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边山寒[种田](穿越)——英桃(157)

    这事说起来就是上嘴皮碰下嘴皮,但弄起来很繁琐,尤其是归置东西。
    方氏过来送梅干菜,看到他们这般模样,跟陈氏说她福气正好,这几个小子个顶个生的好。
    要搁平时,方氏且得客套两句,可是今年难得一家团聚,他看到个头这么高的几个小子,嘴巴也忍不住笑,索性就受了方氏的一顿夸奖。
    不单房子,锅碗瓢盆也都得泡在热水里洗干净,前一天特意没有跳水的水缸只剩下了个底子,用炊帚蘸着里面的水刷洗干净,把脏水舀出去,再用木桶里的干净水,洗涮几遍。
    正屋弄干净,哥几个再一同去厢房和仓房,要是从前,这里面大都是空的,最容易扫,可是到了边城,只要不是懒的在炕上哎哟的,家家户户都装满了蘑菇、松子、榛子、木耳、柿饼子还有熏鱼干,清理起来就费点劲。
    今年,李青风他们去森林,弄回来不少木耳,大家伙只弄了一点吃,剩下的都攒着卖钱。
    李家比别人家多的还有半个仓房的酒,这些都是李茂群拉来的,因为他家客人多,索性就弄了几车过来。
    因为从前没有河,吃不到鱼,并州过来的这些人并不知道鱼如何处理,洪州来的人里面有会熏鱼的,教会了大家伙,家家户户挂了不少鱼干。
    李青宏他们是特意回来过年的,买了过年用的上的红纸,往年村里的福字是李茂贤写,今年是李茂贤和李青卓一同写。
    李青卓考过了朝廷的试,是正经八本的读书人,他们也想求个福字和对联,让自家的孩子沾沾这书香气。
    李茂贤和李青卓一同站在桌前写字,看着爹爹微驼的背和鬓发中的一丝白,李青文和李青宏俩人眼睛有些热。
    他们长大了,爹娘也一点点的变老了。
    那厢,因为江淙和蒋立平忙,老孙和齐敏他们出去打了一场猎,拉回来的东西一半留在李家,一半拉回去收拾。
    随着年根的逼近,女人们越来越忙。
    因为陈氏不让姜氏下地,李茂玉娘俩过来帮忙蒸馒头,李青文他们正在贴补窗户纸。
    边城种的小麦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就算磨好几遍,依旧有些粗糙,但这也是极北之地难得的精细粮食,也是从前杨树村人没有吃过的东西。
    所以各家各户不会蒸馒头的媳妇,都得提前找懂的婶子过来看一看,认真的学,可不能蒸坏喽。
    同样的面,同样的水,有的人蒸出来的馒头个大,又软,又人弄出来的则是黄色的疙瘩,虽然一样能吃,但味道可不一样。
    陈氏不会蒸,方氏和李茂玉动的手,一口气蒸了十几锅,除了当天吃的,全都拿出去冻上。
    冬天的边城,这样的天气,只要不怕冻的,什么东西都不容易坏。
    然后就是杀鸡、捕鱼,本来看家里难得团聚,陈氏想杀两只羊,但看野牛肉还有几百斤,齐敏他们又弄回来那么多野味,就暂且放了羊一马。
    李青风虽然是使刀弄剑的一把好手,但是李青卓是杀鸡最利索的那个,他手稳,准头好,鸡血都鲜少往外滴。
    杀鸡的时候,李正明早早的跑了,他胆子小,不敢看这些,李正颜的胆子大,她蹲在鸡的旁边,看了半天,发现这些鸡的毛不好看,就失望的离开了。
