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4)
晚上吃完饭,唐慎坐在屋外晒堂上,盘算起了穿越后这半年赚到的钱。
再加上今天早上的80个铜板,二十三吊钱了。
姚三跑出来:小东家,屋里被子都整好了,天都黑了,快进来歇着吧。
唐慎抬头看了看天空:今晚月色不错,明亮得很,你把唐璜和姚大娘都请出来,咱们晒会儿月亮,正好我也要说个事。
姚三一头雾水地去请人,四人坐在晒堂的木头椅子上。
姚三:小东家,你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吩咐?
唐慎点点头,看向唐璜:钱都被你藏着呢,说吧,咱们家现在还有多少钱。
唐璜惊恐地抱住双手:你、你想做什么,你可不许动我的钱!
唐慎哭笑不得:唐小老板,那是你的钱?那是咱们家的钱。别胡闹,问你呢,是不是有二十三吊多?
小姑娘不情不愿地点头,含含糊糊地说了个数字。
唐慎:没听清。
二十三吊四十一文!姚大娘,他欺负我。
行了,别装哭。数字和唐慎算得差不多,他道:是这样的,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在赵家村待多久。我就实话说了,过两天我和唐璜要去姑苏府,以后可能也不会回来了。
姚三:这
唐慎:姚大哥,我也从没把你看做是佣人,我们要走是板上钉钉的事,这套房子我们也一定会卖掉。如果你和姚大娘愿意,可以跟我们一起去姑苏府。要是不乐意,后屋有个小房子,那处我可以不卖,算是送给你们。
姚大娘道:这怎么使得!
唐慎道:姚大哥还没在赵家村立稳根基,大娘也别推辞了。
母子二人面面相觑。
姚三想了想,一咬牙:小东家,您给我一晚时间,让我好好想想。
第二日清晨,姚三找上唐慎:小东家,我们和您一起走。我和娘本来就没个家,是你们给了我们安身之处。再说你们兄妹还小,去姑苏府也实在不方便。
唐慎:要是因为担心我们兄妹年龄小,在路上出事才一起走,姚大哥你可别想这个。
姚大娘从屋里出来:就你这个大老粗,不会说话。小东家,您可别听他胡说。大娘虽然老眼昏花了,但是我看得出来,小东家以后是有大出息的。三儿跟着您,才有出路,我们要和小东家一起走。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其实姚三肯跟自己一起走,唐慎也松了口气。有句话他说的不错,两个小孩独自去陌生地方,总是不方便。哪怕唐慎骨子里是个二十多的名校博士生,他外表也是个孩子。真半路遇上坏人,十个他都不如一个姚三。
确定了十天后要走,唐慎和姚三便开始着手准备行囊。
先找买家,把唐家这房子卖了。还有唐秀才原本有的一亩田,也卖给了凉茶铺的老夫妻。那亩田本就租给他们耕种,唐秀才从来不会种田,如今卖给他们,也非常方便。
东西准备好,再租了辆驴车,唐慎手头还剩下三十吊钱。
听说唐家兄妹要离开赵家村,村里人都来送行。
唐秀才是村子里少有的秀才,虽然他迂腐不爱和邻里走动,但与村里人也没什么间隙。唐慎和唐璜更是乖巧可爱,他们卖果子汁后,每日与村里人相处,大家都对这兄妹俩十分喜爱。
凉茶铺的大嫂塞了一袋馒头给唐慎:小唐郎,可别在路上饿着了。
邻居大婶也给了一袋衣服:都是我儿以前的旧衣服。小唐郎,可别嫌弃,我听说那姑苏府的东西可贵着呢。
小唐郎,怎么就要走。
小唐郎,你们这一走,以后可不是没果子汁喝了?
唐慎苦笑地连连点头:是,小唐郎走了。
嗯,小唐郎有时间一定会回来看看。
小唐郎肯定不乱花钱。
得,他自黑行了吧。
姚三和姚大娘把村里人送的东西都收下,放在驴车上。
快走时,唐慎站定在曾夫子面前。头发花白的老人低头看着唐慎,看着这个只有自己胸口高的小儿郎。他哼了一声,朝唐慎扔了一个包裹:好好读书!说罢,转身离去。
唐慎注视着曾夫子远去的背影。
村长道:小唐郎,去姑苏府读书也别忘记我们赵家村。
很多村里人都以为唐家兄妹搬家去姑苏府,是为了读书。
唐璜骄傲地说道:我哥一定会考上功名!
考个举人?
