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5)

    第22章 烧炭
    喻莘让大半采集队的人先背咸土回到部落,又亲自带剩下一些人往河边走。
    河边除了粘土还有红土,红土是非常好的工具,可以砌灶、盘炕,还可以砌墙。
    莘,你要用红土做什么?鸣背着自己的背篓,跟在喻莘旁边。
    喻莘蹲下检查脚下的土,随口答道:烧炭。
    鸣懵懂地点头,他对炭不陌生,木头烧过以后会留下一点炭,炭不仅可以烧,还能在石头地上和山洞岩壁上画画,部落的大岩洞里有很多壁画,就是用炭条和赭石画的。
    祭司爷爷还说,等他攒够了炭条和赭石,要把莘的事迹也画上去,在部落里代代传颂。
    祭司爷爷要吗?鸣问。他自然想到是祭司爷爷嘱咐的,因为要画壁画嘛。
    喻莘一时没听懂,他又检查了一处的土,让采集队挖这边的。采集队的人开工后,喻莘才反应过来,鸣说的是壁画那件事。
    有昊氏没有文字,他们用壁画和绳结这些原始的方式记事。老族长落葬的时候,他见过大岩洞里老祭司画的壁画,不得不说,老祭司确有几分艺术天赋,用简陋的黑色和红棕色,竟然能画出这样多栩栩如生的故事。
    岩洞里的壁画记载着有昊氏逃离神殿,自力更生的故事,是部落的历史。
    老祭司前段时间跟他说,要把他的故事也画上去。
    老祭司的态度非常坚决,并且又狠狠夸了喻莘一遍。只要想起这件事,喻莘就尴尬要原地裂开。
    托鸣的福,所有来挖红土的采集队队员都以为喻莘烧炭是为了画壁画。
    祭司爷爷一定很高兴。一名采集队队员说。
    他们对喻莘有神奇的,快速烧炭的办法一点也不奇怪,更关心老祭司的壁画。
    另一名采集队员赞同道:是的,我们要把莘的故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知道,咱们部落来过一位伟大的神使。
    鸣听得津津有味,转头一瞧喻莘,问:莘,你的脸怎么红了?
    喻莘抓住机会,迅速接管话题:我在想盐的事情,我们要快点把炭烧出来,这对获取盐有很大帮助。
    真的?采集队的注意力果然被引开了,壁画虽然神圣,但哪里有事关性命的盐重要呢。
    终于不说壁画的事情了,喻莘松一口气,再说下去他会尴尬到原地裂开。
    池和丁带着他们的狩猎队回到部落时,部落中间的空地上堆着二十几大筐,有些是空的,有些里面有土。池和丁绕过那些筐,采集队和平日里留守部落的人都在忙,连刚刚生完孩子的棉也背着孩子在帮忙。
    你们在做什么?池问。
    老祭司在指挥几个采集队的队员做事,回头说道:我们在砌过滤池。
    啊?池没听懂。
    鸣满身泥巴得跑过来道:我们在做大陶锅,莘说我们还需要很多大陶锅才够。
    这句池听懂了,但是要这么多陶锅做什么?
    喂,来帮忙!这句是野喊的,他本来应该跟着狩猎队,不过被喻莘留下帮忙了,同样还有力也在。
    野和力一人扛着一棵粗壮的大树走进部落,手上都拎着石斧。
    池嘟囔:我凭什么给你帮忙啊?
    他一边嘟囔,一边很听话地跑过去帮忙了。
    丁随即也叫了两个狩猎队的一起去帮忙。
    野和力把巨大的树放到地上,砰一声,地都跟着颤了一颤。
    这么多?喻莘过来,也有点惊讶。不止惊讶有两棵大树这么多,还惊讶这两人的力气竟然这么大。
    野脸不红气不喘道:这些够了吗?不够还能再砍几棵来。
    喻莘忙道:够了够了,你们把树都劈成柴先,这几日要用很多柴。
    明白。野和力立刻忙碌起来,狩猎队的一些人也找来石斧,跟他们一起做事。
    原始社会的石斧远远比不上铁器,野和力他们劈柴的时候,都是用石斧先劈开一个口子,然后几乎是用手生撕下来的,力气可见一斑。
    喻莘又去老祭司领衔的过滤池小组。
    这组需要一点技术性,所以喻莘事先在地上用树枝给老祭司画了设计图,然后讲解了一遍各处的功能和他需要效果。
    老祭司不愧被称为部落里最聪明的人,他不但聪明,还拥有谦虚的美好品质,喻莘给他讲解的时候他听得非常仔细,还会提问。
    喻莘查看了一遍已经砌好的部分,又跟老祭司沟通了几个细节,又去了另一组。
