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国家制造(重生)——千萌(37)

    季椽有意教导宋冀宁,但知道他不爱这些,想了想,揉着眼睛装可怜:小宋哥,我好困
    他有些心虚,不敢抬头看宋冀宁,长长的睫毛一颤一颤,看模样倒真挺可怜的。
    宋冀宁想到他忙了那么多天,要上课又要做研究还要写论文,铁打的人都受不了,一把将季椽按到怀里:困就赶紧睡一觉。
    可是要写论文
    不写了,又不急。
    季椽摇头:很急,我想快点完成。
    宋冀宁按着他脑袋不放:行了行了,我给你写好吧!你来说,我来写,这样可以吗?
    季椽满意的闭上眼,靠在宋冀宁胸口,嘴角勾起一抹笑。
    以季椽口述,宋冀宁执笔的方式,两人合力完成了第二篇论文。
    《关于增强高精度一轴数控机床的可行性报告》。
    这并非完整的论文,虽然制造了高精度数控机床改造器,但一切来源于季椽的记忆,没有真正在一轴数控机床上检验过,毕竟数控机床不是他这种学生能接触的,只能不停其强调可能性。
    之后季椽将这篇论文寄到《青年科学报》,曙名季椽,宋冀宁两人。
    因为机器人以及他后来公开的那些技术,使他近段在学术界有了不小的名气,《青年科学报》编辑们审稿时,看到一封地址上写着红星中学的来信,立即拿出来打开。
    不出所料,这是季椽的来信,内容仍旧相当有水平,居然描述了如果对高精度一轴数控机床进行改造的研究。
    虽然季椽一直强调,因为没有数控机床,所以只是写出可能性,但仍旧很有技术含量。
    众编辑商量过后,便让这篇论文通过刊载。
    比起每周都能接到的气功大师自荐文章,季椽这种认认真真探讨研究的学生当然让人喜欢多了。
    论文很快在报纸刊载,并未引起什么关注,毕竟研究数控机床的人不多。
    季椽不急,在这时候,他收到了魏校长的邀请,请他来参加红星小学新图书馆的落成典礼。
    魏校长以前就说过要把一间空教室改成图书馆,如今总算完成了。他通过关系低价购买了很多书,加上一些捐赠,终于完成了一间小小的图书馆。比起城市学校的图书馆差了很多,但对来自乡村的红星小学而言,已经足够了。
    参观完小小的图书馆后,季椽,宋冀宁和一些被邀请的家长们就坐在台下参观落成典礼小学生们的唱歌跳舞。
    小朋友们表演的节目不怎么样,季椽和大人们仍旧看得津津有味。蹦蹦跳跳的小朋友总是讨人喜欢的。
    小朋友们跳完舞后,典礼就结束了,校长顺便说了修建操场的事。上边给的经费只够买水泥,没有多的钱请工人,所以校长想请家长们农闲时来学校帮帮忙。为了小朋友们能有个平平整整的操场。
    一听为了孩子,家长们几乎都答应要来,并表示会传达给其他家长。
    季椽和宋冀宁离开学校时,宋冀宁说:我以前一直叫魏校长老古板,原来他挺好的。
    季椽笑着点头:魏校长是个好校长。
    两人离开学校不久,就见一辆皮卡经过身边,突然在两人跟前停下,司机探出头唤他们:季椽,宋冀宁?
    两人抬头,打量来人一会才认出来,本能的立正站好:徐排长好。
    这位是以前来镇上处理过哑炮,后来还给他们发过奖状的徐排长。
    两个镇上的普通小孩,本来徐排长早就忘记他们了。后来季椽跳级考上中学时,报纸上对他进行报道,还拍下了部队颁发的那张奖状,徐排长就想起了那个会制造金属探测器,还会画设计图的聪明小孩。前一段季椽和宋冀宁制造机器人打败扶桑的事,电视和报纸都有报道,这下真是让徐排长想忘都忘不了。
    那群逃学在水库游戏的皮孩子,想不到居然那么出色。
    他见两人立正站定的乖巧模样,笑着问:你们要去哪,我载你们一程。
    谢谢,我们要去供销社,自己走着就行。季椽道。
    徐排长不容拒绝:上车。
    把两人送到供销社门口,徐排长探出头唤他们:季椽,宋冀宁,我从报纸上看到你们的新闻,了不起,继续加油。
    季椽和宋冀宁愣了愣,笑着敬了个军礼:是!
