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2)
唐慎收回视线,看了自家妹妹一眼,一脸恨铁不成钢。
伟大的人物往往轻视巨大的酬报。
唐璜:啥?
唐慎:你怎么就叫唐璜?
我叫唐黄怎么了,你是傻子和我叫唐黄有什么关系吗?
唐慎没再回答,他嘀咕了一句你才是傻子,转身离开。小姑娘瞪圆了眼睛,立即追上去,叫咧着硬要唐慎说清楚。
兄妹二人背着一个竹箩筐,并肩走在田埂上。夕阳似火,胭脂红橘,很快天便黑了。
《唐璜》第九章 、第六节:伟大的的人物往往轻视巨大的酬报。
能给出四枚铜板,说明这老者和年轻人在进入凉茶铺时,便注意到了他们兄妹,知道果汁的价钱。明明看到两兄妹衣着朴素,不多家财,依旧只给四枚铜钱,是君子如水,也是尊重。
唐慎仰天长叹。
您倒是别尊重我,您赶紧用钱砸死我啊!
唐慎郁闷地回到家,所幸很快有了好消息。
村长带着一个汉子在家门口等候多时了。唐璜下意识地抱紧自己的小箩筐,里面还有几杯果汁。唐慎却目光一亮,他走上去,乖巧地喊道:村长伯伯。
村长笑道:小唐郎,这才回来?
唐秀才被村里人称为唐郎,有些人便称呼唐慎为小唐郎。
小螳螂。
听到这个称号,唐慎已经从一开始的面容扭曲,变成现在的波澜不惊。他道:村长伯伯有事找我?
村长:下个月吴县的庙会,定在了我们赵家村。你那果子汁十分好喝,又解暑消渴,我与其他村里人商量过了,从你这订二十斤果子汁,庙会上给邻村那些人尝尝。你可做得出来?自然,价格上不会亏待了你们,就定两吊钱。
唐璜惊喜地睁大双眼。
唐慎却仿佛早有预知,他答应下来,承诺庙会前一定做好果汁。
等村长走了,阿黄兴奋难耐:唐慎,两吊钱,三百二十个铜板,咱们下半年都不用卖果汁了!
你以为我为什么给村长送了八天果子汁?
唐璜:啊?
唐慎:广而告之,是为广告。酒在深巷无人识,去,给我热个粽子,我就告诉你。
唐璜竟然没动。
唐慎走了一半回头看向自家妹妹,只见小姑娘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忽然道:我懂了!
唐慎:?
你懂什么了你懂。
未来一个月的果子汁有了着落,不用再背着箩筐去凉茶铺卖果汁,兄妹二人却也不能闲着。他们要酿果汁。第二天,唐慎用布细细地盖住了酿造果子汁的瓦缸,检查了没有空气漏风,他用竹筒接了几杯果子汁,出门了。
来到村子西口的学堂,还没进屋,孩童们的读书声便传了出来。
他们个个摇头晃脑,大声背诵着《论语》。管他理解不理解,先背了再说。
唐慎透过窗户看了看,没看到曾夫子,估摸着先生应当在里屋休息。他轻车熟路地走到里屋,敲了敲门。里面说话的声音顿时一停,曾夫子大声道:谁啊。
先生,是我。
曾夫子沉默了片刻,屋子里传来细语:是老夫一个学生。
又过半晌,曾夫子高声道:进来吧。
唐慎推开门,只见里屋光线昏暗。高堂上,曾夫子坐在右侧,左侧坐着一个朦朦胧胧的身影。唐慎走进屋,再抬眼一瞧。
竟然昨日凉茶铺中的老者!
那老者也认出了唐慎,两人皆是一怔,没有开口。
唐慎将竹筒放到桌子上:给您带了点果子汁,今儿个热,解暑。说罢,就退场离开。
谁料曾夫子突然道:你这小子,到底何时回来读书!
这一开口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唐慎本以为曾夫子在接待贵客,自己进屋已经是打扰,所以不说二话,放了东西就走。谁曾想曾夫子竟然会在这种时候让自己回来读书,他一时进退为难,不知该走,还是不该走。
那贵客却很快平静了神色,仿佛明白了什么。
曾夫子道:让先生见笑了。这小子名为唐慎,今年十三,去岁以前,一直在我这读书。一年前,他父亲染病去世。他父亲也是个秀才生员,去世后,这唐家小子与妹妹相依为命,便没再读书。老夫怜惜他天资聪颖,《论语》、《中庸》一点就通,实在舍不得这根好苗子。
唐慎惊恐地看向曾夫子。
《论语》、《中庸》一点就通?
