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5)

    唐秀才从小聪慧,因为娘死得早,所以处处要强,觉得自己是庶出,面上无光。所幸他自己争气,才十四岁便中了秀才,也算是光宗耀祖。唐家对他寄予厚望,觉得他至少能考个举人,谁料或是伤仲永,自此以后,唐秀才四次考举,全部落榜。

    第四次时,反倒是他嫡出的大哥,年幼时不显聪慧,三十多岁竟然一举考过了秀才,次年又过了举人。

    唐秀才气得一病不起,病好后带着一家老小去了妻子的老家赵家村,发誓不考上举人,绝不回唐家。

    没过两年,唐慎的娘就死了。又过了几年,唐秀才还没中举,也因病去了。

    唐慎和唐璜小时候没少听唐秀才念叨,抱怨老天不公,自己没中举人,那个愚笨不堪的嫡兄怎么就中了,所以兄妹俩自小也讨厌唐家。穿越后的唐慎倒是无所谓,根据他的记忆,唐秀才虽然总是抱怨唐家,但也只是抱怨那个中了举的兄长,对其他人没什么意见。

    儿不说父过,当年的事具体怎么样,只有当事人知道,唐秀才也已经去了。

    唐慎心想:爹,我也算是您的儿子了,以后我带妹妹吃香的喝辣的,保证不丢您的脸。最后又默默补充一句:所以明天我们去唐家,您在天之灵可别生气。

    说完这话,唐慎抬头看天:没闪电雷劈,我就当您同意了。

    唐璜正好抱着枕头路过院子,听到这话,小姑娘嘴角一抽,同样抬头看天。

    这大晴天的哪来闪电,我哥的脑子是真的有问题吧!

    眼睛还没从夜空中移开,忽然,唐璜看到一颗星星从天空坠落,划向北方。小姑娘从没见过这东西,她一吓,扔了枕头,抱住唐慎的胳膊:哥,那是什么,那是什么,你看到了吗,星星掉了!

    唐慎当然看到了。他刚才还在心里跟死去的唐秀才说话,突然就出现了一颗流星,唐慎也是一吓,心想:这总不能是唐秀才在骂我吧。

    他放宽心,在心底默念了一遍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他是唯物主义者,不信这些牛鬼蛇神。

    那叫流星。

    唐璜问道:流星?

    流星是一种天文现象,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球咳,这个说了你也不懂。反正你要知道,流星很正常,就是一颗星星正好路过咱们面前,正好被你看到了。有些星星还会定期和咱们见面,比如有个叫哈雷的星星,它是个彗星,每76年都会和咱们见一次。

    唐璜听得似懂非懂,姚三在一旁道:小东家读过书,懂的就是多。

    姚大娘:可不是,读书人和咱们是不一样的。

    要和唐璜说清楚什么是流星,这难度太高,唐慎敷衍地科普了两句就回房间睡觉。

    同一时刻,大宋都城,盛京。

    巍峨王宫,内廷森严。

    漆黑的夜色中,一队穿戴甲胄的卫兵手持长枪,双脚踩在青石板上,发出蹬蹬的声响。大内之中,一片寂静,除了巡逻的卫兵外,只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宫殿里还幽幽地亮着光。

    光苗闪烁,突然一阵风袭来,化为黑暗。

    屋内传来一声惊吼。

    来人,快来人,把这长生灯给朕点上!

    顷刻间,便有两个穿着道袍的小童哈着腰跑进殿内,来到一排青铜长灯的灯架前。仔细一看,原来这些灯火并没有熄灭,只是被吹得只剩下一点火星子。

    小童吓得脸色发白,双腿打颤,哆哆嗦嗦地点亮了九盏长生灯。

    只见金砖雕梁中,一个身穿白色道袍、蓄着长须的老人倏地长舒一口气。他焦急地走到长生灯前,用痴迷的目光死死缠着这九盏灯。

    刚才那风,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童扑通跪下:陛下饶命!

    这老人长了一张白净面庞,细眼隆眉,他静静地看着两个小童,目光深邃。他沉了片刻,还未开口,屋外传来声音:陛下,钦天监监正来报!

    大宋皇帝赵辅目光一顿:宣。

    钦天监监正李肖仁快步走进大殿,他始终低头,不敢抬头看一眼。余光里看到两个跪在地上的小童,李肖仁心里暗骂一声。自听说长生灯灭了,他便赶紧过来,谁料还是晚了一步。这两个小童都是他的得意弟子,本以为伺候皇帝守着长生灯是个好差事,没想到竟会遇到这等祸事。

    穿着太极八卦官袍、头插一根五彩锦鸡尾,李肖仁跪拜在地:陛下,有星陨大如桃,出紫宫,入太微,临帝星之上,压东南,经天市垣二十二星,天生祸事,恐危我大宋百年社稷啊!

