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商人的留洋少爷(11)
我倒是也觉得挺有意思。茗兰面容带笑,不见恼意:要不,你到我房中再同我说说,顺带着吃顿早饭。
小红虽然整宿没睡,但这会儿有些饿了。花楼里,姑娘和坤泽的膳食与丫环的不同,小红也想尝尝茗兰那儿的早饭,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两人说笑着用完了饭,茗兰将已经昏昏欲睡的小红送出了房门。
掩上房门,茗兰便命身旁的丫环备上纸笔,小丫环不免觉得奇怪,问道:茗兰哥,怎么大早上就要写信? 手上研磨的动作倒是没停。
听小红这么说,我也想外出瞧瞧。
小丫环年纪尚小,也对外头的花船感到好奇,花楼里的丫环不常出去,更遑论楼里的姑娘和坤泽了。
茗兰执笔写完了一封书信,将其晾在一旁。
小丫环不识几个字,探头去瞧,只看懂了「薛老板」、「花船」几个字眼,也能猜出个大概来。
茗兰在信封上题了字,将信纸叠好,装入信封,将它交给了小丫环,让她转交给楼里的下人,麻烦他们跑一趟。
小丫环虽然孩子性情,但主子吩咐的事情却办得利索,专门找了个靠谱的龟奴去传信,为此还多给了几文铜钱。
书信是正午送到煤矿公司的,煤矿公司的门卫收到后,第一时间上交给王力。
王老二这不是第一次接到来自安南阁的信件了,看着信封上的署名,就知道这是给老大的。
以往收到了信,他都会马上转交给薛霖,可这一回拿到信,心里头却打了个转,思量了许久才递给了薛霖。
书信交到薛霖手中,他立刻打开了信封开始浏览,一旁观望的王老二却皱着粗眉:老大。
怎么了?薛霖正读信。
你你说你都话到嘴边又含糊不清。
薛霖放下手中的信件,奇怪地看着王老二:你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扭扭捏捏的啦?
王力顿了顿,还是没绷住脸,直言:老大你说你都有未来大嫂,怎么外头的相好还没断干净呀?!
你说这?薛霖整了整手上的信纸,给王老二看。
王老二瞅了眼信,阴阳怪气道:我当然知道你的相好是安南阁的头牌,人家约你去游船呢
那你可知道,他是我安插在安南阁的眼线。
我当然知道了,我只是为嫂子感到不值王老二顿时回过神来,什么?眼线?
作者有话说:
茗兰:谁猜中了我的身份呢?
感谢在20220723 17:04:5020220724 17:45: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杜若 7瓶;绯语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章
谁能料想到一个体弱多病的坤泽会是一方眼线呢?
早在薛霖还是土匪时,茗兰就成了他安插在金宁城内的眼线,替他收集各方消息。
王老二顿时说不出话来了,摸着后脑勺,支支吾吾地辩解道:这也不能怪兄弟我,外头也传大哥在安南阁有个相好。
他便当了真。
这种闲话薛霖不是没有听闻,搁从前他对这些外界的闲言碎语是充耳不闻,甚至觉得有了这层掩护让情报来往更加安全。可如今却不知为何觉得有些刺耳。
薛阎罗虽然生着闷气,到底还是赴了约。
黄昏微醺的晚霞染红了半边,河岸两端的灯火星星点点。
薛霖上了花船,掀起帷帐进了船舱。
茗兰早已让小丫环布好菜肴,将其屏退舱外,见来人唤道:薛大哥。
薛霖点了点头,在桌前坐下,问道:近来身体可好?
茗兰道:承蒙薛大哥关心,近来身体无大碍了。
两人相顾无言,还是薛霖先起了话头:怎么想起约我来这儿?
茗兰有大半个月未见到薛大哥了。
这话放在旁人耳中像是在撒娇抱怨,进薛霖耳里却是另一种意思。
茗兰这大半个月内有新的重要情报。
茗兰一手牵过薛霖的胳膊,借着桌面的遮掩,将袖口内的一叠册子递到薛霖手中。
薛霖悄无声息地接过,塞入衣兜。
一番动作从外界看,却像是两人牵着手。
这几天忙
是忙着同何家少爷吃饭吧。
茗兰略显苍白的脸上带着笑意,语气中好像是拈酸吃醋,但眼神中调侃意味正浓:谁不知道薛老板三顾何府,约不上何大少爷的一顿饭呀?