    送完两个小孩,徐排长哼着歌把车开回军营。他今天出来是帮研究所运一批设备的,因此直接将皮卡开到了军营后的研究所中。
    部队后的这间研究所不算大,制造的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但好在离他们近,经常可以帮忙保养枪枝炮弹,又受着军队保护,是以双方关系一直相处融洽。
    徐排长向门口的卫兵打了声招呼,停好车走近研究所,靠近就听到里边传来争吵声。
    所以说我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经费。
    只是试试看,说不定有用呢?看这论文描述不需要很多经费。
    那也不行,上边都写了没经过实践,我们就一台数控机床,弄坏了怎么办?
    你连试都不敢试,还算科研人员吗?
    你你这笨蛋!
    你才是笨蛋,猪头,老顽固!
    又来了。
    徐排长笑着摇头,轻轻敲了敲门,果然里边的人还在忙着吵架,没人应答,他于是推门而入。
    打扰了,两位,你们要的设备已经运到。
    正在吵架的是两个三十多岁,穿着宽松白大褂的中年男人。戴黑框眼镜,理着小平头的是蓝裕田,头发略长,凌乱绑在后脑的是郑先家,据说两人是大学同学,自同学时代就经常吵架,到现在几乎成家常便饭,每天都要吵一吵。
    见徐排长进来,两人自然而然停止吵架,蓝裕田说:喂,去倒水。
    郑先家说:你没手啊!
    眼见又要吵起来,徐排长自己给自己倒了杯水:不麻烦了,我自己来。
    他倒了杯水在一旁坐下,好奇的问:两位这次又是为什么吵起来?
    他们吵架的理由大部份时候都很幼稚,徐排长最喜欢当乐呵。
    说了你也不懂。
    外行人不会明白的。
    在鄙视外行人方面,这俩专业人才倒挺有默契。
    徐排长也不恼,只问:你们不说怎么知道我不懂?看你们吵得不可开交,不正需要一个外行人当裁判吗?
    两人一想也是,蓝裕田道:我们在研究一种cc4炮管,但研究所这台数控机床精度不够,压制不了。
    早就向上边打申请换一台二轴数控机床,但是上边也没有。郑先家接口。
    这个徐排长了解:数控机床太少,一向是抢手货。
    主因是外国对华禁售,数控机床等重要机械无法购入,导致国内数控机床严重紧缺。
    虽然可以向其他研究所借用数控机床,但实在离得太远,也不好把炮管运过去。
    徐排长不明所以:然后呢?你们为什么吵架?
    郑先家抢答:我今天看到一份杂志论文,说可以对一轴数控机床进行改造,提高精密度,达到1.5轴的功效。如果真能达到这功效,cc4炮管就有希望了,我想试试看,蓝裕田就是不准。
    蓝裕田板着脸:都说我们只有一台数控机床,要是弄坏了你上哪补一台?
    你枉为科研人员,一点没有科研人员的冒险精神。郑先家指责。
    你那叫冒险吗?你那家赌博,还是拿全部身家财产赌。反正我不陪你冒险。
    眼见两人又要吵起来,徐排长赶紧拦住他二人,他考虑了一会,对郑先家说:如果单凭一篇论文就改造数控机床,我觉得确实冒险。不然再多考虑一会?
    我也知道冒险,但我的把握。论文上每个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我都背下来了,不会有问题的。
    郑先家将手上的杂志塞给徐排长:连你这种外行都能看得懂,所以技术上不可能有问题。
    什么叫我这种外行
    徐排长暗自吐槽,拿起杂志看了看。
    《关于增强高精度一轴数控机床的可行性报告》。
    作者:季椽,宋冀宁。
    嗯?!!
    第64章 专业
    季椽,宋冀宁。
    这两个名字好熟,和镇上那两个小孩一模一样。
    但可能吗,这可是一本科学杂志,那两个小孩会写论文,还能登载在科学杂志上?
    但世界上会那么凑巧还有两个正好叫季椽和宋冀宁的人吗?
    徐排长再一想他们不久前的新闻,说是靠着制造的机器人打败扶桑,那么聪明的小鬼,写一篇能登载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也不奇怪虽然他完全看不懂。
    他把杂志还给郑先家:我看不懂。
    郑先家一脸震惊:你比我想像的更笨啊?
