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28节
皇帝说:“你本就在病中,朕怎么能让你送,你赶紧睡下吧,你睡了,朕也就好离开了。”
皇帝于细微之处表现出的对他的好,季衡不是感觉不出来,皇帝对他的这些好,决计不是做戏,都是发自内心,这让季衡感动,又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利益的结合,往往比感情的结合要好处理得多。
季衡喝了药,药中有安眠成分,再说,这些日子,他每日也是要午睡的,这时候已经过了平常的午睡时间,他便也很困了,于是躺下去果真很快就睡着了。
皇帝守到他睡着了,又看了他一阵,为他拢好了被子,这才起身离开。
许氏和许七郎在近傍晚时候才回来。
两人一回来就来看季衡,季衡将许七郎支走后,就问许氏,“母亲,您这次出门,是有意要为七郎看亲吗?”
许氏愣了一下,“你听谁说的。”
季衡没应,许氏就又说,“没有的事。倒的确是有好些人家想和咱们家结亲,刘家大奶奶也想给七郎做媒,我就是去看了看,现在七郎还小,这事还早呢。再说,现在朝中正是变动之时,不是说亲的好时候。”
季衡看他母亲对政治也是十分敏感的,这才松了口气,说,“我也觉着七郎还小,不适合这时候看亲,母亲这几年不用忙这事,过几年再说吧。”
许氏笑了起来,“你这孩子,倒是打听起这事情来。现在还早吗,有些人家,孩子七八岁就开始看亲了,我这哪里算早。等皇上亲政,朝中稳定下来,你的亲事,也是要开始注意了。”
季衡有些愕然,“我……还小呢。”
许氏看着因为生病瘦了一圈的儿子,满眼爱意,“哪里小,不小了。”
再说,以季衡的身体状况,他的亲事是要十分慎重的,不好好相看不行。
许七郎虽然被季衡支走了,他自己却在外面偷偷听两人在说什么,听到季衡说他现在还小不适合看亲时,许七郎倒是高兴的,他觉得季衡这是心里有他的意思。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又进入二月,会试如期而至。
前一年因为会试舞弊案,会试做了废,将时间推到这一年重新考试。
而且,这一年因为皇帝大婚,秋天还要开恩科考乡试,第二年,就又有一场会试,这两场考试,就又是朝廷中新鲜血液的来源。
这相当于,这三年,每年都有会试,不少举子都逗留京城准备考试没有回乡,这甚至让京城里出租房的房价直线攀升,后来朝廷发布了限价令,才将价格稳定下来。
而季衡母亲为他在城南买下的一条巷子的专用做出租的房子,也一直很走俏。
因为前一年会试的舞弊案,所以这一次,朝廷就十分谨慎,是在考试前三天,才由主考官和几位副考官,一起定下了题目,拿给皇帝过目了,才在严格的监控下印刷了出来,在考试当天才送去考场。
会试榜单下来,这次季家的季朝宗和季道淮都榜上有名,所以下了榜之后,两人就邀了季衡到他们的住处鼓楼街去赴宴并表示感谢。
榜单下来,再过几天就要举行殿试,所以榜上有名的士子们在这阵子里倒是没有时间狂欢,都还要为殿试做准备,而那些榜上无名的,自然就十分郁卒,哪里有心情狂欢请客呢。
因季大人还没有回京,季衡作为家中长子,受到族中长辈的邀请,其中一人还是季家族中的宗子,以后会做族长的,再说,季衡和季大人也都一致认为季朝宗是个堪当大任的人,两人相请,季衡自然是不能拒绝的,就带着礼物直接上门了。
这次季道淮和季朝宗都在门口相迎,季衡在抱琴的伺候下下了马车,和他们一番寒暄之后一起进了院子。
季道淮看着季衡说,“你过年期间一直在病中,我们也不好总去拜访打搅你养病,五哥又不在家,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打搅嫂嫂,年节之中拜访太少,不向君卿你解释一番,倒显得我和朝宗十分无礼了。”
季衡微笑着说,“十三叔这是哪里的话。你和大兄要备考,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哪里还能让你们上我家去拜访。这次十三叔您和大兄都上了榜,这真是族里的荣耀,小侄在这里恭喜你们。”
季道淮道,“别说只是上了榜,就是中了状元,那也没有你在皇上跟前做行走来得好啊。”
季衡一直知道季道淮就是个这样的人,这种话,比起像是奉承,听起来让季衡心里是丝毫不欢喜。
但他也只是笑了笑,说,“伴君如伴虎,如鱼饮水,各人自知罢了。”
季衡虽然只有十二三岁,其言谈举止,已经老成到让人完全注意不到他的年龄,他这么说,季道淮也就不知说什么好了,就引了季衡进了正厅里招待,在午饭之后,就又引了他进书房里说话。
这个院子是季大人给两人准备的,两人各有书房,季道淮带季衡去的,自然就是他的书房。
在书房里坐下后,季衡就知道,这时候才是说正事的时候了。
季朝宗亲自给季衡奉了茶,季道淮又将季衡和季大人奉承了一番之后,才说,“这次殿试试题是皇上亲自出,不知君卿你可知皇上有何意向。”
季衡知道这顿饭不好吃,却没想到季道淮将话说得这么直白。
不过从季道淮这里来想,倒不难理解,既然是一家人,自然就直接相问就好了。
113、第九十五章
面对季道淮这样的问题,季衡自然不能直言不讳,只是说道,“去年就出了舞弊案,今年殿试,皇上出题,怎么会让我看到。再说,皇上恐怕还没有将题目拟出来呢。”
季道淮道,“皇上会注意,这自是应当。只是,君卿,你在皇上身边侍奉了几年之久,对皇上应该也有所了解,皇上会出哪方面的题,你也会比我们更明白吧。”
季衡一直觉得季道淮是个喜欢走捷径的人,只是没想到他的捷径竟然走到这里来了。
他的目光从季道淮和季朝宗脸上划过,一时没有回答。
季朝宗被季衡的目光扫过,不由就劝起季道淮来,“十三叔,这也实在太难为君卿了。皇上今年大婚,要马上亲政,从去年的科场舞弊案和吴王的乱子,已经可看出,皇上是有雄心壮志的,这次殿试,题目大约也是与时事有关吧。”