薛霖向来脸皮厚,但被茗兰踩中了痛脚,还是皱起了粗眉:既然如此,今后我也不便来安南阁了。
茗兰明眸微弯,没想到堂堂薛阎罗如今竟学会「洁身自好」了。
晚风吹鼓起船舱边的纱帐,茗兰坐在窗前抚琴,薛霖坐在桌前饮着茶,他一向不碰安南阁的酒水,还没等曲罢,便招呼船夫靠岸,准备打道回府了。
茗兰手头的琴弦顿了顿,面色自若地接着鼓琴。
花船靠了岸,薛霖一出舱,岸边守着的下人就将他的马牵了过来,薛老板翻身上马,头也未回地离去。
茗兰靠在花船的木栏杆上瞧着人离开,一旁的小丫环替他抱着琴,担心地望着茗兰,生怕他伤心。
微凉的晚风吹得茗兰的脸色白上了三分,连带着微蹙的眉头,倒是有几分伤感。
两人望着薛霖离去,也没理由留在花船上,早早地回了安南阁。
何二管家这几日十分忙碌,前日何老爷带着大管家去了沪市,据说是沪市的一批丝绸出了岔子,需要赶着处理。
府内外大小事务只能由何二管家先行代管,何府内倒还有何夫人管着后院,他不必太过操心,只是府外的大小铺子从前都是大管家负责管理的,何二只能硬着头皮先管上。
可不巧赶上换季,何家布庄的布匹需要进行清算,何二管家只好拿着账本,马不停蹄赶到铺子。
何家布庄不仅贩卖洋布,还贩卖土布。早先,江浙一带还未开埠,各家布庄皆是土布,可等洋人低廉却结实的洋布开始流通,原先的土布市场便被不断挤压。
何老爷跟着南通张公创办实业,引入机械,何家的布料也凭借着「国货」二字在江浙一带深受国人追捧。
只是原先生产土布的农家和作坊都断了生计,年轻力壮的尚且还能重新找条活路,一些老人一辈子只会纺纱织布,靠卖土布养家糊口。土布的生意一断,穷人家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
何老爷见一些老人家实在没了活路,便让自家布庄接着收购土布,再以低于洋布的价格售出去。
就算是这样,库房里积压的土布还是成堆。
布庄的杨掌柜瞧着账本上的一笔笔亏本买卖,只觉得肉痛,苦着脸地向何老爷提议:土布亏损的银钱都快赶上布庄半年的盈利了。
可何老爷并没点头。
等二管家赶到布庄时,杨掌柜已经让小二将仓库中积压的土布搬出来晒晒。
虽然有些土布收来没多久,可积压在仓库中容易受潮蛀虫,需要人时常翻动晒晒。
二管家,你瞧,库里的土布都在这儿了。杨掌柜正在院中清点着堆积成山的布匹,一抬头就瞧见匆忙赶来的何二管家。
何二管家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处理布庄布料,瞧着眼前成堆的土布,单手摸着瓜皮帽,问道:杨老弟,往日里这些布匹都是如何处理的?
往年这些剩下的土布都是根据花色和材质重新择选,再低价买给庄家户,大多是做秋、冬装。
杨掌柜苦笑着:不过,二管家你也是知道的,整个金宁城的庄家户也吃不下这批货,只能年复一年的囤着。
何二管家看着眼前的土布,上手摸了摸,未染色的棉布微微泛黄,纱粗布厚,制成衣物的确不及洋布舒适。
就先照着往年的法子来吧。
除了土布外,布庄的其他织物都卖得不错,尤其是丝绸一类热销。
不仅城里富裕人家会在盛夏时置办上一身轻薄的丝绸衣裳,就是外来的洋人也推崇这清凉的布料,会向何老爷订上一批来。
杨掌柜领着何二管家逛着布庄的库房,他手中拎着一长串的铜钥匙,挨个打开库房门,后头的伙计连忙跟上来,将仓库中的布匹搬出。
杨掌柜将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何二管家:二管家,这是记录布匹库存的账本。
何二管家翻开册子,一边看着里头的数据,一边听着杨掌柜介绍搬出的布料,又分神顾着伙计搬运时的报数。一时间,晕头转向。
挨到黄昏,所有的布匹总算是清点完了。搬运的伙计满头大汗,二管家和杨掌柜也饥肠辘辘的。
杨掌柜提议自个儿做东,请何二管家到酒楼里吃上一顿。
平日里他都是和何大管家打交道,遇不见何二管家这夫人面前的红人,这回自然不能轻易放过。
他还想着让何二管家在何夫人面前为自个儿美言几句,这金宁城谁不知道何老爷是出了名的妻管严呢?
何二管家怎会不知他的意图,看着手头的两本账册,想着等会儿还要回去对账,便婉拒道:府上的事务现在由夫人一人操劳,我还要赶回去替夫人分担一二。
杨掌柜见他摆手,只好作罢。
两人分道扬镳,杨掌柜也没了下馆子的心思,只寻思着回家吃饭。
回到自家宅子里,杨掌柜却见自己婆娘还没准备晚膳,拐去厨房也见不到她的人影。
杨掌柜正疑惑,就在里屋找到了人。
今儿个怎么这会儿还没准备晚饭?
王二姐正窝在床头数着白银,就听这一声问话,登时吓得跳起,手中的银两四散在床上,有几个掉在地上。
杨掌柜上前捡起地上的银子,看着手头的白银,问道:这是哪来的钱?
平日里都是他给妻子发的家用钱,若是银钱不够,妻子会再向他索要。经他手的银两,他自然是认得出的。
王二姐慌张地将床被上的银钱拾回:是是私房钱
杨掌柜只瞧了一眼床上的白银,就认出了这是从钱庄里取出的崭新银锭,怎么可能是老妻一点一点攒的私房钱。
还不老实说?!