    这组正忙着把部落唯一的大陶锅和大铜锅都架到用石头搭建的简易灶台上,然后他们又拿来装水的牛膀胱和猪膀胱,把水哗哗倒进大锅子里。
    有昊氏的部落距离水源实在有点远,部落里的用水都是采集队每天徒步背回来,非常不方便。
    如果能把部落整个搬到水边就好了。
    喻莘帮着他们倒水,然后把一筐咸土分两半倒进两锅水里。他让人用大棍子把土块戳开,然后搅拌。
    煮的时候边煮边搅拌,这样土里的盐就能全都融化进水里面了。喻莘嘱咐。
    没问题,交给我们。把孩子绑在背上来帮忙的棉道。
    喻莘不太赞成她现在就干活,但棉非常积极,脸色也红润健康,他就不婆妈了。这里的原始人明显体质好过喻莘从前生活的时代,也许真的不需要坐月子。
    因为煮咸土用掉了大量的水,采集队趁天黑前又去了一趟河边运水。
    傍晚的时候,喻莘分出一些人去烤肉,做晚饭。野和力他们已经把两棵树都砍成了一堆堆的柴禾,跟狩猎队那些人正斗嘴互喷。这是他们的习惯了,喻莘没有多管闲事。
    他叫了他们一起,把一部分木柴竖起来,一点点堆叠,弄成了一座小山的样子,高度大概到喻莘腰部上下。
    去问祭司爷爷要点红泥。弄好后,他吩咐力。
    力马上去要了红泥,喻莘亲自上手,带着他们往木柴堆的小山外头糊泥巴。他们用泥巴给木柴堆的小山做了个同样形状的外壳,喻莘在山顶留下一个洞,然后又在山脚的四面各挖了一个洞。
    这种烧木炭的方式是他在某个原始生存的网红视频里看到的。
    作为一个闲得发慌的小卖部老板,他可真是见多识广。喻莘自嘲一笑。
    他用干草引来火种,从上面的空洞点燃木柴,而后对力和野说:等里面的火熄灭应该就差不多了,你们看着吧。
    力和野自然也没有异议,只是他们都不懂喻莘今天这些动静的用意。
    想问,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问。
    喻莘没注意到,他脑子里飞快转着。
    土已经烧了,烧完沉淀、过滤,然后再煮,嗯之后经常要煮的,还是得砌个灶。
    他打算等过滤池砌好,再让老祭司带他们砌个灶台。
    灶台不能见水,上面搭个顶棚好了。他选了一个离篝火堆不远的空地,叫池先把剩下的红土都搬过来,等明天天亮后,他再带采集队去搬运搭竹棚需要的材料。
    今天晚上朔的狩猎队没有回来,应该是跑远了。
    喻莘已经习以为常。
    晚饭后他去看了烧炭的火堆,跟鸣还有棉他们闲聊一段时间后,炭就烧好了。
    野和力扒掉外面的土,用竹竿把里面还滚烫的炭扒拉出来。
    喻莘也拿了一根竹竿扒拉,十之七八都烧成了,只有几跟木柴没有烧着。
    明天再弄,早些休息吧。喻莘道。
    野和力把木炭装进竹筐里,放到大岩洞,避免晚上下雨把炭淋湿。
    第二天,喻莘带着采集队回来时,留守的人过来跟他说:莘,水沉淀好了。
    说沉淀这个词的时候,那人有点别扭,毕竟这是他刚刚学会的单词,说起来不大熟练。
    喻莘立刻跟他过去看。
    部落里唯二的两口锅,大陶锅和大铜锅正安静的停在一处岩壁下,喻莘过去,里面土已经沉淀,上层的水清澈不少。
    这是喻莘计划的第一步。
    野和力跟踪鹿找到的咸土里面含盐,但土是不能直接吃的,所以喻莘要把土和盐分离。
    他让人把土和水一起煮,一边煮一边搅拌,是为了让土里的盐分能够充分地融化进水里。等他觉得差不多后,便让他们把煮过的大锅子放到这里静止,以便土沉淀下来,他便可以倒出盐水。
    这水是咸的啊!鸣跳到大锅子上,用手指沾了一点点水尝道。
    真的?旁边的人也都凑了过来,也想尝。
    喻莘连忙阻止:别,都别吃,这水不干净。土里面如果真的有不好的菌,这会儿水里面也有了,不能直接喝。
    那怎么办?围着莘的其中一人问。
    这不是盐水吗?莘你煮出盐水了!只要有盐水,部落就有救了。另一人道,看喻莘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其他人也附和道。他们怎么没想到用这样的方法煮出盐水呢?
    喻莘却摇头:这水不干净,得过滤。
    过滤?