季道淮笑道,“只是觉得问了君卿后,心里更加有底罢了。也并不是想为难君卿。”
季衡说道:“倒不是为难,只是我只是在皇上身边伴读,哪里知道太多。不过,说起这次殿试,皇上恐怕会自己看卷,所以,写进皇上心坎里的,皇上都会多加注意的吧。”
在上一次的殿试,殿试的考卷,是阅卷大臣阅卷,然后将名次都排出来了,直接拿去让皇帝盖印章也就是了。
所以那答卷,比起讨皇帝的喜欢,讨李阁老的喜欢还要来得好一些。
季道淮和季朝宗都向季衡道了谢,季衡又说道,“皇上是有抱负的,而且这么多年受制于后宫和前朝,心中早有不满,你们答卷时,多注意一些也就是了。”
之后季衡就说自己还有事,不耽搁十三叔和大兄备考,也就告辞走了。
殿试在三月中旬举行,皇帝亲自出题,殿试时,他还去了举行殿试的太极殿前广场亲自看了,不少士子因此很受感动。
殿试结果在三日后公布,状元是季家宗子季明维,字朝宗,榜眼是金陵的温固,温子厚,探花是扬州的苏睿,苏文淳。
一甲三人都是江南人士,这也就罢了,江南本就出文人,很多时候别说一甲都是江南人士,连二甲也会被江南人士占一大半,但这次殿试,让人哗然的是,这三人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最主要是季朝宗是季家的宗子,是季衡的堂兄。
大家再去查一查,发现季家另一个参加考试的,季道淮是二甲十七名,然后,连两人在去年的会试上,两人都没有去参加考试,也有人知道。
这下不言而喻,就有人说两人是因季衡的原因,所以才有此结果。
没过两天,甚至就有人直接说,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如有个弟弟进宫闱。
皇帝赐的登科宴在五日后,赐宴于蓬莱池西岸的凤翔殿。
殿试榜单刚下来,季衡就知道了结果,得知季朝宗竟然高中状元,他一边是为他高兴,但是也是于当时就明白会免不了流言蜚语了。
季衡在宫里陪皇帝读书时,皇帝也看出了他的忧虑,就让柳升去将季朝宗的殿试策论答卷拿了来,这是去掉名字后由文书官抄下来的答卷,他亲自给季衡看,说,“你看看这份答卷。”
季衡拿在手里看了,不由十分诧异。
这次的策论,皇帝出的题,就直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手里的这份答卷,竟然和他当初给宋太傅的答案不谋而合,他给出的答案,这其实是出其不意,兵行险招,奇兵制胜,在殿试上用如此答案,这人的确是够大胆。
季衡看完后,就怔怔看向皇帝,道,“皇上,这是这次的状元卷?”
皇帝点点头,“朕勾出状元卷时,并没有注意上面的名字,之后来看时,发现姓季,才叫了人来问,说这位季明维,是你的堂兄。”他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明眸黑白分明,熠熠生辉地看着季衡,“朕当时就想,这不愧是你的堂兄。”
季衡看着皇帝,直接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皇上,你没想过,也许是我有对堂兄泄了题吗。”
皇帝伸手放在季衡的肩膀上,“朕相信不是。”
季衡还是有些忧虑地说,“状元卷是要传给士子们观摩的,这状元卷现在恐怕已经被大家拿到手里看了吧,大家也该知道,皇上您的意思。士人们以为无论皇位上坐谁,都没有关系,这是大错特错的。”
季衡是认同一个人影响历史这种观点的,一个好的帝国掌舵人,才能够带领这个帝国走向复兴。
皇帝笑道,“所以,你也不要忧虑了。你的堂兄,这是写进了朕的心坎里。”
登科宴上,皇帝要求季衡和自己一起,季衡想要拒绝,觉得要是如此,名声只怕会更坏。
但是皇帝却希望他能去一展才华,而且见见,一甲二甲的几十个士子,到底怎么样。
季衡无法,只好答应了。
三月二十三这一天,天气十分清朗。
春末时候,北方大地早已被绿意覆盖,暖风习习,花草繁茂。
凤翔殿周围种植的梅花树已经长出了浓密的树叶,一丛丛,绿意森森。
又间杂有开得红火绚烂的海棠,而在暖房里度过了整个冬天的兰花,芍药,玫瑰,蝴蝶兰等等,也被搬了出来,点缀在凤翔殿以及周围,一时之间,倒是花团锦簇,十分喜庆。
虽然季朝宗这个状元当得受众人质疑,但他自己却丝毫没有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热血和气性,既不反驳,也不争辩,只是稳如泰山,别人上前来搭讪,他还会很郑重地回答。
季朝宗作为季家宗子,父亲常年在外为官,祖父在家里养老,祖父以严肃认真着称,所以他从小就被祖父教育得老气横秋,甚至曾经被关在楼上苦读了五年之久,直到考上了举人,他才从楼上下到地上得到自由。
士子们不管是不是质疑季朝宗的状元位置坐得很有水分,但他们既然都是被选上的一类,心里自然都是高兴的,所以被带到凤翔殿后,大家都是意气风发的模样,互相寒暄问候,毕竟以后大家都是同年了,同年之谊,那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阵唱礼声中,皇帝被一大批宫侍簇拥而至,所有士人都跪下行礼如仪,皇帝坐到了上位龙椅上去,季衡跟在皇帝身边,停在了龙椅下方的台阶下,恭敬地侍立。
除了季衡,皇帝还请了宋太傅和礼部尚书欧阳竟,因为这次是欧阳竟的主考。
两位老臣则站在了季衡对着的那边。
在唱礼官让大家平身后,这一科的进士们才谢恩起身。不过也没有人敢就直接抬起头看皇帝。
皇帝亲自说了一席恭贺和勉励的话,这就让大家入座,宫宴开始。