我不是,我没有,您别瞎说!
您吹牛吹破了,可别带上我啊!
原本贵客老者并未对唐慎太过上心,听了曾夫子的话,他目露揶揄,开口道:年方十三,精通《论语》、《中庸》?
唐慎本想说您别听曾夫子瞎说,可曾夫子对他挤眉弄眼,一副:小子这是你的机遇,别说我没带上你。
唐慎默了默:古有赵则平半部《论语》治天下。仅《论语》一书,便够世人品读一生。小子不才,不敢说精通,只说倒背如流。
贵客笑道:倒背如流?
唐慎背脊笔直,不卑不亢:是。
那你且倒背一篇,《论语述而》。
唐慎张口便来:安而恭,猛不而威,厉而温子,七十三
村口学堂中,孩童们早已读完课。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好奇地跑到里屋旁,不敢敲门,却各个紧贴着窗户,听里面的动静。
屋子里,唐慎越背越顺,越背越畅快。
《论语述而》,共三十七句。他背得酣畅淋漓,学文二十年的书生恐怕都没他背得这么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明明背的全是反的,他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义正言辞,字正腔圆,仿佛自己背的才是真正的《论语》。
作不而述,曰子,一。
等他背完,学堂内外一片死寂。
屋外有小童道:先生教的不是这样的啊。
一直跟在老者身旁的年轻人也嘀咕道:这小子怎么还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背完书,唐慎立刻俯首躬身,又是谦卑模样,与刚才背书时意气昂扬、风采卓绝的少年郎截然不同,收敛住全部气色。
过了一会儿,老者问道:为何不读书?
他没问唐慎是不是交不起束脩,曾夫子这么迫切地希望唐慎回来读书,还敢在他面前说出这话,以此逼迫唐慎,同时让自己注意到这个唐家小子,定不会因为束脩不够而不收对方。
曾夫子焦急极了,他努力地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使眼色。
唐慎心里叹了口气。
他能倒背《论语》,是因为穿越后,不知是不是穿越金手指,他对看过的书、背过的东西,一字不忘。
但是读书一事
唐慎镇定道:敢问先生,天下书生,读书为何?
这个问题无比简单,屋子外就有小学童积极地回答:考功名!
当官!
赚大钱,养我爹我娘!
曾夫子气得甩袖:朽木不可雕也。他出门把那群顽童赶走。
读书是为了什么?
放在现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说读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他们说得理所当然,这件事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天经地义,人间现实。
但是这话那群顽童会说,哪怕是曾夫子可能也会说。但唐慎知道,眼前这位神秘老者,不会如此回答。
老者默了许久,没给出答案,反而问道:你以为,读书为何?
唐慎微微一笑:要的就是你问我!
天下书生,先知书,后达理。知书达理,方是书文奥义。
老者静静地看着唐慎,眸光幽深,仿若历经沧桑。他没反驳唐慎的话:知书达理?
对,知书,达理。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读书人当以孔圣人为典范,知书以达理,达理而做人。小子不才,敢问一句
若已达理,何须读书?
跟在老者身后的青衣年轻人厉声道:歪门邪理,一派胡言!
唐慎镇定地作了个揖:先生问小子,为何读书。这只是小子的偏隅之见,自知难登大雅之堂。
言下之意,是你家先生问我,我才说的好么。
青衣年轻人还要再言,被老者拦下。
愚之!
年轻人垂下头,丧气地退了下去。
老者看着唐慎,目光如炬,迥然有神。唐慎被这种上位者的目光看得后背发麻,他隐隐猜到,这应当就是官威,还是很大的官威。但他沉着冷静,哪怕额上冒汗,也不慌张失色。
良久,老者问道:你与姑苏府城西的唐举人,有关系?
唐慎身体一僵,镇定道:听闻有一些远亲。
日日去那凉茶铺卖果子汁,不为赚取束脩回来读书,那是为何?
曾夫子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被老者这么一提,他才意识到:对!你这小子,每天卖出那般多的果子汁,赚了那么多钱,你不是为了读书你到底想作甚?