    李青文也不敢杀鸡,他龟缩在灶台旁边洗鸡肠子,彻底洗干净后,把盆里剁好的肉往肠子里面灌。
    肠衣口撑着桦树皮的漏斗,这东西很简单,把树皮剥开,卷成上宽下窄的样子,用线一缝就好了。
    桦树皮轻软薄,用处极多,家家户户都会在春夏之交存很多树皮,缺啥东西都先想想能不能用树皮做,不能再想其他的办法。
    别的不说,就连李青文装珍珠的盒子,都是用树皮做的,树皮里面有一层细绒的粉,不单不会损害娇嫩的珍珠,还会让它们的光芒更甚。
    肉馅是江淙剁的,料是李青文配好的,加了盐、鸡精、花椒面、白酒和糖,此时李青文撑着漏斗,江淙正用高粱杆往里戳肉馅子。
    江淙手劲好,不会把肠衣戳破,装肉还极快,俩人一起干活,很快,一节节肉肠便摆在了桌上。
    临近过年,周丰年终于大发慈悲,让江淙歇息几日,他得了空过来,屁股都没在炕沿坐,到后屋来洗手就开始干活。
    李青文还特意做了一盆不放味料的肉馅,这是专门给狗狗们弄的肠,有鱼肉,也有牛肉,都是它们爱吃的。
    过年前两日,刘和竟然来了,这次不单他,还有几个同伴,雪车上装的满满的,有东西也有蹲在上面的狗崽,几十条狗停在院子外头,霎是壮观。
    这可是个意外的客人,李家人都知道他们救了李青文,把刘和几个人当做救命恩人一般。
    刘和他们部落可没有过年这个说法,并不是送年货,知道李青文要去京城读书,过来送些蜂蜜和药草,剩下的一半都是给江淙和蒋立平他们的。
    周瑶一听说刘和来了,披上衣服嗖嗖往外走,看到他拿出来的各种名贵药材,笑的比外面的日头还要亮眼。
    第212章
    李青文蹲在地上, 喂大狗两兄弟吃肉肠,他身边围着一群狗,个个都盯着盆里的肉。
    它们脸上的期待太过明显, 看的李青文不把所有肉肠拿出来,都弥补不了心中的愧疚。
    就这样, 给毛毛他们准备的零食,一群狗狗们分了几口。
    桃子都快急疯了, 围着李青文团团转, 李青文不得不安抚它, 明天接着做, 它才将将的安分下来。
    将脸埋在厚厚的狗毛之中, 李青文闻到它们身上的硫磺味道很浓, 应该是刚跟刘和他们泡过暖河。
    因为怕森林起火,刘和他们年年都会巡山, 抽空大老远来看李青文, 并没有多呆,住了一晚上就离开了。
    李青文给他装了许多种子, 其中的胡萝卜种子是给驯鹿和松鼠的礼物, 麻烦刘和开春的时候种下去。
    因为边城这边春耕不能耽误,年年春天没法去森林里面, 这事不得不托付给刘和。
    雪车离开的时候,二个月大的几个狗崽在埋头啃肉肠,没上车,最后留在了李家。
    不过它们并不会寂寞,因为还有一群狗哥哥狗姐姐陪着。
    当然, 也有可能是狗叔叔和狗姨姨。
    李青文他们之前盖的烤窑, 过年前这阵子一直在烧着, 烤鱼、烤鸡,烤鸭不断,一直到过年当天,两处烤窑依旧香味不断。
    今年周丰年做主,过年给官兵们犒赏一番,伙房的人忙的都快上天了。
    过年当天,风还是很大,李家哥几个把福字和对联贴上,没多久,就被悠闲出来走动的马驹给吃了。