宫宴开始后,才有人敢看一看皇帝的龙颜,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皇帝就是个十五岁的孩子,不过真看到,倒并没有觉得他有少年的稚气。
皇帝稳重而心思深沉,即使原来心中对皇帝太年幼而有所轻视的人,此时也不得不收起了那份轻视和不庄重的心。
皇帝又对大家介绍了宋太傅,宋太傅是大多数读书人心中的楷模,皆在于他是真的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又着书立说,有一大帮弟子和拥趸,他还是帝师。
然后又介绍了礼部尚书欧阳大人,欧阳大人作为这一科进士的座师,自然也是很受人的敬重,主要是还是他去年揭穿了舞弊案,然后才让今年这些榜上有名的人得以聚集于此。
登科宴只是一个形式,皇帝做做样子了其实就可以走了,不过他没有很快离开,而是和下面的士子说起话来。
问起坐在前面的季朝宗,“朕听闻你是朕的伴读季衡的堂兄,你们季家可是人才辈出啊。”
季朝宗赶紧上前来行礼谢恩,说,“回皇上的话,季君卿确是微臣的堂弟。不过微臣从小在族中长大,君卿没在族中成长,故而之前并不相识,入京之后,才见了面,君卿虽然年岁尚小,学识已然不一般,微臣此次忝为榜首,也觉有所不及。”
所有人都以为季朝宗这是在拍季衡的马屁,不由在心里暗暗鄙夷,皇帝道,“朕点状元时,却没有注意上面名姓,之后看到姓季,才觉得诧异,后来找人一问,知道竟然是季衡的堂兄,不由惊讶,当时欧阳大人倒是提醒了朕,说点你做状元并不恰当,会让天下人想,朕是不是看在季衡面上,给了这个人情。朕身为一国之君,正要亲政,在天下士人的辅佐下有所作为,这份人情,朕是不会在这时候给的。所以,你安安心心做你的状元郎,朕决计不是因为季衡而点了你,而是你的答卷,的确是好,也是给天下人做了个楷模,点你做状元,是为应当。一个明君,应当公允,朕既不会因为人情,而点谁做状元,自然,也不会因为你是季衡的堂兄,就介意此事,怕天下人的口舌而埋没你。”
季朝宗十分感动地又叩首谢恩。
皇帝便笑了一下,道,“平身罢,今日朕也请了君卿前来,正好和你同坐。”
季朝宗早就看到季衡了,但之前并没有问候,此时起身来,则对着季衡笑了一笑,本来站在一旁静静侍立的季衡,也对他笑了一下,走到了他的位置边上,和他一起坐了。
方才大部分人都已经看到了龙座之下,站在皇帝左手边下手位的小少年,位置靠前的士子们得以见到他的容貌,只见是个极其俊俏的人,因为过于漂亮,甚至让人不敢多看,只是此人脸上并没有少年的羞怯和稚气,反而稳重大方而端正,此时听皇上这么一说,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心想,这就是那个季衡。
皇帝刚才说的那席话,自然是说给在场所有士子听的,对季朝宗关怀完了,他就又和榜眼温固说起话来。
如此等等,将前面近十个士子都关照到了,可见其用心。
114、第九十六章
登科宴上,皇帝特地对点季朝宗做状元之事做了解释,虽然依然有不少士子带着酸葡萄心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和皇帝作对的。
皇帝大婚定在五月,季大人是三月末从江南回了京。
刚回京,并没有回家,就直接进了宫,他在宫里和皇帝谈了一整天,外人却不知道这两人到底谈了什么,季大人回家之后,过了几天,就有圣旨下来,赐季大人文华殿大学士,入阁为阁臣。
这一加恩,大部分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首辅李阁老,在皇帝亲政前掌了朝政七年之久,虽然这七年里,一直有赵家和徐家同李阁老抗衡,让李阁老并不能朝纲独断,但是,李阁老的行径依然让朝中的反李派十分反感,以此攻击李阁老,说他集结党羽,专权霸位,且对皇帝多有不恭,而且还越制使用皇室才能使用的东西。
反李派里,只有很少部分是因为真的拥护皇帝正统,大部分只是因为李阁老影响了他们的权益,所以势必和李阁老相争而已。
朝堂上的权利争夺从来就激烈,皇帝也是将这些看在眼里的,要打压李阁老,势必要扶持季大人起来。
所以季大人入阁,这是大家都能想得到的。
但是,依然有人故意曲解,说季府自从出了一个美貌的长公子,从此就是“可怜光彩生门户”了,既有了状元季朝宗,又有了阁老季道恭。
季衡本来不想让自己去想这件事,但是不知是不是这一年天气热得快,每天温度变化太大,他在四月末的时候就生了病,发低烧好几天起不来床。这一病,倒让人觉得,他是因为此事被气病的。
皇帝是五月初的大婚,虽然皇帝大婚的准备工作并不需要皇帝自己操心,他只是需要出席这个大典仪式就行了,但他也比平常忙了很多,甚至抽不出时间来看季衡。
大婚当天,天还没有亮就开始忙碌,皇帝看着因为大婚而被布置得喜庆的皇宫,到处都是大红宫灯,不由十分怔愣。
他在大婚之前,只觉得这就只是一个仪式,是为他的亲政做准备,但是在祭拜天地,太庙,奉先殿时,他突然深深明白,这个庄重的仪式,是要将他和一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了。
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前时,他脑子里想着会让江山稳固天下太平之时,脑子里又晃过了季衡的身影,他觉得自己这样是对祖宗不敬,带着自责走出奉先殿后,他又到太后宫里去行礼,一路上,他坐在礼舆之上,天空现在还没有全亮,皇宫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光晕里,在黑暗和光明的交会这一刻,皇帝从没有像此时这样感情深挚而且百感交集,他深深明白自己爱着季衡,要是这一切仪式,是为了迎娶季衡,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作为一个男人,他想要对季衡给与自己的所有,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发现自己能够给与他的太少了,甚至,季衡病了,他都没有办法去看他一眼。