小姑娘要面子,哪里会说自家哥哥胸无大志,考个秀才就心满意足。她吞吞吐吐地道:那是自然,村长伯伯,到时候你会把赵家村的名字改成我哥哥吗。
赵家村以前不叫赵家村,是因为出了个姓赵的举人,才改叫赵家村。
村长只当小姑娘在说乐子:好啊,要是小唐郎真考上举人,以后咱们赵家村就叫唐家村好了。大家伙没意见吧?
都听村长的!
看着围成一团的村里人,唐慎笑道:大家别送了,小唐郎真的走了。
乡村小路上,驴车嘎吱嘎吱地前行。村里人的身影渐渐成了个小黑点,很快,赵家村也看不着了。唐璜有些不舍得,眼睛湿湿的。
唐慎坐在驴车上,打开曾夫子给的包裹。只见里面是一套崭新的墨砚,还有一套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翻开书,上面密密麻麻地做着笔记。书不新,似乎被人翻了很多遍,看了很多遍。
看了几十年,才能在书上写出这么多的感悟和体会。
唐慎把东西收起来,叹气道:会读书的。
吴县离姑苏府有些距离,四人在山野里休息了一晚,次日清晨,终于抵达姑苏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姑苏』
两个狂放不羁的黑色大字被印在城门之上,沧桑而震撼。
这是一座巍峨磅礴的巨城。城门高三丈二尺,青砖城墙向两侧蔓延,一眼望不到边际。高大的门洞内,马车行人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城墙上卫兵穿甲而立,城墙下行人们来去匆忙。还没进城,就能听到城内繁华喧然的声响。
叫卖声,马铃铛的叮铃声。
隔着城门,唐璜望着城内的景象,看傻了眼。穿越半年,第一次真正见到古代的大城市,就连唐慎也看得怔了好一会儿。
良久,唐璜拉了拉哥哥的袖子:唐慎,这就是、这就是我们以后要住的地方?
唐慎回过神。
是,这就是我们以后要住的地方。
姑苏府,吴县唐家村,唐慎。
今年才十三岁。
第5章
唐慎抵达姑苏府时,正是清晨。
这时段放在赵家村,村人都在田里干活,路上见不着一人。然而府城里早已人流如潮,摊贩们各自贩卖商物早点,扛着货物的挑货郎从大街的一头将货物搬运到另一头。
不消片刻,就有两辆马车从兄妹二人身边驶过。
哥,好多车,好多!
赵家村一个月见不着一辆马车,姑苏府却车马盈门。
唐慎: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概就是你现在这个模样。
什么刘姥姥,大观园。你在说什么?
夸你漂亮。
唐璜:我怎么就不信呢。
在古代想找个房子住,并不容易。姚三曾经待过一个月,对姑苏府比较熟悉,他带唐慎找到一家庄宅牙行。
牙行相当于古代的房地产中介,牙郎就是中介代理人。在大宋,不找牙行私下进行房屋买卖,是犯法的。
看了一整天,唐慎和唐璜看中一间四开院的瓦房。房子很小,就一个厨房、一间主屋和一间偏屋。房顶上的屋瓦烂了不少,墙壁也有几个小洞。那牙郎张口就要三吊钱一个月。
讨价还价的事唐慎不擅长,所幸有姚大娘在,最终定下两吊钱一个月,还要先交半年定金。
一眨眼,就没了一半的钱。守财奴唐璜惊呆了,抱着小钱袋不肯撒手。
因为只有两间屋子,唐慎便让姚三和自己睡一间,唐璜和姚大娘睡一间。姚大娘连连道:这可使不得!两个小东家怎么能和我们睡一起,我和三儿去偏房就成。
唐慎: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以前咱们家虽然是几间茅草屋,但是房间多,都有地方睡。如今就两间屋子,阿黄已经九岁了,我可不能和她再睡一起。
姚大娘道:要不,我和三儿去厨房里打个地铺?
唐璜:那怎么行!姚大娘,您就和我一起睡吧。
姚三:娘,咱们都听小东家的。
分配好房间,处理好搬家的事,把屋子打扫一遍,姚三找上唐慎:小东家,我明儿个就去城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活计干。找个活计,贴补下家用。
唐慎道:你想找个什么活计?
护院。您别笑,我大老粗一个,只有些力气,只会干这个。之前他们不肯要我,是因为有我娘在。现在咱们有地方住了,能和小东家你们住一起,我很好找个护院的活计。
姚大哥,你先别急,我这儿还有点事要你去办。
姚三愣道:有事?您有什么吩咐。
唐慎想了想:你知不知道姑苏府什么地方,人最多?
自然是那天庆观前的碎锦街!