    大马都会拴着,马驹和驴驹都不关,它们成群结队的到处走,贴对联时,它们看到了盆里冒着热气的浆糊,等贴好后,它们把对联用嘴巴撕掉,舔了舔下面的浆糊。
    它们不单撕自己家的,还去撕别人家的,一上午,家家户户门外的对联都跟狗啃了似的。
    其实,狗是冤枉的。
    不过,没人会同它们生气,只把福字贴高些,这玩意图的是个喜庆,但这些马驹驴驹,可是给家里出大力气的。
    李青文家有多余的对联,下午又重新贴了一次,很快又被啃了,之后他们就不管了。
    洪州原本是不吃元宝饺子的,到了边城后,跟着李家入乡随俗,现在也开始过年,也开始吃饺子,不过杨树村的人依旧是酸菜豆腐和酸菜油渣馅,方氏和姑娘们包的馅多达十几种。
    周丰年在边城没有家室,他要跟官兵们一起过年,周瑶和李茂玉娘三个一起到李家,当然,江家和还有老邢头也是必须要过来的。
    洪州的这些人就要回家,他们想跟李家人一起过年,奈何人太多了,着不开,只能分营里营外。
    下午的时候,李家三口锅都炖着东西,老老少少都在包饺子、包合子,不单要包他们这几天吃的,还要包回去路上煮的。
    包饺子的时候不耽误开口,一边包,一边说话,一盖帘一盖帘的饺子拿出去冻上。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李青文暂时拿到了铲子,他整治今年的年夜饭。
    其实像是烧鸡、烤鱼、酱肉、烤鸭还有炖牛肉这些都弄好了,李青文只做了蒜蓉肉沫蒸南瓜、酸菜鱼、红烧丸子、蒜泥肉肠、锅包肉、酱肉丝、拔丝南瓜、洋葱炒牛肉、木耳白菜、小鸡炖蘑菇这些。
    自从回来后吃到南瓜,李青宏喜欢的不得了,决定拿到京城去种,让街坊邻居们也尝尝这东西。
    过年这几日,巡逻依旧不能停,江淙每日都要出去,越是大家伙都想着庆祝的时候,越不能放松。
    最热闹的这个年,李青文和江淙又分开过了。
    年夜饭,李家摆了两桌,东屋的炕上和地下坐满了人。
    吃喝不愁,身上有暖和的衣服,家里有烧不完的柴禾,这是杨树村,乃至所有逃荒来的人过的最富足的年。
    所有人都跟李茂群换了酒,家家都热气腾腾,推杯换盏,大人孩子脸上都是欢喜。
    李家除了李青文和小孩子以外,都喝了酒,因为马永江他们吃的早,吃完又跑到李家来,一堆男人敬酒喝酒。
    齐敏他们这次回去,有的决定再来,有的决定留在家乡,以后再相见不知道何年何月,一个个大男人不善言辞,这几年的辛酸苦辣和不尽的感激都在酒里头了。
    女眷和孩子移步到了西屋,东屋划拳、喝酒还有含糊的哭声不断。
    原本吃完年夜饭想过来串门拜个早年的人,离老远听到屋里的动静,都转身回去了。
    他们以后还能走动,齐敏他们中很多人可能以后没这个机会了,自然得让着他们。
    后半夜,女眷们又挪到了厢房,马永江他们喝醉的人到处在找李青文,他们看不清楚,寻不到李青文,抱着李青宏和李青卓就开始哭,一声声的叫喊着:仔儿,仔儿,哥要回家了,你甚么时候来
    李青文自己也被一群人围住,年夜饭都快被压出来了,连声安慰:明年,后年,我到京城后,去洪州就便利多了!