大婚第一天的仪式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才算完了。
皇后的宫殿本来是凤羽宫,但因太后住在这里没有搬走,所以,皇后的宫殿就被定在了凤羽宫北面不远处的昭明宫。
皇帝坐在昭明宫里等候到了皇后的到来,皇后赵致雅,皇帝在之前多次见过,便并不新鲜,她穿着皇后大婚礼服,经过了一整天的仪式,她也是又饿又累,十分疲惫,不过,依然保持了一国之母的仪态。
皇帝注意着被浓妆遮掩了本来面目的自己的皇后,和她行完了合巻礼,又吃了长寿面,在命妇宫侍们为两人去掉了身上繁重的礼服,又伺候他们洗漱都出去后,皇帝就说,“皇后,咱们睡下吧。”
五月的天气已经热起来了,两人穿着繁复的礼服过了一整天,都十分不好受,现在总算是能够轻松些了,皇帝只想赶紧睡一阵,再过一会儿又要起来参加仪式。
虽然已经十分老成的皇帝,其实还是小孩子,他觉得这么繁重的仪式,折腾得他疲乏不堪,最后也并不是迎娶自己喜欢的人,所以就对他的皇后赵致雅有些赌气起来。
也并不等赵致雅答复,他自己就上了床,拉过被子,先睡了。
因为太困了,所以闭上眼睛几乎是瞬间就睡熟了过去。
赵致雅看着满房的大红,大床上是大红的床帐,用金线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她又看向皇帝,皇帝已经睡熟了,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
皇帝在这一天,对他并没有任何一句亲近的话。
她也只好上了床,躺在了皇帝的身边。
大婚之礼一共有三日之久,等婚礼完后,皇帝皇后都只剩下了疲累。
皇帝在婚后有三日假期,他只想出宫去看季衡,但是知道不可,所以只好苦苦压抑住了,不过却让了身边的张和生带了礼物去看了季衡,张和生回来对皇帝汇报,“季公子就是身子没有力气,整日昏沉,他说没能恭贺皇上您的大婚之礼,十分不安惭愧,请皇上恕罪。”
皇帝皱眉道,“他就只知道说这些场面话。”
张和生带回来的话都是些没用的,皇帝不由挺不满,之后就又派了柳升去,柳升不愧是皇帝身边第一得力的人,所以带回的消息是,“奴婢请了翁太医去给季公子看了病,说是季公子是冷热交替之时没有注意,身体内寒毒和热毒交替,所以才病了,给季公子扎了针,等再休养一阵,就会无事。只是翁太医也说,季公子更多是思虑过重,所以才身体弱,容易病倒。”
皇帝夸赞并赏赐了柳升,心里则想,是不是自己大婚的事情,让季衡思虑过重了,所以他才病了呢。
皇帝大婚之后,就直接亲政了。
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吴王叛乱一案做了最后的清理。
当年八月,一位御史参奏李阁老生辰时收受了九龙出海屏风逾矩之事,然后,刑部又审出来,李阁老曾经和造反作乱的吴王曾经有过往来,证据是吴王府当时的一位清客,受命写过给李阁老的信,紧接着,又有御史参奏李阁老家人在外霸占良民田产,李阁老门下御史反驳说那是家中家奴借主所为,已经被李家处置了,后又有证据证明这就是李家自己霸占的,而之前的会试舞弊案又被翻出来,说是李阁老有涉嫌……
如此等等,整个八月和九月,甚至到十月,全是围绕着李阁老身上的官司。
李阁老哪里看不出来,皇帝这是故意纵容,甚至是引导朝臣拉他下台,虽然是要拉他下台,但是这股风又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慢慢地在吹。
一向是墙倒众人推,所以李阁老在十月直接就上书要告老还乡。
皇帝新上位不久,根基并不稳,加上李阁老门生甚多,虽然他是必定要打破李阁老在朝中势力根深的局面,才能够更好地自己掌权,但他又不想反弹太严重,所以不得不慢慢对付。
在皇帝没有答允李阁老告老还乡时,他身边的几个得力大臣,则先被皇帝以各种理由给或者革职查办,或者下狱查办了。
次年,也就是昭元九年,进入了三月,皇帝才对李阁老之事下了结论,并没有查处李阁老,而是准许了他的告老还乡。
给出的理由是,念在李阁老多年辛苦效劳,皇帝感念其恩,所以加恩宽宥,让他能够回乡养老。
李阁老下台,内阁阁臣,首辅就变成了一向不出头的文则鸣,然后是一向跟在李阁老身后的萧政,在李阁老告老之后,他也就不大出头了,此外,就是从福建上来的赵之翰,和刘汇,还有季大人。
赵之翰和季大人一向不和,这次下江南处理吴王一案后续事务,就更是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赵之翰赵大人是个过于刚直之人,季大人是外表刚直,内里却是心思复杂心眼多得很,赵之翰赵大人敢和他硬碰硬,是因为他本性刚直,季大人却没有任何和他相撞,而是避其锋芒的原因,则是看出来了,皇帝是故意用赵大人在牵制他,所以,他是能避让就避让。
昭元九年六月,皇帝亲政已经有一年之久。
这一年的恩科会试,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加起来一共又有一百多人。
因为吴王一案受牵连,之后又因李阁老一案受牵连,被杀头罢官之人不少,新进的进士,也就填补了这个官场官员体系。
经过一年,季朝宗已经在翰林院任了编修,而且很受皇宠,经常被皇帝召进宫侍讲;而季道淮,本来想走季衡的路子,留京进翰林院,最后却被外派做了七品知县。
七月初,正是京城最炎热的一段日子。
