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14)

    从头至尾,唐慎真正的杀手锏就是肥皂。

    他又去了城郊的工坊,工人们都过年回家去了,他与姚三一起做了一锅肥皂。唐慎算了算做肥皂的成本,又与聘来的坊主核对了一下,确认肥皂的成本已经压到极限。

    姚三道:小东家,这肥皂也太便宜了。咱们定这么低的价,实在是亏,不如稍稍定高一点。

    唐慎还没解释,就听身旁的小姑娘脆生生地说道:姚大哥,这还算便宜?这可比胰子贵了两个铜板了!

    姚三一愣:啊,我说的是肥皂,阿黄怎么和胰子扯上关系了。

    唐璜摇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像极了半年前的唐慎:肥皂这东西,姚大哥你也用过,是不是与胰子作用相似。

    是。但是咱们的肥皂比胰子干净,洗东西的效果也好得多!

    你说的也对,可肥皂终究和胰子十分相似。咱们的肥皂不是想卖给少数人,是想卖给大多数人,要薄利多销。如果比胰子贵太多,姑苏府的人又不是傻子,干嘛不去买胰子。

    姚三想了想,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唐璜学着腐儒念书的模样,摇头晃脑道:孺子可教也。

    唐慎哭笑不得,弹了弹她的脑门:什么孺子可教!你都从哪儿听的这些话。

    林账房说的啊,孺子可教也。唐慎,你又欺负我!

    唐慎稍稍正了神色:谁跟你说孺子可教也了,我问你的是,谁跟你说咱们的肥皂是想卖给大多数人,薄利多销了。

    唐璜眼珠子一转:我猜的!

    你猜个屁!唐慎一把拎起小姑娘的衣领,别想跑,说清楚,你什么时候听到这些东西的。

    唐璜捂住眼睛:欺负人啦,欺负小姑娘啦,唐慎不是人!

    唐慎:

    这都什么奇葩的一家人!

    正月过了大半,梁诵还没回姑苏府,紫阳书院已经又开始上课了。

    开学第一天,唐璜和姚大娘给唐慎准备好了食篮。唐慎想要弹唐璜的脑门,被她灵巧地躲开。

    唐璜:唐慎又想欺负我,坏人!

    唐慎冷笑一声:等我晚上回来,你可得告诉我你每天去那珍宝阁里干什么!

    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姚大娘又从屋子里拿了个厚棉衣:小东家可得多穿点。没想到这过了年,天气倒突然冷起来。我听说南边下了好大的雪,水都结冰了,路也给封了。

    唐慎也觉得有点冷,接过棉衣穿上。

    姚三从屋子里出来:真是奇怪哩,这般大的雪我们以前在山西还算常见,从没听过江南也会下这么大的雪。感慨了一句,他又道:走吧小东家,我送您去书院。

    过年这个月姚大娘趁唐慎在家,狠狠地给他补了补,疯狂喂食,总算让唐慎长了点肉,但还是很瘦。他穿着两件厚棉衣,看上去有点臃肿,背影上看像极了一个富家纨绔小少爷。然而到了紫阳书院,看到孙岳,唐慎噗嗤笑出声。

    孙胖子把自己裹成了一个球,见到唐慎就是一个大大的喷嚏。

    唐慎:嘿,你染了风寒可别染给我。这都风寒了,你居然还来上学?不怕郑山长把你赶回去啊。

    孙岳苦着脸:风寒?我倒希望我染风寒了呢,那就不用来读书了。

    上了课,唐慎这才发现课堂里少了接近一半的人。

    唐慎:这是怎了。

    孙岳搓搓被冻红的手:还能怎了,他们真的染上风寒了呗。

    唐慎笑道:你穿得比我还多,怎的手冻成了这样。不是说胖子不怕冷么。

    孙岳瞪直了眼:谁和你说的这胡话,我们胖子就不许怕冷么!明明你才是个怪胎,你没看到城外那些人,那些才是真正的瘦子,他们都快冻死了好么!

    唐慎忽然愣住:城外的什么人?