    赵辅白细脸庞上露出惊惶神色,他快走两步,又停住:细细说来。

    李肖仁将流星之事再次详细地叙述一遍,又道:陛下,那星陨停于帝星之上,又隐没无迹,恐怕不测。

    为何?

    他怎知为何。这星陨来得莫名其妙,自南方起,没入北方。难道说,南方要出什么乱子?有乱党干政?

    李肖仁忽然想起一个人,他睁着眼睛说瞎话道:这星陨过天市垣二十二星,没入紫微,又悄然无形,定然已藏匿多年。臣夜观星象,紫微帝星光明如日,帝势昌隆,二十年来未曾有影响。想来这祸星早已被陛下制服,蛰伏陛下身侧多年,近日又有复兴之兆。

    赵辅眯了眼睛:被朕制服,蛰伏多年复兴?

    李肖仁一咬牙,又提醒道:陛下,斩草须除根。

    赵辅静静地看着李肖仁,伴君如伴虎,李肖仁屏住呼吸,如同一个稚子,不敢喘息。

    爱卿,说来,他也在牢里待了二十四年了吧。

    李肖仁五体投地,跪拜道:臣愚钝,不知陛下所言。

    赵辅不耐烦道:朕知道了,下去吧。

    臣告退。

    李肖仁颤抖着从地上爬起身,他还没站稳,只听赵辅淡淡道:那两个,拖下去砍了。

    两个小童高呼: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李肖仁身子一颤,目不转睛地离开。

    离开天子寝宫,李肖仁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只听到殿后传来两声惨叫。李肖仁仿若未闻,神色平静地离开王宫。

    江南,姑苏府。

    知道要回唐家,唐璜又好奇又忐忑。小姑娘穿上自己昨日和姚大娘在街上新买的衫裙,引得唐慎多看了两眼。

    唐璜羞道:你看什么。

    唐慎调笑道:看我妹妹不穿布裙麻衣,原来也是个小家碧玉?以前我还以为是个山野村妇。

    唐、慎!!!

    兄妹俩动身准备去姑苏府城西的唐举人家,还没出门,唐慎道:差点忘了那个。

    过了会儿,他从屋子里拿了个东西出来。唐璜没看清,只看到是张帖子。

    兄妹二人出了门,向姑苏府城西,唐举人家而去。

    第6章

    走亲戚前,唐慎已经让姚三把唐举人家的情况摸了个清楚。

    唐家在姑苏府是个大家族,唐举人二十多年前娶了姑苏府另一个书香世家的姑娘为妻,也就是如今的唐夫人。夫妻二人感情和睦,生有一对儿女。唐举人纳了一房小妾,庶出的二儿子和唐慎一样大。

    唐举人的母亲前两年去了,据说当时还派人去赵家村请唐秀才回来守灵,唐秀才没应。从此,唐家再没踏进赵家村一步,两家彻底断了联系。

    对于走亲戚这事,唐璜又好奇又紧张。快到门口,看着那富贵的大门,小姑娘道:哥,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

    唐慎:礼物都买了,还回去?跟我进去。

    唐璜咬咬牙:你一个人去不就行了。再说我们自己能过好日子,干嘛一定要去找他们。

    你也是唐家人,本来就没什么仇,宁结一门亲,不交一家仇,懂不懂?

    唐璜委屈地跟在哥哥身后,来到唐家大门口。

    唐慎走上前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很快从侧面开了扇小门。一个门房模样的仆人从小门里走了出来,上下看了眼兄妹二人:小兄弟有事?这是姑苏唐举人家,你们可有拜名帖?

    唐举人是读书人,唐家是腐书网,外人想要拜访大多会提前一天投名帖,告知主人。要么就像梁大儒那样直接把自己的名帖给唐慎,拜访的时候交出来就是。

    唐慎笑道:没有名帖。我姓唐,名唐慎,这是我妹妹,叫唐璜,我们从赵家村来。麻烦通报一声。

    唐慎话音刚落,这门房就变了脸色。

    今天来走亲戚,唐慎和唐璜都穿着新买的衣服,不算绫罗绸缎,却也干净大方,再加上兄妹二人长得俊俏可爱,门房对两个小孩态度有佳。如今一听他们来自赵家村,门房目露厌恶,冷哼一声:等着。说罢,就进了小门,把门砰的一关,将唐慎、唐璜晾在门外。

    唐璜可没被这么对待过。赵家村的人都朴素老实,邻里关系不错。小姑娘又气又恼,唐慎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不吭一声。

    过了许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打开小门,把兄妹二人接了进去。

    唐家是标准的江南园林,刚入门是一扇巨大的泰山石屏风,上题八个大字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出自《论语子张》。管家带着唐慎从西廊走,过了西角耳室,又饶了几处弯,来到一个冷清偏僻的别院。把兄妹二人安置下,管家先行离开。

    有仆人给兄妹二人上了两杯茶,唐璜尝了一口:呸,凉的。

    唐慎压根没喝茶,他把带来的礼物放在桌子上,闭目养神,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又过了一会儿,屋外的庭院里传来脚步声。唐慎转头一看,一个戴着儒帽、穿着圆领金丝长袍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略有些发福,脚步轻浮,走进屋子后看到唐慎和唐璜,他脚步顿了顿,又继续向前走。

    唐举人坐在上座,仆人给他上了一杯茶。他尝了一口,看着兄妹二人:赵家村来的?

