又说,“去了解他国,互通有无,让朝臣,和百姓也对这天下有所知,我觉得也是必要的。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不是好事。如若皇上什么时候要派遣人去他国考察联络,微臣就先在这里自荐了。”
皇帝深吸了口气,道,“朕在这宫墙之内,比起你来,实在算是井底之蛙了,是吗。”
季衡吃了一惊,觉得自己刚才肆无忌惮,说不得会得罪了心思敏感的皇帝,就赶紧说道,“皇上博古通今,为天下之主,怎么会是坐井观天,您这话让臣惶恐。”
皇帝伸手放在了他的手背上,道,“君卿,朕无气恼之意,只是也对外面的天地向往罢了。你别这么战战兢兢的,不然朕都不能对你畅所欲言了。”
季衡看了皇帝的手一眼,现在皇帝对他已经完全没了调戏之意,即使放在他手上的手,也是规规矩矩的,季衡也感受得到皇帝的正经,所以也就不再在意。
皇帝和季衡一番谈话,早就过了午膳时候,皇帝也感觉得到了饿,这才叫了在外值守的柳升,柳升说方才见皇上没有示意,没敢进来打搅,现在时辰已晚,想来皇上和季公子都饿了,所以马上让摆午膳。
季衡用过午膳后就说要回去了,皇帝这次没有留他,因季衡不乘宫轿,他就将季衡送出了麒麟殿,远远看着季衡的背影消失在前方,然后才又回到麒麟殿,看着季衡画在纸上的图画和写上的策略,皇帝觉得自己曾经那样想季衡,真是太过分了。
季衡一心天下,自己却徘徊于儿女之情的苑囿之中,说是井底之蛙还是客气,至少井底之蛙还会抬头看天,而他,连头顶之天,都没看了。
皇帝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小心思,而且不好伺候,但是季衡觉得他有成为一代明君最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听得进直言,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愿意接受新事物。
154、第二十三章
季衡回到家的时候,季大人他们一行已经先回来了。
季衡先问了人季大人是否在前院,得知季大人去了后院,他便也回了后院去。
进了正房,见只有许氏一人在和管事们交代事情,筹办春节时候的一应事务,许氏见季衡回来,就朝他招了招手,季衡走到她身边去,任由她拉住手,说道,“母亲不累吗,要是累了,就午睡一阵吧。”
许氏笑起来,说,“这大冬天的,睡什么午觉。我哪里累呢,趁着现在赶紧再看看可还差些什么东西。”
季衡道,“儿子也来帮忙吧。”
许氏笑道,“你能帮什么忙?赶紧下去换身衣裳,好好休息去吧。你大舅家里让人来传了话,说让咱们家明天去他家里吃团圆饭去。”
季衡点头应了,发现自己对家里的杂务的确是帮不上许氏什么忙,也就回了自己的房里去。
收拾一番后,他就去找季大人去了。
毫无悬念,季大人果真在东院璎哥儿房里,只是没想到六姨娘也在。
季衡进去,六姨娘看到他,就笑着道,“是衡哥儿来了呀。每次进宫都能被皇上另眼相待,一般人可办不到,也只有咱们家衡哥儿有这样的福分。”
季衡被她说得很不高兴,说道,“璎哥儿还小,六姨娘比起说这些话,教导璎哥儿一些正身立世的道理,才是好的。”
璎哥儿虽然年岁小,也知道六姨娘总是尖酸刻薄,和五姐儿一样,他经常因此羞赧,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娘,他也无话可说。
六姨娘道,“大少爷这话我可就不懂了,你是做大哥的,行为不端,让季家蒙羞,连族长大人都写信来斥责老爷了,我一个妇道人家,那样教导儿子还不对吗……”
衡哥儿气得脸色发红,璎哥儿嗫嚅着要拉六姨娘,而坐在旁边的季大人则是脸色黑沉了下去,朝六姨娘道,“老六,你到底会说话吗。这个家还是我做主,季衡也是之后的一家之主,既然你知道自己是妇道人家,你又懂什么,出去,赶紧出去。”
六姨娘愣愣地觉得委屈极了,但是看到季大人对她怒目而视,她还是只得一甩手绢,人就走了出去。
季衡没有理她,只是对季大人道,“父亲,儿子有事情要和您商讨,是皇上的吩咐。”
季大人于是拍了拍璎哥儿,说,“去太太那里问问好,做儿子要明白孝顺的道理。”
璎哥儿正为自己亲娘得罪了季衡而难堪,此时听季大人这么说,他就嗯了一声,又对季衡行了个礼,这才出去了。
季大人和季衡也一路走去了前院,在书房里坐下来,季衡就和季大人谈论起海防海患以及吴王第三子的事情。
季大人的一个好处也是思想并不狭隘,而且因为许大舅的关系,他对广州福建一带也很了解,对海患问题也有很深的认识,季衡和他谈起来,倒是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只是季衡的认识更趋于大方向上,季大人在官场浸淫已久,且亲力亲为处事,所以对实际的问题更加了解和明白。
两人讨论了一个下午,之后几天又不断讨论完善,季大人花费了整个年假的时间,写成了治理海患增开商埠和建立更加完善的海防制度的折子。
写成后,又招来张先生反复斟酌商讨,增改不少,最后定稿也有数万言之多,等着呈交皇帝。
