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穿越)——英桃(146)
李青文也很意外,他读了许多书,大梁对于乌松部落的记载少的可怜,零星的记录都是说乌松部落的人多么高,多少壮,脑袋掉了还能继续砍人
李青文忍不住开口问道:那后来呢?
刘和转述给族长,听了族长的话后,解释道:后来一个雨夜,森林中起了大火,乌松部落的勇士突然消失,我们部落的先辈们继续放鹿,遵循之前的约定,保护那几处地方
那么强大的部落,存在和消失都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李青文做为一个旁观者,都忍不住扼腕叹息。
族长起身,刘和没动,很快族长抬着一张大大的弓回来,放在江淙的面前。
从落地的动静判断,这弓分量不轻,只是弓身颜色斑驳,露出的弓胎漆黑,好像是被烧过一般。
刘和开口道:这是我们部落的先辈在那场大火的灰烬中找到的,算是乌松部落留下的遗物,你们能找到乌青木,做出了箭,这张弓在你们手里可能能派到用处。
李青文和江淙对视一眼,同时开口道谢。
族长笑了笑,刘和继续道:被神鹿带来的人,永远是我们部落,这片森林的朋友,你们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安心养伤。
说着话,该到李青文泡药池的时候,族长起身将两个人送到洞窟外面。
今天月光很好,李青文趴在江淙的背上,俩人被青草的香味包围着,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
这条路江淙已经很熟了,刘和没有跟着,按照平时估计,李青文这时候该睡过去了,但今天倒是还有几分精神。
李青文脑袋里装着很多事情,到了药池边,还在寻思刚才的事情,等身上的衣服被江淙解开时,他思绪一下被扯了回来。
哥,我、我自己来
虽然知道在不清醒的时候,江淙给他穿过也脱过许多次衣服,但那时他昏迷不醒,现在就不一样了。
江淙也没勉强,松开手,看到李青文催促转身的眼神,也背了过去。
等李青文入到池中,江淙看着那双挽头发的手,半天没动。
李青文把头发束在头顶,转头看江淙,只觉得他的眼神有些奇怪,问道:哥,咋了?
有点饿了。江淙说着,扶着他深入池中。
李青文刚眼睁睁的看着他吃了一整条鹿腿,加两块鹿肉,沉默一瞬,道:我在这里泡着,哥你再去寻点吃食,夜还长着,不能硬挨。
江淙把他的手从水里拉出来,看着那挂着药汤的手,低声道:想吃蜂蜜水。
桌子上有,你回去
话还没说完,他的手就被抓了起来,指尖落入一个又湿又热的地方,李青文一个激灵,想把手抽回来,却失败了。
感觉到指尖和指缝被认真的舔舐,李青文从脸红到脖子,头晕脑胀的嗡嗡道:都、都没滋、滋味了
很甜。身边的语气有点道不明的危险,那些狗崽不够仔细。
第194章
那些狗崽够不够细心, 李青文不知道,只知道他哥是顶仔细的,最后他无能求饶了, 两只带着一圈圈牙印的手才终于被放开。
等到脸上的热度慢慢散去了, 李青文才想起一个事情来,他刚才喂狗吃蜂蜜水, 只用了右手, 左手根本没有上啊!!
所以, 左手只是遭受了无妄之灾?!
李青文鼓了鼓勇气,到底也没敢为自己的左手伸冤, 在心里安慰了它。没办法, 谁让你的主人不争气, 一看到那张脸就毫无抵抗能力,你就只能忍忍了。
他刚把自己给劝好, 就看到远处刮来一片黄绿点,像是一个个小灯笼一般, 很亮, 而且离药池越来越近。
是萤火虫啊。李青文惊讶出声,圆眼睛里也被映照出来了点点的荧光。
这些萤火虫像是被药池吸引而来, 成群结队的飞到这里,围着药池翩然起舞, 一片萤绿之光把这里照的很亮。
其中一个小绿灯笼, 离开了伙伴, 悄悄的飞到李青文的脸前, 围着他转了两圈, 然后落在了李青文的鼻子上。
李青文下意识的屏住呼吸, 生怕喘气会把这个漂亮而又轻盈的小精灵给吓跑。
江淙本来想捏开他的嘴巴的, 但看着那双圆鼓鼓的眼睛亮闪闪的,便下手轻了些。
李青文的嘴巴一张开,气息缓出去,萤火虫翅膀颤动,再次飞了起来。
还有一些萤火虫调皮的落在李青文高高束起来的头发上,这个江淙没管,从药池里隐约能看到那抹绿色,并不真切,李青文想象了一下。忍不住道:哥,看我戴了一个绿色的王冠。