唐慎苦笑一声。
姜还是老的辣。曾夫子不够辣,这就来了个比他还辣的。
唐慎不回答,老者也没逼。他起身道:先行告辞。
走之前,他让青衣年轻人拿出一张名帖,交给唐慎。那年轻人不情愿极了,却也老老实实地给了唐慎。
烫金白绢纸的名帖,上面书写了三个大字梁博文,笔走龙蛇,龙飞凤舞。名帖背面是一行簪花小楷书写的地址,姑苏府同德巷梁府。
唐慎看着这张名帖,不动声色地把东西收了起来。他刚放好东西,一个巴掌便狠狠地拍在了他的脑袋上。
唐慎懵逼地抬起头,看着曾夫子:先生?
曾夫子恨不得吐血三升:你这浑小子,你可知那是谁?
唐慎:知道,一个贵客。估计还是个很大的贵客。
曾夫子差点再糊一巴掌,这次不糊脑袋,就糊姓唐这小子的小白脸!
梁诵梁博文,姑苏府府尹,天下四儒之一的梁博文!!!
第3章
唐慎穿越后,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发现这个时代虽然也叫宋,却并非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有唐宋的文学昌盛,有元明的马壮兵强,虽有外敌,却不像南宋那般委曲求全,正是一个民富力强的时代。
曾夫子忽然说出一个名字,唐慎压根不认识,心中一片懵逼,面上却没表现。
曾夫子也意识到一个十三岁的小儿郎不可能知道梁博文是谁,他长叹一声:这般好的机会,你可浪费了!
唐慎倒不以为然。
既然那位老先生能给他名帖,就说明并不是对自己毫不在意。
唐慎:先生,那般贵客怎么会来赵家村?
曾夫子:梁大儒去岁来姑苏府做了府尹,近日似乎在搜集有关江南风土人情的书籍。老夫虽然只是一个村野穷秀才,但是家中还是有一两本祖上传下来的书的。昨夜梁大儒的随从抄了一夜,将我那祖传的书给抄走了。
原来是来借书的。
一府府尹为了借书,竟然千里迢迢亲自来赵家村,可见梁大儒对书籍的重视。
曾夫子还是不死心:贵客说得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每日在凉茶铺那儿卖果子汁能赚取多少钱。这些钱早够你来我这读上一年!你这浑小子赚了钱不读书,到底想作甚?
唐慎作了个揖:先生可别再逼我了,我有自己的打算。
不回来读书?
唐慎只是笑。
曾夫子认真地看着唐慎,良久,他摆摆手。
滚远点,老夫今日心情不好。
唐慎也不惧怕,反而嬉笑道:先生怎样心情才能好?
曾夫子打开竹筒,喝了口果子汁:要每日都喝上一杯果子汁,才好!
姑苏府共有五个县,赵家村属于吴县。赵家村与县城毗邻,每年两次的庙会,总有一次会设在赵家村。
作为十里八村的交通枢纽,赵家村十分富裕。唐慎与唐璜做了大半个月,庙会的前三天,终于做成了二十斤果子汁。起初小姑娘还担心果子汁做完了离庙会还远,放着会坏,急了两天。唐慎却一点也不急。
果醋保质期没那么短。
唐璜:啥?
唐慎老神在在地说道:你哥施了法术,不到庙会结束,果子汁不会坏。
唐璜:
我哥的脑子怕不是有点问题。
不过随着日子过去,果子汁竟然真的没坏。唐璜高兴极了,仿佛看到了两吊大钱。唐慎却没停下,继续做果子汁。
唐璜奇怪道:哥,这不已经做了二十斤么?
唐慎:距离庙会不是还有三天么。
但咱们已经做了二十斤啊。
唐慎放下手里的工具,看着小姑娘好奇真诚的目光,道:村长要二十斤,你就给二十斤,那你会得到什么?
唐璜:两吊大钱!
村长要二十斤,你给二十一斤呢?
唐璜下意识地想说我亏了一斤果子汁,唐慎直接打断她:好好想想。门口那些果树上还有不少果子,多做一斤,只是费事,不费太多成本。
毕竟只是个九岁的小姑娘,阿黄实在想不通。
第二天村长带人来取果子汁,唐慎交上二十斤后,村长惊讶道:小唐郎,我可只订了二十斤。
唐慎:庙会是县里的大事,我和阿黄从小就喜欢庙会,这不一开心忘了时间,就多做了一些。村长伯伯,我们说好了,是两吊钱。
村长笑道:好,这钱你拿着。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