六姨娘拿话堵季衡的事,当天下午就被许氏知道了,许氏不动声色就给了她小鞋穿,而且于大冷天让她去寺庙里上香吃斋为家人祈福,要大年三十才能回府。
六姨娘哭哭啼啼地要找季大人告状,季大人沉迷于国家大事没有管她。
五姐儿跑到季衡跟前去求情,季衡这次没有帮忙,说,“祸从口出这个道理,想必五妹你也是知道的,六姨娘在家里如此倒没什么,但是季府现下很受人的注意,谁都想要来打探点消息,六姨娘还不知收敛,胡言乱语,这怎么能行。这次母亲让她去庙里念经倒是好的,要是她再乱说,说不得到时候只好送她去乡下庄子里住着了。”
五姐儿很有些惶恐,不好再说,只好走了,回去安抚六姨娘。
第二天季府一家就去了许家府上,这次四姨娘也没去,只是许氏带了季衡璎哥儿和五姐儿,然后季大人也跟着一起,上了许府。
许家府上距离季府并不远,乘坐马车的确只需要两刻钟不到,许七郎亲自在门口等,季衡的马车到了,他在门口跳上了季衡的马车,跟着他们一起坐进院子里去。
季衡和季大人乘坐的一辆车,许氏则和五姐儿璎哥儿一起。
于是许七郎一进马车发现里面有季大人,神色就僵了一下,季衡觉得十分好笑,就伸手拉了他一把,道,“你父母都在这里,你也不庄重点。”
许七郎其实不是怕季大人,只是觉得他在一边他就得规规矩矩的,很没意思。
他坐在季衡身边,说,“我哪里不庄重了。”
又对着季大人问了好,就和季衡说道,“我母亲让家里原来的南戏班子进了京,里面有好几个好角儿,一会儿咱们去听。”
季衡道,“你知道我不是很好南戏。”
许七郎看了季大人一眼,就说,“我知道,就听听嘛。”
许家的宅院很阔大,里面院子套着院子,又有假山花园,荷塘池水,虽然这个时节水都结了冰,但是红梅艳丽,衬着也是十分美丽。
许氏带着五姐儿和璎哥儿到了许太太秦氏的院子里去,坐在温暖的房里说话,季大人和季衡则跟着许七郎一起去许大舅的书房里说话。
许大舅是见多识广之人,美人更是阅了无数,却也在心里赞叹季衡是难得一见的奇人,身体那个样子也就算了,主要是还能长得这么好看,他想,大约还是季衡现在年岁不大,只有十七岁,大约等上了二十多岁,说不得就不会如此了。
季衡这幅长相,带给季衡的,自然是有好有坏。
许大舅知道季衡的见识和聪慧,所以倒是觉得他能慢慢变得长相普通,才是一件好事。
许七郎是天不怕地不怕,他的爹娘他也是一概不怕的,就怕季衡和许氏,所以此时季衡在,他在书房里倒是坐得规规矩矩的。
季大人和许大舅谈论事情,他和季衡也就坐在旁边好好听。
之后就直接说到了许七郎的婚事,许大舅说,“这个孩子,这也看不上,那也不愿意,他娘又什么都要让他满意,现在都没定下来呢。”
季衡就看向许七郎,许七郎有些心虚,说道,“都是些没见过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圆是扁,性情如何,就让如此成婚,我心里哪里愿意。”
许大舅说,“你这是强词夺理。”
许七郎却做出冥顽不灵的样子来,许大舅叹了口气,拿他没办法了。
季衡道,“的确是要打听好女子性情才好。”
许七郎于是就笑了一下,道,“看,衡弟也是这个意思。”
许大舅看许七郎这样就摇了摇头,说,“让你娘和你姑母去商讨此事去,我是管不住你的。”
许七郎不想在书房里继续闷着,就拉季衡出了门,去了秦氏的院子拜见了秦氏,秦氏的屋里十分热闹,除了许氏五姐儿璎哥儿,还有十一娘子,以及之后上京来的十三娘子,十五娘子,女孩子们都是娇俏得很,特别是十一娘子,小时候十分羞怯,长大了,倒是个很会说话的。大约是跟着秦氏学了很多管家的事儿,见的人多了,办的事多了,多了爽快,也就没了以前的那份羞怯。
反而是十三娘子和十五娘子对着季衡娇怯得很。
秦氏又把季衡和十一娘子许晓馨拉在一起,看着两人都是十分漂亮,于是心花怒放,道,“这两人真是长得像,太像双胞胎,真不知这两人到底是怎么长的。”
许氏也是笑,说,“是呀。要不你把晓馨给我做干女儿,我把她带回家里去。”
秦氏赶紧摇头,道,“这可不成呀,我现在离了她还不成呢。家里这一摊事情,都是她在帮着拟。她说不嫁人,要留在家里做管家呢。”
许氏对十一娘子道,“这可怎么成呢,以后这份家是要等着七郎的媳妇来管的,你看到时候你的嫂嫂可是会像你母亲这样疼爱你,让你管家?你这可真是小孩子的想法呀。”
许氏这话是说的真心话,当年她小的时候,也是跟着兄长管理商铺看帐,又管理家业,把一切都打理得好好的,看到姐姐们出嫁后日子都过得不如意,所以就很是怕嫁,觉得要是留在娘家管家就好了,不过许大舅却是要娶妻的,且妾室也是多得很,她渐渐看清了事实,还是得嫁,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
十一娘子赶紧说自己就是胡言乱语罢了,娘亲心疼她,所以往心里去了而已。
许七郎看着自己妹妹和季衡,突然道,“要是衡弟是女孩儿,我就不求娶不到老婆了。”
他这话一出,大家都看向了他。
155、第二十四章
季衡一听许七郎说这种浑话就心沉了沉,他是这段时间被皇帝惹得实在是怕了,所以很怕许七郎这不管不顾的乱说。
要是让家里知道许七郎是在怎么乱想,以后梁家恐怕会生出些罅隙的。
季衡赶紧说道,“你可真是胡言乱语,是你娶不到妻,还是不愿意娶。看舅母为你操心这事,你还好意思如此说?”