    唐慎:嗯,大伯父,我叫唐慎,这是我妹妹唐璜。

    唐举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唐慎,仿佛了想起了陈年往事,他冷淡地道:原来是我那庶弟的儿女。怎的来了姑苏府,有何事?

    唐慎正要开口,只见管家快步进了屋,在唐举人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唐举人站起身,道:家中出了点事,我先去处理。你们再等片刻,管家,上两盘点心。说完不给兄妹二人开口的机会,又急匆匆地走了。

    很快,管家上了几盘点心,味道不错,不再像那两盏茶一样是冷的。

    唐璜吃了几口,道:哥,这都多久了,那唐举人怎么还没来。

    你真当他还会回来?

    啊?

    唐慎看了看桌子上冷掉的茶点,他站起身:吃饱了没?

    唐璜:我本来就不饿。

    行,那就走吧。

    一开始是唐璜不停地说要走,如今唐慎真要走了,小姑娘一呆:你不是说要来走亲戚的么。唐慎,咱们就这么走了今天岂不是白来了?

    这不是走了亲戚么?

    这也叫走亲戚?咱们根本没和那唐举人说上话。顿了顿,小姑娘年龄小,却心思敏感:虽然他也不想和咱们说话。

    走了这个程序,就够了。人家都不想搭理你了,你也知道人家的态度了,重要的事等下次来再做就行。你当我们来这是做什么的,真是来走亲戚的?

    不是走亲戚,那我们来做什么的?唐璜小跑着跟上唐慎,离开别院。

    唐慎双手空空,他把礼物放在了那屋子里,他淡然道:分家。

    唐家兄妹离开唐府后,不过一盏茶时间,消息就传到了主屋里。此时,唐举人正坐在桌子前吃饭,压根没去办事。听管家通报唐慎、唐璜走了,唐举人冷哼一声,让丫鬟给自己盛了一碗汤。

    两个来打秋风的小家伙。

    唐夫人从丫鬟手里接过汤,递给唐举人:唐慎、唐璜?是你那庶弟的孩子?他们不是住在赵家村么,什么时候来的姑苏府,你怎的没和我说一声。

    唐举人喝完汤:和你说那什劳子事作甚,就是两个穷要钱的亲戚。他们爹还在世的时候,我娘对他多好,可没亏待他一丝一毫,哪怕他去了赵家村,逢年过节还派人给他送东西,对他视如己出。我娘去世了,他连看都不来看一眼,可不就是个白眼狼?白眼狼生了俩小白眼狼,这种亲戚,一来姑苏府就找上了唐家,自然是要钱来了。

    唐夫人皱眉道:你可别这么说,小孩懂什么,他们爹的事和孩子无关。我记得我那侄子今年应当才十二三岁吧。她招招手,喊来管家:你且说说,今天他们来了后,都发生了些什么。

    管家一五一十地把唐家兄妹入府后的行为说了出来。

    唐夫人道:这么说来,他们还带了礼物?有心了。

    管家:都是些便宜东西。

    唐举人:可不就是打秋风来了。

    唐夫人瞥了唐举人一眼,对管家道:你方才说,那唐慎走之前说他还要去拜访一个人,所以不能再等下去?

    是。

    思索片刻,唐夫人招来自己的贴身丫鬟:你去库房拿二十两银子,现在去追,应当能追上那兄妹俩。追上后你先不要惊扰他们,在后边看着就是,看看他们是不是真要去拜访谁。等他们回家后,你去他们家中,把这银子给了。

    唐举人:你这是作甚!

    唐夫人:我作甚了?那是你的侄子侄女,才十二三岁。两个小孩来了姑苏府,唐家不照顾一二,反而把人赶走。这传出去损的是你唐大举人的名声,别人骂的是你唐家。

    这、这这还不是因为,当初他们爹那般作为,姑苏府的人也是知道的。

    你小时候也没少欺负人家爹吧?

    你到底帮谁说话!

    唐夫人:那行,就当是我这做伯母的给子侄的零嘴钱,你去吧。

    丫鬟领了命离去,唐举人非常不屑,唐夫人却若有所思。她问道:那俩小孩刚来姑苏府,哪里来的亲戚要拜访?姑苏府他们的亲戚,不就我们这一家么?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