    你、你和你哥、你哥,你爹一定、一定要来啊。说话的人哭的像是个泪人,你们、你们要是不来,我们就来边城、边城找你们
    一群男人把眼泪和鼻涕蹭上李青文的身上,仔儿,仔儿,哥的这条命都是你、你给的,我们、我们兄弟,以、以后就算是分开,也不能见外
    李青文心想,我要是不见外,现在就把你们一个个的踢倒,但他不和醉鬼生气,嘴里依旧安抚着。
    李青瑞在东屋喝酒,李青风一把拽住李青勇,让他帮着往外拎那些要吐的人。
    不管是清醒的话,还是醉话,说了一个晚上,快天亮时,林青瑞和尚且清醒的老孙等人把这些醉倒的人弄回营地的炕上,李家实在是没地方容下这么多人,要不也不费这个力气了。
    老邢头来回扶了几个人,老腰都累疼了,看到扶着后腰,李青瑞赶紧回家给他贴上膏药。
    听到远处的鸡鸣声,李青文睁开眼睛,旁边的李青宏还半梦半醒着,突然把手伸到李青文的被窝,摸他下面的褥子。
    正好被进来的林青瑞看到,笑着道:我们仔儿早就不尿炕了。
    他刚说完,李正亮和李正明带着一群狗冲进了西屋,大年初一的孩子鲜少有睡懒觉的,因为拜年很早,万一被上门拜年的人堵在被窝里头,那这事,得被村里人记一辈子。
    不管是等到成亲,还是生孩子,亦或者是当了爷爷,闲暇之时,都会有人张着掉光牙的嘴巴,同别人说,那谁谁谁几岁的时候,大年初一还光着屁股蛋子
    冬天做好的新衣服早就放在褥子底下热着了,大人孩子都换上新衣服,匆匆吃掉大年初一这顿饺子。
    李青文明明一点酒没喝,但是他身上被酒鬼抱了一个晚上,沾染了太多味道,除了毛毛依旧寸步不离,其他大狗都嫌弃的落后两步。
    小狗崽们走到李青文身边,好像是被熏醉了一般,歪歪斜斜的倒在地上,惹的众人大声笑起来。
    李青文家辈分算是小的,所以,吃完饭以后,叔侄几个人带着狗狗,挨家挨户的上门拜年。
    第一处自然是李本善家,因为老祖宗在这里,李青文他们进门时,就看到李本善家呼呼的往外走人。
    出来的人也是李家本家的人,动作比李青文他们快点,见面后,也都相互打招呼拜年,人声鼎沸。
    婶子们撩开家里的沉重的门帘,冲他们喊道:青卓,仔儿,你们快进来,外头冷。
    婶子过年好!
    三奶奶过年好!
    李家兄弟带着俩侄子进去,在东屋地上铺的垫子上给李家的李祖列宗们磕头,然后再给炕上坐着的老祖宗磕头。
    老祖宗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抓着炒好的松子和榛子往他们手里塞。
    现在家家户户都知道了,炒这些干货之前,先用水泡,再蒸,晾干之后再炒就容易开口,所以这些吃起来就容易多了。
    李青风咔咔磕起来,问老祖宗吃的啥馅饺子,吃了几碗。
    老祖宗一一应了,说野牛肉好吃,李青风答应回去再搬个几十斤过来。
    老祖宗笑眯眯的夸他真孝顺,李青风夸他真有福。
    李本善家人多,都过来这几个屋子都站不开,只留了几个儿子媳妇在这招呼拜年的人。
    下拨人进屋磕头之前,李青文他们就得赶紧出去,因为着不开这么多人,不少挤不进来的就在门外哐哐磕头了。
    从李本善家出来,就按照辈分一家家的拜,各个太爷爷,爷爷都走一圈,然后去了李茂群家。
    李茂群的爹没的早,又因为张氏那秉性,从前每年大家在路上碰到问个好就行了,并不单独过来拜年,李青文家跟他亲近,一直都会过来走这一遭。
    这两年,他家过年上门的人多不了不少,当然是因为李茂群分家过的缘故。
    从李茂群家出来,李青文他们又去了舅舅家和姐姐家。
    他们哥几个个子高,腿长,样貌个顶个的出众,带着的狗又大又威风,走出杨家村之后,走到哪里吸引一群人看过来。
    过年的喜气还没散去,过了大年初六,营地内外的两拨人马将收拾好的行囊装上了爬犁。
    第213章
    虽然家里人一直希望李青文读书, 但一想到他离家那么远,又舍不得了,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他, 到了京城,只需好好养身体, 抽空看书。
    在临行前一天,江淙总算是寻了个机会把李青文带出去, 俩人骑马在外头转了大半天,回来的时候,李青瑞把弟弟拦在外头,扒开层层叠叠的衣服领子, 指了指他脖子上的点点红印。
    李青文都惊呆了, 不知道大哥甚么时候眼睛能这么尖利了,便解释说这是不小心碰到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