季衡因为身体虚弱,只得在西山别院养病,而他距离上次进宫,已经有一个多月之久了。
因季衡在这里来养病,许氏就带着许七郎也留在这里,京中家务,则都交由了四姨娘照管。
别院里绿树参天,要比京中凉爽很多。
季衡躺在溪流边的凉亭里贵妃榻上睡午觉,手边还放着一本书。
许七郎轻手轻脚走了进去,十五六岁的许七郎,还在变声期,而且上嘴唇上已经开始长青青软软的绒毛,是要长胡子的样子了。
他在贵妃榻边半蹲下来,伸手将季衡手边的书拿了放到另一边去,然后又伸手拂了拂季衡脸颊边的头发。
季衡自从过了十二岁,身体就没有小时候那么好了,季衡自己知道,是身体上的缺陷在开始性征发育的时候显现了,他身体里的激素不像一般人那么平衡,所以让他身体差。
他自己从小就有注意这方面的医书,所以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在小的时候,他的男性生殖/器要比女性一方发育健全得多,他以为自己女性那一套出生时就是完全不健全的,这样,在性征发育的时候,他倒不会受太多苦,因为更加健全的男性生殖系统会自动调节,让他身体里雄性激素占据上风,然后彻底压制住雌性生殖系统,而且他也一直有吃药调节,但是到了这个发育的年纪,他才发现自己所想有差。
因为不断服用带有雄性激素的药物,反而让他身体越发不好,总是头晕心悸,很多次眼前发黑要晕倒,他最近甚至不得不停止吃药。
身体上的缺陷让他最近这段时间陷入了恐慌,觉得自己恐怕长不大就会夭折,因为医学手段和技术上的落后,让他根本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彻底检查身体,知道自己的身体里面两套系统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且也无法做手术。
翻看了野史和一些记录,能够得知这个医学不发达的时代里,也有很多□畸形的人平安长大而且活了很久的,但他还是十分恐惧。
他的前一生只活了二十多岁就病死了,要是这一辈子也只能活到十几岁,他就感觉十分悲伤。
季衡即使在西山上养病,但是因为忧虑依然睡不好觉,能够睡个踏实的午觉,实属不易,但是他很快还是醒了,睁开眼发现许七郎跪在他身边趴在榻上看着他,他不由诧异道,“你在这里看着我做什么?”
许七郎说,“在等你醒来啊。你之前说想要见保定府林继旭之妻赵氏,姑母派人去请她,她来了。”
季衡怔了一下,然后才要起身,说,“嗯,我现在就前去。”
没想到还没有坐起来,头就一晕,许七郎看他突然要软倒,就赶紧起来扶住了他,说,“大夫说你气血两虚,不能这样迅速坐起来,你注意些吧。”
季衡点点头,说,“我没事。”
许七郎蹙眉道,“怎么会没事。我和姑母日日里担心你。”
季衡抓住了他的手,借着他的力起了身穿了鞋子,说,“走,去母亲那里。你别和母亲一样叨叨絮絮行不行。”
115、第九十七章
季衡和许七郎一起到了许氏所住的正院里,这时候是午时过不久,头顶太阳还有些烈,虽然从檐廊上过去,一路又有大树浓荫,并不特别炎热,季衡因为身体虚,依然出了一额头汗。
进了许氏的正房稍间,许氏正坐在罗汉榻上,房间里的桌子上,摆放着饭菜,一个高挑的妇人正在用饭。
季衡一看到她,就知道,这个人就是那个河北保定府林继旭的妻子宋氏。
宋氏人高马大,相对于一个妇人来说,实在是太高大了些,高大得骨架子像男人的。
伺候宋氏用午饭的是许氏的丫鬟红柳,红柳见到季衡和许七郎进来,就笑着道,“大少爷,表少爷,可来了?”
许氏也看了过来,马上起了身,自己亲自将季衡扶住了,几乎是搂着他在榻上去坐下了,又拿了手巾出来给季衡擦汗。
“身子还是乏得很吗?”
季衡道,“今日好多了,母亲不用担心。”
许氏眉头紧锁,“你这样子,哪里像是好多了呢。”
然后又伸手拉了许七郎坐在自己另一边,道,“七郎,你要午睡一会儿就去睡吧,姑母和衡儿与这位林夫人说些私话。”
许七郎对这个林夫人很好奇,因为很显然,这个林夫人不是季大人也不是许氏这边的亲戚,完全就是不相干的人,许氏为什么会千里迢迢将她接过来说话呢。
但是许七郎也不好问,点点头后,就拉了季衡的手,看季衡神色依然是倦倦的,就说:“我去你房里等你,一会儿咱们一起下棋吧。”
季衡对他笑着点了头,许七郎这才出去了。
这时候,之前吃饭狼吞虎咽的林夫人总算是吃好了,她吃好了,这才起身来对季衡行了个礼,“大少爷,民妇林宋氏给您问安了。”
季衡目光柔和地对她点了点头,他坐在许氏的身边,就像一尊漂亮到让人心颤的菩萨一般,让人觉得不真实,而且这个孩子过于沉静了,沉静得不像孩子,只像菩萨。
许氏让红柳收拾了饭桌,又给林夫人上了茶,然后就让房里的所有丫头婆子都出去了,而且不许接近这个房间。
房间门被关上了,风透过窗户的窗纱吹进来,房间里带着凉意,许氏又拿了一件外衣给季衡披上,然后才开始和林夫人说话。
林夫人道,“当年若不是季大人判案时明察秋毫,为民妇和夫君做主,民妇和夫君定然已经被处斩,不会有今日,这些都是季大人给我们的恩德,民妇和夫君今生不会忘的。夫人和大少爷有什么问题要问,民妇也是知无不言的。”
林夫人是个十分爽快的人,而且对着季夫人和季衡这样的当朝权贵的家人也没有阿谀逢迎和谄媚的意思,说话利落干脆,快人快语,当然,也完全没有女人的风范。
她脸上没有用任何脂粉,身上也只是粗布衣裳,因为是农家出身,丈夫林继旭只是一个忙时农忙,闲时打猎的一般人,恐怕她在家里也是要忙农活的,所以皮肤晒得有些黑,不过却也是浓眉大眼,面貌透着俊朗,倒是个好看的人。
许氏说道,“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才要来问夫人当年之事,要是让夫人不快,还请多包涵。”
林夫人道,“当年之事?不知是何事?”