姑苏府,天庆观,碎锦街。
天庆观,又名玄妙观,据传是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修建。整个姑苏城香火最多的不是城外的寒山寺,也不是城内的西园寺,而是这玄妙观。玄妙观的观前有一条长街,名为天庆观前街,姑苏人都叫它碎锦街。
姚大娘带着唐璜出去买点家用,顺便带小姑娘逛逛街,唐慎和姚三就去了碎锦街。
姚三带唐慎到了碎锦街最繁华的几条巷子,卖绫罗绸缎的裁缝铺、米行、粮行、酒行,还有各种小摊,应有尽有。中午,两人在一家馄饨摊子前坐下,一边吃东西,姚三一边按着唐慎的吩咐,说道:店家,你这馄饨好吃得舌头都快吞下肚了,是姑苏府的老字号吧。
卖馄饨的摊主笑道:大爷可真会说话,我这馄饨在碎锦街也是一绝,从我爹那辈做起,做了有二十多年了。
唐慎:哦,这还是祖传的手艺?
那可不。您去问问,这碎锦街上谁家馄饨最好吃,十个里有九个定说我这。
姚三:你这摊子,每年要交上不少岁收吧?他做了个摩擦手指的动作,私底下,也要交点东西?
摊贩摇摇头:哪有。我们姑苏府自从梁大儒任了府尹,谁人不知,梁大儒向来爱护百姓。街头的那些泼皮早就不敢随便欺压咱们,只要给官府交上定收,咱们自有官家保护。他淬了口唾沫,那群腌臜泼皮,谁人敢在姑苏府放肆。你们是外地人吧,姑苏府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唐慎:我们从吴县来的。
难怪,咱们姑苏府可好着呢。
吃完一碗馄饨,唐慎二人放了钱离开。姚三盘算道:小东家,姑苏府收的钱倒是不多,只是咱们就剩下十五吊钱。买完各种家用,也不知能剩多少。姑苏府没有果树,咱们要做果子汁还得和人买果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谁说我们要做果子汁?
姚三一愣:那做什么?
两人站在繁闹的碎锦街中心,唐慎道:姚大哥,你看到姑苏府和赵家村有什么不同了吗。
姚三看了半天,道:人比赵家村多很多,卖东西的人也更多。
姑苏府有木樨荷花酒,有从金陵来的金陵竹叶青。卖这两种酒的铺子光在碎锦街,有就七八家。赵家村没什么酒,只有自家酿的米酒,再多了就是一杯凉茶,村里人喝不上什么有滋味的东西。我们那果子汁放在赵家村还行,放姑苏府,还没卖一个月,就能被人家挤得搬出姑苏府,回赵家村。
这可如何是好!
唐慎和姚三在碎锦街上慢慢走着,唐慎仔细看着两侧的摊贩。他双目一亮:姚大哥,你是北方人,你会做煎饼么?
晚上,一家人回到屋子里,唐慎安排姚三第二天去买些荞麦面、黑米面、绿豆面,还有一些面粉。他让姚大娘拿些钱,去碎锦街上看看、吃吃,尝尝姑苏人的口味。
唐璜高兴地说道:我和姚大娘一起去。
拿着钱到大街上吃东西,这好事谁不想做。
唐慎淡定道:你跟我一起。
唐璜:啊?
我们去走亲戚。
唐璜起初不明白唐慎的意思,下意识地说道我们在姑苏府哪有亲戚,过了会儿她反应过来,赶忙道:你、你真要走亲戚?爹在世的时候,可是说饿死都不去的。你怎么就去了!
唐慎看她:所以咱们爹走了。唐小老板,你也想饿死?
唐璜:
半晌,小姑娘嘀咕道:我们怎么会饿死。
唐慎摸摸妹妹的脑袋:本来就没仇,干什么不走走亲戚。
姚家母子俩在一旁看得摸不着头脑,来姑苏府前他们可没听唐慎说过,两兄妹在姑苏府还有亲戚。事实上,连唐璜都忘了自己有这么一门亲戚。
唐慎和唐璜的父亲,唐秀才,其实是姑苏府人。
两个月前梁大儒问过唐慎,是不是和姑苏府城西的唐举人家有亲戚关系,唐慎只说是远亲。其实他们根本不是远亲,唐慎的父亲和唐举人正是兄弟。只不过一个嫡出,一个庶出。
唐秀才的娘死得早,他自小被嫡母养着,也算半个嫡出。唐家是腐书网,家境殷实,不算大富大贵,却也是诗礼人家。嫡母与唐秀才关系一般,但也不会亏了他,他自小就在家中私塾里上课。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