    大家重复起这个新的名词。
    然后也不知是谁率先反应过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唰投向不远处,老祭司昨天带人砌好的过滤池。
    第23章 盐
    老祭司昨天晚上就带人把过滤池修好了,今早起来还用木柴烧了一遍。
    过滤池放在竹子做的架子上,比地面高出一截。它乍看只是个四四方方的池子,实则池子的底部颇为精细,它由左往右有细微的坡度,这样从左边倒入水,它会自己流向右边。
    此外池子的两侧略高,中间较底,如此池子右边的中间是低点,当这里的塞子被拔掉,过滤好的水就能顺利的从预备好的竹管流出。
    喻莘让人先把塞子塞上,然后将昨天烧好的木炭取来,尽数铺在池子里。
    有昊氏的人看不懂了,鸣最先问道:我们不是要过滤吗?他很认真的没有读错这个新学习的单词,虽然他并不太明白它的意思。
    炭有吸附水中粒子的效果,可以过滤水,经过木炭过滤后,这些水就安全了。喻莘道。
    他指挥人用动物膀胱做的水囊把沉淀过的盐水一点点运过来,倒进过滤池。这一番操作已经撇掉了大部分的泥土,等水流过木炭,剩余的有害杂质被炭吸附后,应该就安全了。
    当大陶锅里的咸水都倒进过滤池后,喻莘让他们把锅子里的土倒掉,洗净,然后搬过来装过滤之后的盐水。他让鸣他们后做的陶锅还晾着,要过两日才能用。
    整个过滤的过程安静极了,大家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过滤池右边凸出来的小竹筒,它连接着过滤池内外,过滤好的水顺着它流出,落进大陶锅里。
    真的变清澈了,好神奇。老祭司感叹。
    过滤完之后的工序就简单了,喻莘让他们把火烧上,只要等水都蒸发掉,他们就能得到盐了。
    留下看火的人后,狩猎队和采集队相继出发,开始今天的工作。
    采集的时候大家都不甚专心,不时就有人谈起部落里正在煮的盐水。
    竹林往西不到五十步的地方,豹和他的族人们悄然隐在灌木丛后。
    他们是从东方来的游猎人。
    游猎人部落没有固定的领地,他们追逐着猎物四处游走。昨日夜间,他们闯进了有昊氏的领地。
    他们经验丰富,很容易就躲过了目前战士短缺的有昊氏部落的眼睛,潜入进来。
    从最东面的大海到有昊氏东面的台盐氏,这之间大大小小十数个部落曾是一条繁荣的食盐贸易之路,他们豹丘氏祖祖辈辈活跃在这条道路上,靠在部落之间运盐为生。
    三个月前,他们在一个部落用食盐换到了许多兽皮和咸肉,停留数日后,他们打算回到东边去,用兽皮换取更多的食盐,再往西来换其他物资。
    然而不等他们动身,凶暴的剑齿虎闯入他们暂住的部落,撕咬杀戮。
    那些剑齿虎能听懂人类的命令,他们在一群战士的驱使下,对那个部落发动攻击。豹丘氏常年游猎,比较警惕,在被彻底围住之前逃了出来,但也被剑齿虎咬死了三个人。
    指挥剑齿虎的战士他们不认识,但只要见到剑齿虎,就肯定与神殿有关。
    天下人都知道,神殿驯养了凶猛的剑齿虎,他们的战士懂得如何驱使这些生灵,所以才这样厉害。
    逃亡路上,他也见到一些其他部落的人,有一些往其他地方逃了,有一些加入了豹的部落。其中一个人叫贝,他说自己是从最东面海浪氏逃过来的。
    豹听说过海浪氏,他们是盐的源头,豹他们换到的盐最早都是来自海浪氏的。
    海浪氏的那个人告诉豹,最东面的海浪氏被神殿征服了,以后他们不可以把盐换给其他人,只能交给神殿,然后由神殿分配给听他们话的部落。
    盐没有了。
    豹和他的族人们不想归附神殿,所以往西面跋涉,又找到了这个隐藏在密林里的小部落。
    小部落的人砍了许多竹子,还摘了竹子上长的果子,然后就走了。
    豹身边的另一个战士低声道:老大,他们刚才说煮盐,他们也懂得做盐?
    也许他们也是神殿的部落。海浪氏的贝已经加入了他们,他说道。
    豹没有说话。
    神殿来势汹汹,谁也不知道这个部落是不是他们的人。
    即使不是,豹丘氏也已经没有可供交换的物资了。他们部落里有几人已经因为缺少盐而变得虚弱,如果这个小部落会做盐,他们必须想办法弄到一点。
    原地休整,等太阳落山。豹低声吩咐。
    喻莘带着人砍了竹子回去,又带了竹果、水和木柴。
    刚进部落,立刻有人快步跑了出来,连抱着孩子的棉也跑出来了,她兴奋道:莘,水煮干了,出盐了!
    出盐了?
    真的有盐?太好了!
    采集队的人都沸腾起来,他们顾不得放下东西,全都冲了进去围在煮盐的锅子周围。
    让我看看。
    不要挤。
    我还没看到呢,我看看。
    锅子周围就这么大一点地方,一堆人挤来挤去,都想先看到。
    鸣弯腰,从大人们的腿间灵活地钻了进去,然后爬到大陶锅上,大叫道:白花花的,真的是盐!莘,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