许氏道,“当年你是十七岁时娶了妻,妻子是隔壁村的林氏,之后和林氏育有一子,是吗?”
林夫人没想到她是问这个事,不由愣了一下,犹豫了一瞬后,还是爽快说了,“的确如此,不知夫人问此事是什么意思。”
许氏道,“我有一个亲戚,正好和你当时的情况很相似,我们担忧他,但是这种问题,见闻广博的老大夫也很少有知道的,正好老爷当年遇到过你的案子,就想着,你是经历过的人,就该是最清楚的了,所以就想着请夫人来,问一问此事。”
林夫人一点也不是傻子,所以,她的目光直接晃到了季衡的身上去,季衡肌肤如雪,眼睛大大的,而且是双桃花眼,眼睫十分乌黑浓密,更是将眼睛衬得又黑又大,再加上眼尾上透着粉色,如同是被描画过的,一双眼睛,就能看得人心思不属,连林夫人都看得心脏乱跳,她沉吟了片刻,就直接说道,“这个,若是他和我很像的话,我却不知能否帮上忙了。当年,民妇生下来时,男/根后面就有一道口子,接生婆注意到了,但是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情况,也就没说,我就一直这么长大,开始都没注意,到十四五岁时,也是只注意大姑娘家,喜欢大胸脯大屁股的女人,十七岁时就顺理成章娶了邻村的林氏,我家是村里的地主殷实之家,小时也是在私塾里读书的,但我不好学问,成婚后就没有再去读,不过是游手好闲而已。直到我的儿子宝儿出生,我也没有留意过我的身体。我当时的妻子林氏是谨守妇人之礼的,也没有注意到过我的不同一般,我自己也就从没有在意过。”
林夫人不愧当年曾经是乡下鲁莽的男子,说话是丝毫没有顾忌,反而让许氏有些尴尬,不过想到这是要为季衡好,所以她也就忍了,镇定下来。
季衡和许氏都十分诧异林夫人的成长,季衡很想看一下林夫人的身体,但是当然也知道这是不行的。
许氏说,“你从小长大,身子骨一向都好吗,没有病过吗。”
林夫人摆了摆手,“那倒不是,十三四岁时也曾经虚弱过一段时日,甚至和同伴们出去玩耍时,曾经在坟地里昏死过去一次,大家不过是觉得我冲撞了祖宗,也是我现在的夫君将我从坟地里背了出来,家里给我做了一场驱邪法事,我昏昏沉沉过了半年,也就好了,之后就没什么事。”
季衡心想这个林夫人当时就挺过来了,自己也不至于太娇贵就挺不过去。
许氏就又问,“那你之后呢,之后怎么就又变成了女儿身。”
林夫人居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了,呵呵笑了几声后才说,“就是和阿旭时常在一起,他喜欢进山里打猎,我也觉得这挺有意思,就时常跟着他一起进山里去,后来他发现了我身体上不同一般……”他红着脸,跳过了这一段话,继续道,“他就是发现了我是女人,也把我当成了女人用,然后我到了二十六七岁,突然开始落红,我不明所以,阿旭说我本来就是女人,要我和林氏分开和他成婚,我不愿意,就要和他分开,但是也没能分开,后来无缘无故地怀上了孩子,这下林氏就说我是个怪物,我就和她闹了起来,后来她怂恿我儿子宝儿用刀杀我,正好阿旭来了,刀被阿旭抢走了,林氏就和阿旭吵闹了起来,后来林氏就跑去跳了水塘,我们没赶得及将她救上来她就淹死了,林氏的娘家就说是我和阿旭将她淹死的,告到了衙门上去。我家里觉得我是个怪物,就不肯出钱为我在衙门里打官司,林家又有银钱人脉,我和阿旭就被定了是谋害了林氏,所以要被处斩,是官司被送到了京里来,季大人得见了,专门为我们重新审理,然后还了我们公道,我和阿旭回去后,我将宝儿交给大哥抚养,就嫁给阿旭了,现在我们又有了两个孩子了。”
许氏和季衡都听得目瞪口呆,但是林夫人除了说她和她现在的丈夫偷情那一段有些不自在外,似乎对自己经历的不平常之处毫不以为意,这人到底是脑筋太大条,还是已经完全被自己的奇特过往锻炼成了这样的淡定呢。
许氏道,“那你变成女人之后,就没有身体不好过吗?”
林夫人道:“这也是有的,特别是怀上孩子之后,身体虚得几乎走不得路,后来也是花费了办法才好了。”
许氏急切道,“是什么办法呢?”