江淙仔细端详了一下,是挺绿的。
李青文一脸诡异,半天没说话。
待这些绿色的小精灵离开,李青文憋不住了,眼角余光看着旁边的人,哥,有个事情我一直没有跟你说,我不是在京城见到了秦姑娘嘛,她那时对我说,你有喜欢的人了,但是我没猜到是哪个
秦姑娘和她这几个字,李青文特意说的很重,表明想知道的这个事情的人,是秦冬梦,他只是个问话和传话的人。
江淙正撩水往他的脸上洒,闻言动作也没停,低头凑在李青文的耳边,说了几个字,李青文心里高兴的咕嘟咕嘟冒泡,面上还保持着稀薄的矜持,如果不是江淙抓着他,他恨不得在药池里狗刨游两圈。
看到他极力掩饰,却显露的更多的神情,江淙有点移不开眼睛,这副鲜活的模样,时时刻刻都想看到。
但他知道仔儿得歇着,便用手捂着李青文的眼睛,让他休息。
李青文在心中的海洋里疯狂的游了一圈又一圈,然后一脸兴奋的闭上眼睛睡去了。
等他睡着,梦中一个大大的萤火虫,一遍又一遍的亲吻他的鼻子,他也忍不住嘟起了嘴巴,萤火虫便从鼻子上移到了他的嘴巴。
亲着亲着,李青文觉得这萤火虫的味道怎么跟他哥一样啊,忍不住脸红了一下。
六月的京城有些热了,天还不亮,外城一角的一处不起眼的食肆里便传出来了米粥的香气。
一楼大堂的宽凳上,睡着一些人,闻到这股香味,他们纷纷爬起来,规整桌椅板凳,用抹布将一楼擦拭干净,然后趁着食客还没来,悄悄的离去。
过了一会儿,胡同里面的人陆续起来,开门关门,打水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家开始做饭,有的则打开门,端着一个大盆到食肆这里。
他们是常客了,眼睛还没睁开,就把盆递过去,六个人的羊肉粥。
里面的人接过盆,轻车熟路的从大铁锅里舀出羊肉粥,递过去后不忘叮嘱一句,仔细烫手。
这是一个专门吃羊蝎子的食肆,早上只有羊肉粥和羊杂粥,吃粥的只有附近几个胡同的街坊邻居,每天只熬这几锅,还得先供食肆里头几个大小伙子先吃,卖完就得等到明天早上。
食肆的羊肉新鲜,腌制腌肉用料足,熬出来的粥很香,很受大家伙喜欢,就是熬的少,来晚了吃不到。
这不,锅底都见着了,外头突然慌里慌张跑过来一个半大的小子,青宏哥,两碗羊杂粥还有没有?
没了。李青宏探头往外看,生子,你从你姑家回来了?
半大小子叫生子,站在旁边的胡同,李青宏他们在这里一年多,低头不见抬头见,这附近的大人孩子都脸熟了。
生子苦着脸,求道:才回来。青宏哥,我知道你们自己也吃这粥,把你们那份匀给我吧,你们想吃啥,面还是包子,我去买这粥我爷奶想吃,我贪睡起来晚了,要是买不回去,又得挨说了。
这样的事情,时常会发生,李青宏早就习惯了,把留下准备自己吃的粥给他装上,拿去吧,我们这里还别吃的吃食。
小子终于展开了眉眼,笑嘻嘻的同他道谢,丢下钱,端着碗往外走,刚走了几步,就被叫住了。
等等。李青宏把那个铜板扫到手里,走过去给他放进口袋,今明两天,食肆所有吃食不用花钱。
生子不由得瞪大眼睛,真的假的,我还以为巷子里面瞎传的!
真的。李青宏笑着道:家里有好事,宴请咱们街坊邻居一同吃个喜。
啥好事?生子好奇的问道:你们家二哥去年科考过了,我听说每桌送一盘子羊肉,这得多大的好事,能让大家伙白吃上两天?
你咋这么多事?!门外来了一个人,进来便不客气的道:再墨迹可就没位置了,我先占上一桌。
说的人跟生子年纪差不多,叫胡骏,也是这巷子里头的,与生子不咋对付,相互看一眼都手痒,嘴巴上自然也不会饶人。
被说了,生子有点生气,但他怕自己耽误了大口吃肉的好机会,狠狠的剜了胡骏一眼,飞快的往外跑。
他一走,总觉得每个迎面过来的人都是去吃喜宴的,脚下便越来越快。
李青贵给进来的客人倒茶,李青宏去到外头,过了一会儿,送羊的过来了,今天的比往日都多几只,这是提前定好的。
常哥,今天可能人多些,你和你们家嫂子孩子早点来。李青宏一边结钱,一边说道。
宋常连连点头,要得,要得。
厨房的各种料包都准备足了,李青贵探头出来,问道:青宏,苏大人今天来不来?
他忙,来不了。李青宏挽起袖子,一边干活,一边道:等以后碰着了,再说。
李青贵咧嘴笑着点头,得亏苏大人告诉咱一声,要不然等到边城那边来信,不定啥时候才知道这个好消息哩。
旁边有人应和,可不就是,江淙他们可真是厉害了,几十个人就敢闯进敌人大营救人,这么威武,难怪皇上立刻封他做官!