    徐排长深吸口气,告诉自己研究员都没有生活常识,要忍,要忍,就当为了部队。
    我是看不懂其中的内容,但我认识这两名作者。
    废话,不认字的话,你就是文盲了。
    徐排长深吸口气:我是说,我认识这两名作者,真人。
    谢天谢地这俩二货研究员终于反应过来,立即急切的询问徐排长:真的?这两人是哪个研究所的?
    能把他们借调过来吗?
    问这话的是蓝裕田。
    他虽然反对改造数控机床,但有专业人员的话,他还是愿意试试看的。
    如果是我认识的这两人,倒不需要借调,他们就在旁边的滨江镇上。
    那么近?郑先家惊讶:滨江镇有研究所吗?
    没有。
    那他们属于哪个单位?
    徐排长觉得有些难以启齿:他们不是单位职员
    这俩小孩,一个初三生,一个小学生好吧不是小学生了,跳级初中生,但年龄和身形还是完全的小学生。
    那么重要的数控机床,真要找两个小孩来改造?
    怎么?他们是民间科学家?还是身份有什么问题?蓝裕田追问。
    也不能算有问题他们是红星中学的学生
    原来是红星中学的老学生?!
    你逗我们吧,这篇论文可不是中学生能写出的。
    谁有空逗你们。徐排长走到报架上,翻找出前几天的报纸。
    虽然研究所订有报纸,但这两人显然除了科学类周刊杂志外,对其他都没兴趣。徐排长翻到报道季椽和宋冀宁的那份早报扔给他们:看,就是这两人,前几天他们制造的机器人打败了扶桑机器人,他们很擅长这方面。对了,之前让你们研究的金属探测器也是从这小孩手上拿的。
    是吗郑先家将信将疑,看完报纸上的报道后反而觉得很假,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实在太假了,跟写戏本似的。
    要不,请他们过来问问看。如果真是他们,就请他们帮忙吧!最后还是蓝裕田拍板。
    于是正在学校上课的季椽再次有了拜访者。
    因为拜访者来自部队,何校长急急忙忙让人去找季椽和宋冀宁,自己一直陪着笑脸任由他东看西看。
    待季椽和宋冀宁赶来,徐排长表示要单独谈话时,何校长忙不迭答应,还小声叮嘱季椽:不管首长问什么,都要老老实实回答,知道吗?
    季椽心想幸好徐排长是军人不是警察,否则校长这态度,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犯什么事了呢!
    季椽,宋冀宁,坐,不用紧张。徐排长邀请两人落座,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一份杂志:这次过来主要想咨询两位一件事。这里有一篇论文,不知道是两位写的吗?
    他没有说是哪篇论文,但季椽看到这期的《青年科学报》,立即翻找自己写的那篇论文。
    论文显然经过润色,比宋冀宁写的好不少,大约是编辑部帮的忙。
    季椽正仔细阅读自己的论文,就听徐排长说:这篇论文是两位写的?
    季椽点点头,继续
    是这样,我们研究所的研究员认为你们这篇论文很精彩,想邀请你们到部队研究员与他们进行探讨,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
    季椽正看到精彩处,随意点点头,突然反应过来,抬头瞪着徐排长,愣了。
    咦?怎么?我说了什么奇怪的话吗?徐排长不解。
    宋冀宁捏住季椽脸颊,用力一揪:回神。
    唔季椽回神。
    他一直考虑该如何吸引部队研究员的注意,甚至准备制造二轴数控机床的改造器,没想到还啥都没准备呢,杂志上的论文他自己都还没来得及看,部队就过来了。
    惊喜来得太突然,弄得他整个人都有点懵圈。
    宋冀宁一直知道季椽想带他到部队研究院看数控机床,如今机会来了,自然要好好把握。于是他难得一本正经回复徐排长:当然没问题,我们很乐意和专业人员进行探讨。不知什么时候去呢,我们或许需要一点准备。
    准备?
    当然要准备了,数控机床的改造器还放在学习室里呢!
    不把它带去的话,改造器又得从头开始制作,他们可没这么多时间重复工作。虽然改造器花了他们不少钱,就当交学费,送给部队研究员吧!
    季椽一直向他夸奖数控机床的各种优点,并表示他如果想学会数控机床那本专业书,非得先认识数控机床不可。
    宋冀宁没办法,只好跟着想办法混进部队研究员。
    花费那么多时间,总算有了结果。
    两人带着改造器一同进入部队研究所,研究所的人基本上各忙各的,对他们的到来也只是抬头看两眼又匆匆离开,没人有心思八卦为什么有两个小孩进入研究所。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