林夫人十分不自在起来,发现季衡黑溜溜的桃花眼轻轻地眨着看着她,那两扇眼睫毛,简直像是鸦羽一般,扑簌簌地扑闪着,林夫人不由自主说道,“恐怕一般人是不愿意这么做的。是阿旭找了早年在宫里给人去势的老公公,把我的卵/蛋给去了,然后身体就慢慢全好了。”
她这话一出,许氏脸上是红了又白,白了又青,而季衡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林夫人看两人这般样子,突然觉得很有意思一样,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你们可不必替我害臊,这京里皇宫,每年得有多少阉人,这些人被阉了,可就是不男不女,我可不一样,我现在是完完全全的女人,我还给我夫君生了儿子女儿呢。”
许氏和季衡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大约一边是心思复杂,一边又对林夫人的没心没肺觉得无话可说吧。
许氏本来还想知道林夫人吃过哪些药,林夫人也是说小时候家人没有在意,根本没吃药,后来跟着他现在的丈夫了,开始时候穷得叮当响,还要靠他亲大哥偷偷接济,哪里来的银钱吃药,而且她的第一个孩子,还是牢里生下来的,当时十分之苦,全是自己熬过来的。
听林夫人这么说,许氏和季衡对她不得不充满了十二万分的敬佩,然后许氏留她住了一天,送了很多礼物,过了一天,才派了车将她送回家去了。
季衡看到林夫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还活了下来,而且现在开朗大方,有儿有女,自己家里许氏疼爱他,家业又很大,父亲虽然不喜他的身体,但是这次也是想了办法找林夫人来帮忙,那么,在这么好的情况下,他断然没有放弃的道理。
116、第九十八章
季衡不再吃药,只是由着身体自己调节,虽然身体差,但也没有到说死就会死的地步。
宫里是过几日就会有快马来西山,询问季衡身体情况,皇帝忙于朝廷事务,虽然也很想出门避暑,最好是来西山行宫,这样就可以把季衡接到身边,日日里相见,可以在一起,奈何他刚亲政不久,他觉得自己不该留下怠政的污点,所以就在宫里勤恳地处理政事和上学。
再说,皇宫因为在北边高地,比起京城里别的地方,已经要凉爽很多了。
每三日的小早朝,他是都会让开的,从来不曾缺了,而且要是哪位大臣没有到,他还会亲自过问,这样就让大臣们想要请假不去早朝而变得艰难了。
这一年的三月,皇帝又册立了徐家的一个庶女,十六岁的徐琉为贵人,还有邵家的一个女儿,邵芷兰为妃,两位都是京中有名的美人,没想到皇帝正当年纪,倒是并不迷恋美色,也不贪玩,一心扑在朝政上,而且还心思细密深沉,很有些手段,让朝臣们都战战兢兢的,不敢对抗皇上威仪。
前阵子,有两个翰林院编修,竟然越职上书说皇帝不大理会后宫是为不孝,必须要赶紧繁育子嗣才行。
在早朝上,因为是三日的一小朝,这两个上书的编修自然没有资格来参加这个朝会,皇帝直接让贴身太监将这两份折子拿下去,让站在前面的首辅文阁老和次辅萧阁老,一人拿一封大声念给所有人听。
虽然皇帝让阁老念折子并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念这种折子,也实在让两位阁老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心里自然不开心。
下面的朝臣们听着,一部分心里是很有数的:皇帝要是好美色,肯定被言官骂,不好美色,照样是被骂,这不过是朝臣的试探罢了,主弱则臣强,但是要是皇帝态度坚决,也就没有谁真敢在皇帝脸上拔他虎须了,如果皇帝懦弱可欺,朝臣们各为各的打算,定然是要开始算计皇帝,各谋私利;一部分则是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这是谁写的折子,没事找事;还有一部分,自然是等着看好戏……
皇帝看两位阁老念完了,就直接问文阁老,“不知文大人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理。”
文大人出列站在那里,嗯了好几声,没嗯出个所以然来,皇帝还小,要是现在就一天到晚在后宫播种生孩子,那显然不是好事,但这到底是谁授意了这两个连言官都不是,只是编修的人来上这种折子呢。
皇帝问他要怎么办,他无论说什么,别人都是能够挑出错处来的。
于是,他就只好举了个例子,说前面哪位皇帝,是三十一岁才得子,但是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又连着生了八位皇子,如此这般,皇帝现在年岁尚小,也是不必为子嗣过于操心,皇子该来的时候,就会来的。
他就是个温吞的人,这话其实还是有意为那两位编修求了情。
但皇帝却不依不饶,又问萧阁老,“萧大人以为如何呢?”
皇帝那要笑不笑的样子,已经让萧阁老如站在火上了,他以前跟着李阁老,人人都知道他是李阁老的私人,李阁老下台之后,皇帝虽然依然任用他,但是他日子却也是很不好过。
萧阁老就说,“文大人所言极是。”
于是皇帝就直接不紧不慢地发了火,说,朕刚亲政,朝臣们不想着如何辅佐他治理好天下,他年岁还小,又没有老成就要行将就木,这些人就开始惦念他必须马上生下子嗣接他的班,要是谁再拿此事说事,就是这两个上书的人的下场。
因为要拿这两人以儆效尤,所以此二人直接被剥夺了进士出身,各打六十大板之后,发配贵州。
文阁老本来还想求情,直接被皇帝抵了回去,皇帝在皇位之上,不动声色,甚至看不出他是有发火,但他就轻轻巧巧判了两个大臣的生死,自然是将朝臣们都震慑了一把。
要是他是暴怒而行,有些人还会想皇帝还是孩子心性,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可以对他察言观色,但是皇帝面无表情,让人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就把人处置了,而且没有让任何人出言求情,此事一出,大臣们也就知道他不好惹,就又安静了一阵子。
前一年皇帝大婚,各个藩王都必须上京道贺,据统计,皇帝的这些宗亲们,一共有藩王二十一位,他大婚,除了几个称病或者太老迈的没来,而是让儿子或者孙子来的外,其他的都来了。
到得这么齐,主要原因还是吴王叛乱,被很快镇压,而且之后吴王惨死且尸骨无存,对各个藩王有了震慑作用。