    孙岳搓了搓手,仿佛想起了什么东西,语气有低落:还能什么人,南边来的难民呗。昨日我和我娘去了城外的施粥铺,好多人真的好多人,看不清,看不尽,下着大雪,全部都是人。

    第17章

    正月末,倒春寒。

    南方很少有这般严寒的天气,寒风残忍地吹在脸上,如同用小刀一下下地割开皮肤。空气冷得泛出一种死人般的苍白,天阴了,不过多时就飘起了雪花。雪不大,落在地上很快被沾湿,每个人踩一脚就不见了踪影。

    唐慎和姚三刚出门,雪就开始下了。姚大娘给两人送伞。

    姚三:小东家,听说城西的难民很多,都围着城门,要不我们从北门走吧。

    唐慎道:好,老师正好也是从北边回来。

    不错,唐慎今天是出城接梁诵去的。

    从腊月离开姑苏府,整整一个月,梁博文都没回来过,连新年都是在外面过的。昨日梁府管家找到唐慎,说今天先生回来。唐慎多日不见老师,正巧天气太冷、紫阳书院放了假,他便特意过来接老师。

    唐慎穿了两件厚棉衣,举着伞在寒风中等着,还是冻得够呛。

    等了半个时辰,远远见到梁诵的马车。唐慎和姚三走上去,梁诵拉开车帘,惊讶道:你怎的来了?

    唐慎:来接先生。先生一个月没回来,学生当然要来迎接。

    梁诵:先进来吧。

    唐慎弓腰进了马车。车内暖和了许多,梁诵把自己一直捂着的小暖炉塞到唐慎手里。唐慎抱着暖炉蹭了许久,终于暖了双手。先生怎么离开这么久,一个月没回姑苏府呢。

    梁诵:办点私事。你今日怎么没去书院读书。

    天气不好,书院放假了。

    梁诵默了默,道:我回来也有这个原因。说着,他撩开车帘:去西门看看。

    几人没进府城,而是改道去了西门。

    还没看到城门,唐慎便看到许多沿道前进的难民。他们走的是官道,因为下雪,官道泥泞。放在往常是不会有人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四处行走的,可难民太多了。他们穿着褴褛,身上冻出了一个个紫红色的冻疮,沿着官道走向姑苏府的西门。

    唐慎撩开窗帘看了看,又不忍心地把窗帘关上。

    梁诵倒是一直静静看着这些难民,他道:听说这些人都是从滁州、婺州那儿来的。今年雪下得太大,南方四省告急,朝廷也拨了银子下来赈灾,只是收效甚微。

    没过多久,就看到了几间施粥铺子。

    梁诵不在姑苏府,但姑苏府的事并不是没人管了。三天前官家就在城外搭了施粥铺,每日救济灾民。除此以外,城里的富商大户也慷慨解囊,开了一些私人的施粥铺。唐夫人就开了间施粥铺。

    然而这些远远不够。

    天气严寒,这些难民衣不蔽体。施粥铺的粮食存量越来越少,从四面八方赶来姑苏府的难民却越来越多。

    唐慎问道:先生想怎么办。

    梁诵:怎么办?姑苏府虽然富裕,但也没法救济这般多的难民。这天气不会冷太久的,再过一个月开了春,一切应当好许多。只要撑过这个月就是。都说瑞雪兆丰年,只可惜这雪是在太大了,土都被冻坏了。也不知这些难民回家后,来年能否有个好收成,否则朝廷又是笔烂账算不清了。

    唐慎:一个月撑得过去么。先生,我只怕他们会冻死在城外啊。

    梁诵又怎么不知,或许一个月过去,这些难民能活下一半就不错了。他们不是被饿死的,而是活活冻死的。哪怕官家支了帐篷,给了取暖的地方,可难民太多了,姑苏府能做到的有限。哪怕他们活了下去,来年回到故乡,可能也要经历一场饥荒。

    梁诵长长叹了口气。

    天灾总比人祸更是无情。走吧,下车看看。

    两人一起下了车。

    难民的数量远比唐慎想得多的多,他们蜷缩在城墙下,努力地用任何能找到的东西遮蔽自己的身体。不是为了羞耻心,是为了活命。草根、树皮,哪怕是泥土,也尽量往自己身上盖。

    天冷倒是不用担心瘟疫,很难传播。但是天冷,换谁来都没有办法。

    前一日来施粥铺领粥的人,第二日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唐慎跟在梁诵身后,看着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心脏被狠狠地震撼着。

    出生在现代社会的他,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也小康,从小没有挨饿受冻过。他从没见过这么多哀嚎的人,也没见过这么多瘦骨嶙峋的人。哪怕是穿越,他也直接穿到富庶的姑苏府,哪里见过这般地狱景象。

    姑苏府富庶,但姑苏府也没法白养这成千上万的人。商贾们再大发善心,能帮到的难民还是有限。

    梁诵:走吧!过了会儿,他发现自家学生竟然没动。唐慎?

    俊俏的小儿郎转过身,面露思索。片刻后,唐慎道:先生,我有个想法,不知可否成功。但是这法子或许能救不少难民,只是需要先生相助。

    梁诵:你且说上一说。

    唐慎认真道:我想雇佣他们!