他说着,目光定定地盯着许七郎,许七郎被他威压一压,不敢再乱说,只是呵呵笑起来,说,“的确是没有合心意的嘛。”
秦氏看了儿子一眼,就对许氏摇头,说,“七郎这孩子,我是管不住他的,妹妹,还是你的话他能听一些。他这亲事,我是要操碎了心了,但他就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
许氏就说,“他这样散漫的确不行。”
又盯着许七郎道,“你说说看,你要什么样的,咱们就按照你想要的找。”
许七郎笑着说,“我哪里有什么要求呢,情投意合的就成了。”
许氏摇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秦氏则突然说道,“我看你和衡哥儿从小一起长大,觉得情投意合是不是。要是衡哥儿是个女孩儿,那倒是你的福分,衡哥儿漂亮聪慧又懂礼,哪里像你这么是个魔王。要是衡哥儿是个女孩儿,你心属他,咱们家也是万分地乐意他,但也要看看你姑母愿不愿意将他说给你呀。”
秦氏这话也不知她说时的真假,像是说着玩的,又像是洞悉了事情,季衡愣了一下,许七郎还是笑,而且看向许氏开起了玩笑,“姑母这么心疼我,怎么会不把衡弟嫁给我。”
许氏也笑了起来,“你呀,你就在这里胡言乱语胡闹吧。你看你要把衡儿惹生气了。”
季衡果真是面无表情,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笑容,许七郎目光闪了闪,有些不自在的样子,大约是想表明自己的心意,又怕惹了季衡不高兴。
秦氏则又道,“七郎,你给我用点心看门亲,别说衡哥儿不是女孩儿,就是他是女孩儿,也不会跟着你的,定然是早进宫做皇后娘娘去了。”
房里人不少,秦氏这话一出,大家是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表情。
许氏因为季衡被传在皇帝跟前媚宠,已经是怄气在心里,此时秦氏这么一说,分明就也是意有所指这事,这让许氏就很不高兴了。
本来姑嫂之间,关系再好也会有所隔阂,秦氏这样的话,许氏是不想忍的,直接说道,“皇后娘娘不是那么好做的,别说衡儿不是女儿身,就是是女儿身,咱们家也不会让他进宫去,不是没那个福分,而是咱们家犯不着。”
许氏这话直接说了他们家根本就看不上皇后那个位置,季衡是男孩儿,就更不是会去媚宠的。
秦氏被许氏这板着脸的话说得略微讪讪,季衡也在此时说道,“讨论我变成女孩儿后的事,可有什么意思呢。那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听说舅母让原来在扬州时的南戏班子进了京,不知可否一饱耳福。”
现在季家和许家之间,因为对利益的观点上有了分歧,虽然面上还是十分融洽友好的,暗地里却也有了些罅隙。
季家养了许七郎这么多年,而且将许七郎养成了个少年举人,这样的许七郎可说是许家莫大的荣耀,不过秦氏作为母亲,生生和许七郎分离了这么十年时间,而且等再见到儿子,儿子分明已经完全长大,和自己不是很亲不说,而且满心眼里只有许氏和季衡了,她不可能没有怨怼的,这个怨怼虽然只在丈夫跟前发作,但是在对待许氏和季衡时,她时不时地还是会表现出来。
而且作为母亲,一心系在儿子身上,秦氏哪里看不出来儿子对季衡的心意,所以她对季衡就更是有了芥蒂。
不过此时季衡既然转移了话题,大家也就不再围绕着原来那越发尴尬的话题谈论了。
秦氏问了十一娘子,十一娘子就说戏班子是准备好的,去戏楼里就可以点戏看了。
秦氏于是就拉了许氏的手,带着众人去了戏楼。
戏楼是徐家大宅里一处专门的所在,专门用来听戏的。
等到了地方,只见院落中间有个高高的大戏台,然后三面都是可开窗户的房屋,正可坐在里面看戏。
第37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