有藩王本来还在心里看不上皇帝,但是现在也不得不正视一番了,无论心里在打着什么主意,皇帝大婚这个面子上的活,大家还是先做到了。
季衡对皇帝分析过,各个宗亲被分封到封地之后,这些人想要夺权,自然是难多了,经过了吴王反叛被镇压一事,本来蠢蠢欲动的藩王,也都在重新估量自己。
这些藩王,要是想造反,自然是皇帝的心头刺,要是是拥护皇帝的,自然就是一股大助力。
皇帝在宫里,其实身边是没什么亲人在身边的,朝臣势力过大,皇帝也容易孤立无援。
所以季衡建议皇帝可以适当挑选藩王的子嗣留在京中,一是为质子,二是用自家宗族的力量来对抗朝臣,暂时倒是可行。
皇帝并没有采纳季衡这个建议,他还是怕被夺权,但是依然留了几个血缘较远势力单薄的藩王的子嗣在京中,经常召他们进宫说话,这些毕竟是真正的亲人,有时候比起外人来还是有更多话说一些。
八月初十,京里已经凉下来了,正是桂花和菊花开放的时节,宫里的宫人们也换上了秋装,夏天的纱窗也被换了下来,换上了不透风的厚窗纸。
皇帝坐在勤政殿偏殿里听汤先生讲课,陪着的是闽南王的小儿子杨奉钧,和齐王的儿子杨钦桉。
课上完后,几个学生恭送了汤先生离开,这时候柳升就走到皇帝身边去对他说了一句悄悄话,“季公子回了京,进宫来了,现在在正殿门口等候。”
皇帝一听,就蹙了眉头,“不是说他身体很不好吗,怎么就让他在正殿门口等候,没让他进去坐着。”
柳升为难地道,“是季公子自己说不愿逾矩。”
皇帝的心已经飞到了季衡身上去,所以就对这里陪着的堂兄和侄儿道,“朕先离开了,你们自己玩一会儿,过会儿一起用膳吧。”
两位也不好多说,就恭恭敬敬送了皇帝走了。
皇帝像一阵风一样,虽然动作够稳妥,却刮得迅猛,一下子就走得没影儿了。
杨奉钧就说,“这是谁求见呢?皇上这么着急。”
杨钦桉道,“刚才听了一点,似乎是季家的那位回来了。”
杨奉钧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杨钦桉已经有十八岁,心智已经很成熟,就完全没有杨奉钧这么莽撞,他和季衡已经有些接触,看得出皇帝的确是非常喜欢这个漂亮的男孩子,但是这个男孩儿却并不是外界所传言那般,和皇帝有那方面的关系,甚至他太过沉稳聪明,皇帝似乎很多意见都是求之于他,只是这个孩子身体太差,似乎总在养病。
杨钦桉不得不想到慧极必伤这个词,而且,季衡给他一种美人总是活不久的感觉。
杨钦桉没有提醒杨奉钧应当注意对季衡这个人物多些小心和尊敬,只是转移话题说起别的事情来了。
皇帝很快到了正殿大门口,看到季衡恭恭敬敬站在门口,这些日子堆积起的思念本来只是在皇帝的心里慢慢地煎熬着,而这时候,却是突然猛烈地沸腾喷发了出来,他飞快地走上前去,几乎是要一把抱住季衡,将他箍到自己的雪柔里,但是,他只能生生地忍住,只是扶住了他的肩膀,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身体好些了吗,可算是回来了,怎么不进去等,站在这里,要是又晕倒了可怎么办。”
季衡身体还是不好,不过站这么一会儿倒不至于晕倒,他笑了一笑,说,“皇上,我回来了,昨儿下午到的,想着您早上有事情忙,就晚一些再来见您了。”
皇帝握着他的手,目光几乎不愿意从他脸上转开,季衡因为生病清瘦了些,只显得眼睛更大,黑鸦鸦的两扇眼睫毛,轻轻一颤,就能在皇帝的心尖上扇出一阵飓风来。
他微笑着,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拉着他进殿里去。
在暖阁里的榻上坐下了,他几乎是要揽着季衡的身子,问道,“怎么这次养病这么久,朕真是担心你,你这是怎么了?太医给你看病来回报说,你是从娘胎里带的弱症,而且体内寒毒热症并存的,一时半会儿没法好,以前的时候,并不见你怎么样,怎么这两年就总在生病。”
柳升亲自端了参茶进来,宫侍又送了点心,然后才退下了。
季衡端着茶水喝,才慢慢回答,“只是出生时先天不足,这两年发作了而已,等过了这个时候,就会好了,皇上不用担心。”
皇帝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季衡了,想得心肝都发疼了,听季衡这么轻描淡写,他就很不高兴,将季衡手里的杯子往小桌上放了,直接伸手捧住了他的脸,目光从他的脸上仔细地逡巡,他很渴望亲吻他,拥抱他,但他知道自己不能,他的心里百感交集,复杂难言,最终只是说道,“朕一直担心你呀,你要是出了事,朕会很难受。”
季衡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就道:“皇上,微臣明白,所以微臣一直在好好养病,就是想着早点回来见你。”
皇帝笑了一下,“你要是想着早点回来见朕,你会现在才回京来吗,这早就凉下来了。你真是没良心,都不去想朕会想你。”
季衡一向知道皇帝说起肉麻话来那是一套一套的,但现在还是有些受不住皇帝这样的亲昵,就轻轻咳了一声,挣脱了皇帝的束缚,道,“微臣在外面站得久了,口渴得很。”
皇帝赶紧将茶水又给他,看水凉一些了,就又把自己的那一杯也拿着给季衡喝。
皇帝是不愿意和季衡谈论政事的,觉得那会让季衡思来想去,说不得季衡身体就又差了,所以他就拿出季衡写给自己的信,每张信纸后面都画着简笔画,这每每让皇帝看得心花怒放,当做绝世宝贝珍藏。
皇帝捧着一张纸给季衡看,“这张上面是什么,朕还真没看懂。”
季衡一看,不由不自在起来,道,“西山上鸟雀甚多,我时常睡午觉起来,衣裳上都可能落了鸟的粪便,这是写给你的信,放着没有及时装,就被鸟拉了粪便,我用巾帕擦了没擦干净而已。”
皇帝怔了一下,别人这么做算是罪该万死的事情,季衡这么说,他听了却是乐得哈哈笑起来,说:“朕还以为又是什么图呢?”
季衡也笑,“这一张没有画。”
皇帝搂着季衡,几乎将嘴要贴到他的脸上去,季衡又不自在地避了避。
皇帝发现了他的抗拒,只好不落痕迹地放开了他一些。
117、人物表
季家:
季大人:季道恭,字华云
许氏:许明潇
季衡:衡哥儿,字君卿
姨娘:
大姨娘:过身,原许氏的贴身丫鬟
二姨娘:过身,原许氏的丫鬟
三姨娘:大姐儿母亲,原许氏身边丫鬟
四姨娘:三姐儿、四姐儿母亲,良家女
五姨娘:身体弱,许大舅送的家妓,二姐儿母亲,二姐儿早夭
六姨娘(娇蕊):身体弱,许大舅送的家妓,五姐儿母亲,璎哥儿母亲
庶女:
第28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