    唐家的珍宝阁里,香皂和精油都卖得极好,哪怕还没开始卖肥皂,唐慎手里也有一笔丰厚的分红。之前他在姑苏府几条最繁华的商业街上考察了几天,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卖的东西。

    当今世道,最赚钱的生意是盐和酒,但是这两样东西都被朝廷牢牢把控在手中。那么他还能做什么?

    唐慎:物流!

    姚三一愣,不明白道:小东家,物流是什么,我可从没听过。

    唐慎:姚大哥,我且问你,姑苏府最好的酒楼是哪一家。

    自然是碎锦街上的千秋楼。

    是,千秋楼是姑苏府最好的酒楼。你也应当听过,千秋楼是可以上门做菜的吧。孙岳家,就是我一个同窗,他家上月的新年夜宴就是请了千秋楼的大厨,专门到他家,做了一桌好菜。

    姚三:竟然还有这等事。

    唐慎:当然有。姑苏府的人富裕得很,你以为姑苏府为何比那金陵还要富裕?江南首富可是金陵人,但姑苏府就是比金陵富裕,因为姑苏府人人都好!姑苏府富的从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几个人。是,姑苏府的富商可能没有金陵的多,没有金陵的富,但姑苏府的人,各个都安好美满,年年有余。所以对他们来说

    姚三:对他们来说什么?

    唐慎微微一笑:对他们来说,请千秋楼的大厨来家中烧菜确实太贵,他们负担不起。可请别人帮他们跑腿,帮他们收发快递,这等小钱,姑苏府人人都有!

    不错,唐慎就是要做姑苏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一开始他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姑苏府什么东西都不缺!四海八方的商贾通过大运河,集结于此。珠宝首饰,锦缎丝绸,珍馐美食所有能想到的东西,姑苏府都做得很成熟。既然很难插手这些行业,那为什么不干脆直接为这些行业服务?

    唐慎:姚大哥,你去西城买个院子,不要求多好,但要大,至少能住下百人。然后再去城外先挑五十个难民,你掂量着,挑那些看上去老实点的,无论男女。

    姚三对唐慎是无条件的信任:好咧!

    唐慎很快又去了梁府。

    他早就把自己要做物流的想法告诉给了梁诵,梁诵思索许久,见唐慎又找上门,他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可知,你这么一做或许根本没有收益,前期付出如此之多,极有可能赔个血本无归!

    唐慎笑道:先生,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姑苏府最红火的香皂和黄金缕都是唐家在卖。哪怕现在赔了,小子也不会饿死街头。更何况肥皂还没上场表演呢。

    梁诵:罢了,你既然要做那便去做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些难民回去后本来就很难活下去,若是能借此在姑苏府安家倒也是个好事。你需要什么,与管家说。

    不用那么麻烦,小子只需要十个机灵的捕快,还要先生的一句话。

    哦,什么话?

    难民倘若在姑苏府中作奸犯科,无论案情大小,一律驱逐出府,严禁任何施粥铺给其粮食!

    姚三将难民安置在一个空了很久的大院子里。这些难民大多是壮汉,只是身体虚弱了点。姚三不知道唐慎的意图,但他心想东家既然要雇人,自然是越强壮越好,所以特意挑了这些看上去比较强健的。

    唐慎来到院子里认了这五十个人,接着给他们食物、热水和衣服。

    这些难民顿时傻了眼,直呼唐慎是活菩萨再世。他们狼吞虎咽,洗了热水澡、换上新衣服后,总算像了人样。唐慎也没直接让他们干活,而是让姚三带他们熟悉姑苏府的地形。

    三天后,这些难民已经熟悉了姑苏府的地形。

    唐慎让姚三去姑苏府几条人最多的街上张贴告示,又让林账房去府城里几处平民住的街坊里贴了告示。不一会儿,许多人看着告示上的东西,有识字的人念出上面写的字。

    唐氏物流咦,物流是何物?

    这人把上面的字念完后,有人问道:大哥,这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是说,从正月二十八,也就是明日起,这个唐氏物流无偿送货一日。街上所有穿着红色麻布短袄的人都是唐氏物流的伙计,只需喊他们,他们便会过来。你可让他帮着送东西、帮着买东西,也可让他带信。只要在姑苏府内,他随处都可送到。

    竟然还有这等事?

    可不是,真是个奇事。

    唐家院子里,林账房盘算近日的账目,愁眉不展:小东家,为了给那五十个难民吃喝,咱们已经花了不少钱。您这物流竟然是无偿送货,这可收得回成本吗?

    姚三:我相信小东家。

    唐慎却道:这一次我都不相信我自己。

    啊?难道说,明天没人会用咱们的伙计?

    唐慎:你说明天?

    姚三:对,明天。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