李青宏他们在京城,近水楼台,比边城那边更早的知道圣旨,当然,这也是因为有苏树清。
不管如何,能够脱罪便宛如重生,官升几阶更是喜上加喜,青宏觉得这事天大的喜事,他们不能回去庆贺,便在这里同街坊邻居同喜两日。
平日里,食肆就座无虚席,今天更是,太阳还刚升起来,楼上楼下都坐满了人,骨头才炖上,还得等一会儿,大家便坐着说家常,热闹极了。
料想今天就很忙,李青宏早早的找了临时帮忙的人手,结果这些人按照约定的时辰来,一进食肆,看到满满的人,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来晚了,一个个立刻挽起袖子,一头扎到后面,摘菜洗菜。
做为外城、乃至京城的第一家羊蝎子火锅,虽然只开在胡同之中,但名声可是传出去很远,不但东城的人过来尝鲜,就连内城的也会慕名而来。
反正这小楼门前天天都停着不少马车。
这一年多以来,其他地方也争相的开了几家羊蝎子,但李青宏他们的,味道和名声都是顶顶好的,食客一直络绎不绝。
李青宏手里握着的银子越来越多,心思也越来越活络,趁着庆祝江淙他们重获新生的机会,也答谢一下街坊邻居一直以来的关照。
心意是好的,但忙了一天,一帮子人骨头都快累散了,看临时雇来的人腰都直不起来了,李青宏有另外封了些铜板给他们。
忙完了一摊子事,几个男人躺到舒服的床上,不知道多次的叹了一句,仔儿可真是英明。
弄的双层大木床结实又宽敞,躺在上面怎么翻身都不晃一下,也不叫唤,累了一天躺上去,能舒舒服服的一觉睡到天亮。
提到幺弟,李青宏脸上就忍不住浮现出几分笑,这个小家伙,江大哥给他寻的学院没来读,不知道在家里磨蹭个啥。
原本李青文应该从临肃坐船到京城来读书的,但是被罗车国抓走后,这个事情就泡汤了,只不过,家里头怕李青宏他们担心,并没有把这事告诉给他们,所以他至今也不知道,江淙救的人里面还有他弟弟。
第195章
大同元年, 新帝宣布重启科举考试,延续先朝的形式,设置明经、进士、明法等几十种科目, 但凡天下读书人, 不论是通过官学,亦或者是地方的州学、县学考试, 解试合格者取得解状, 便成了举子。
官学和各地方选拔出来的举子再一同参加礼部省试和礼部试, 及第后便能被授予朝廷官职。
大梁的中央官学有六学三馆,是最高学府, 文正书院并不在其列, 所以继续在文正书院就读的李青卓以京城学子的身份参加了元年的秋闱考试, 在一千多人中名居其八,十二月得到了京兆府的解状。
因为还有继续准备来年尚书省的春闱, 李青卓不但不能回家亲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家里人,还得继续埋头苦读。
大同一年初始, 这个好消息连带着厚厚的书信交到差役手中, 四月末,边城才得知这个事情。
李青卓是杨树村的第一个读书人, 一下便取得了应举的资格,所有族人与有荣焉, 老祖宗的排位被擦拭了一遍又一遍, 一众长辈可是念叨了好几日。
营地外头的一排排土房中, 多了几间宽敞的屋子, 里面摆放着村里人亲手打造的桌子和板凳, 现在各个村子的大小儿子都坐在里头, 认认真真的写着字。
读书识字, 一直以来是农家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不管是交束脩还是买书本还有笔墨纸砚,都不是个小钱,从前饭都吃不饱,自然也不去想那些。
村里人走的不远,都在方圆几十里之内打转,但他们知道李茂贤识字也能写字,也知道他教几个儿子读书识字,所以,李茂贤和他的几个儿子,比村里同辈人都出色的多。
看清楚这一点,村里人到了边城以后,靠着勤快弄了不少东西,或多或少换了点钱,不用担心饿肚子,孩子读书的事情便挂在了心上。
所以,前年李青文他们三兄弟去京城的时候,村里人特意托他们买读书用的东西,那时候,他们都推举李茂贤教孩子们。
后来,周丰年愿意帮忙,他知道这些流犯的身份,挑了几个品行尚可的人过来教孩子读书。
这几个人都是富贵人家出身,从小有专门的夫子教授学问,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周丰年免掉他们该做的各种事情,他们也着实不善体力,乐意教,点头后,营地外面的学堂便起来了。
村里人既承周丰年的情,也尊重这些夫子,逢年过节,粮食、肉、蛋、蘑菇和果子甚么的一筐筐的送,这一年相处下来,十分融洽。
原本,大家伙只是想让自己家孩子能认字写字就行了,后来重开科举,几个夫子都鼓励这些泥猴子,好好读书,登第遂能食俸,以后再也不用再日头底下受这份苦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