王二姐见瞒不住丈夫,只好实话实说:这是我做媒得来的银子
杨掌柜还是蹙着眉盯着她,眼神中分明是不信。
这事,还得从那日我去寻刘媒婆,想给咱家英儿找婆家说起
王二姐便将那价值三条大黄鱼的亲事同丈夫一五一十道来。
三条大黄鱼、二十两白银、何家大少爷
杨掌柜听得脑中一片空白,楞楞地出神,怪不得薛阎罗会找上何家。
王二姐见状趁机夺回他手中的银两,攥进自己的手心中。
待到杨掌柜回过神来,已经瘫软地靠在床前,背后的衣裳被冷汗浸透:你可知若这是被何家知晓,我这掌柜的位置可就丢了!
杨掌柜年少时就在何家布庄做伙计,一路爬到掌柜的位置,若是因自己的蠢婆娘被何老爷辞退,他这把年纪了还上哪儿找活呀?
王二姐却不在意,自顾自地摆弄手头的银子:这事只咱自家人知道,咱家闭紧嘴巴,谁能知道何家大少爷是我被我介绍给薛家的?
杨掌柜思索片刻,也不再多言,只是再三叮嘱妻子不要将这事同第三个人提起。
王二姐这会儿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手头的二十两银子上了,听见丈夫念叨着便敷衍地点了点头,至于是否将这些话记在心上就不得而知了。
这头杨掌柜为自家婆娘的事生着气,那头何二管家已经拿着账簿回了何府。
何夫人正在饭厅里张罗着晚饭,见何二管家赶回来便询问道:布庄的事可顺利?
回夫人,布庄一切顺利,只是和往年一样,库房积压着一堆卖出不去的土布。何二管家赶紧拱手答道。
土布连年赔钱的事,何夫人从老爷那儿早有耳闻。
可毕竟是生意上的事情,何夫人自个儿也拿不定主意,只在嘴边提了句等老爷回来再做定夺。
作者有话说:
怕有读者小可爱误会,我在这里说明一下,攻受都是初恋、双洁!
第20章
翠儿,这几日怎么没见着茗兰哥呀?
小红正端着洗漱的脸盆从芍药房中出来,迎面遇到茗兰身边的小丫环翠儿,顺嘴问了句。
茗兰哥这几日病了,已经几日不接外客了。翠儿垂头叹道。
小红闻言惊讶地张开嘴,好端端的怎么就病倒了?
茗兰哥身子弱,吹了几日的夜风,着了凉便病着了。
翠儿纠结了片刻,想了想才继续说道:前几日,茗兰哥约薛老板游花船,两人在船内没过多久就不欢而散了。薛老板已经许久没来看望茗兰哥了
小丫头的话没说完,可两人都明白里头的意思。
小红听完也跟着叹了口气,只继续问道:茗兰哥的病可请了大夫?
翠儿摇了摇头:前几日以为是小病,就没请大夫。今早茗兰哥有些发热,才请示了妈妈,准备出去看大夫。
小红见状也不敢继续耽搁翠儿,让她赶紧回去照顾茗兰。
小丫头几步路迈进了茗兰的房间,茗兰正病殃殃地躺在榻上,身上盖着被子。
她上前伸手摸了摸茗兰的额头,还是有些烫手。
茗兰在她伸手间恍惚地睁开眼,张了张嘴,声音微弱:回来了?
茗兰哥,我已经请示过妈妈了,黄包车也在楼下等着了。翠儿轻手轻脚地将茗兰扶起,为他披上外衣。
茗兰的身子微烫,浑身发软提不上劲,只能由着半大的小丫头搀着他下楼,送上黄包车。
黄包车夫见其中一人病恹恹的,拉车时脚下也使足了力气,又快又稳,兜着两人前往附近的大医馆。
等到了地儿,翠儿搀着茗兰下车,抬头一瞧医馆的牌匾何氏医馆。
怎么是何家的医馆?这不是存心给茗兰哥找气受吗?
小丫头皱着眉,转头面色难看地瞪了眼正在擦汗的车夫:怎么找这家的医馆?
车夫好心为客人寻了家好医院,反被客人莫名其妙地瞪了眼,也有些恼火:这家医馆的老大夫医术高超,也不乱收老百姓的药钱。俺看这小哥生了重病,才特地绕了远路来这家
茗兰在车上吹了风,晕乎乎的脑袋清醒了几分,见两人快要吵起来了,赶紧出声:谢谢大哥了。翠儿,把车钱给大哥结了。
车费总共十文,翠儿嘟着嘴从袖中摸出十来文铜板递给车夫,多出来的算小费。
车夫拿着多出来的几文钱,也不再生气,拉着车转头走了。
翠儿眼见茗兰晃晃悠悠快要站不住脚了,也顾不上这是谁家的医馆,赶紧扶着人进去。
初夏季节,天气多变。白日里炎炎烈日,到了晚上又凉气袭来。一些贪凉的,难免容易得感冒。
一时间,得了感冒的病人塞满了大半个医馆,大夫和药童忙得团团转。
好在何老太爷有经验,早早备好这段日子的药材。省得医馆里挤满了病患,却没有治病的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