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
清穿之重设历史 作者:裁风
旬日,郑克u,当然是名义上的,派人到澎湖施琅军前请降,同时不抱期望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朝廷准许他继续居住在台湾。
施琅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这是意料之内。郑克u听到答复也只是撇了撇嘴,当年他爷爷杀了人施琅的老爹和兄长,施琅没拿他祭祖就已经够给他面子了,这种要求自然不会允许。
又旬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阔别十数年,这一次,终于是真正地再次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跟着来的还有不少的百姓。
因为平台有功,施琅奉召入京面圣,被封为靖海侯。
随后,郑家递送了正式的降书,并缴纳了延平王等册印。
再之后,延平王府,哦,是原延平王府的老管家发现,在府内逗留半年有余的应姓少年不见了。
郑克u听到管家汇报也只是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仿佛意料之内般了然。
――大哥,你果然不属于这里。
从京城再次返回台湾的施琅,以靖海侯的身份亲自前往台湾,接受郑氏归降。
东宁码头
清军高大的战船泊在岸边。郑克u也在码头候着――是施琅的建议,郑克u只当对方还惦记着杀父杀兄之仇,为了名声不能杀他就想要折腾折腾他,没有介意,更没有推脱,横竖不是要他的命,难堪受辱什么的他这个笨蛋反正是不在意的。
施琅下了船,郑克u刚要带着刘国轩冯锡范等人迎上去,却见对方转身恭敬地侍立在一侧,恭迎从船上缓缓地走下来一名少年。
少年穿着青色的常服,系着明黄的腰带,腰间缀着一块看起来极上等的玉佩,没有戴帽子,露出一头清爽利落的寸长短发,面容英姿勃发,唇角似是含着笑容,举手投足都透着贵气,真正诠释了何为天潢贵胄。
n
b 在船下等待的郑克u等人一下子呆住了,郑克u更是口中喃喃自语:“大哥……”
施琅不慌不忙地甩了甩马蹄袖,单膝跪下:“老臣叩见大阿哥,大阿哥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围守卫的将士也齐声高呼,郑克u迷迷糊糊间被冯锡范拽着跪下,随着众人喊:“大阿哥千岁千岁千千岁!”
胤|慢悠悠地走下甲板,环视了周围一眼,轻轻一笑,乌压压的人群里不只有双方的主要将士,还有不少平民百姓,声势还挺浩大。
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诸位不必行次大礼,胤|年幼,有许多不懂之处,还望各位海涵。这段时间无论是我大清骁勇的水兵们,还是台湾善战的郑家兄弟们,想必都是十分疲惫,胤|也不为难诸位,就此散开吧!”
于是围观的百姓略略散了开来,部分将士在各自的长官的带领下也分散到别处驻扎,只留下少数士兵围在胤|身边做着护卫的工作。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延平王府。
延平王府早已备好了酒宴,胤|理所当然的上座,郑克u败军之首坐在下手。
看着郑克u几次投射过来的目光,兼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胤|只是笑笑,并不打算解释什么。酒过三巡,胤|借口出恭离了酒席,郑克u自然追上去,至于冯锡范刘国轩等同样在王府见过胤|,对胤|也有疑问的几位自然努力缠住施琅。
“大哥。”
见胤|从茅房出来,郑克u赶紧迎了上去。
胤|吓了一跳,“都追到这儿了?――好吧,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是,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就是如今大清的皇长子。至于我来台湾的目的,我只能说是为了以后做打算,绝对没有和施琅里应外合什么的,你信么?”
“大哥说的我都信。”
“……”胤|没话说了。
郑克u不会撒谎,他说信就是真的信。
不过,我到底为毛要给这个二货解释啊?胤|在心里暗暗唾弃自己。
撇开头,努力让自己不要看对方带着怯怯的乞求的眼神,半晌后努力无效,胤|几乎要抱头了:“好啦好啦,好歹你也叫我一声大哥,你进京的事情我会给你稍微安排一下,不过我也还小,说的话没什么分量,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哈哈,果然大哥最好了!”
“不过,爷还是提醒你一句,此次去京城,不用冯锡范给你做什么指示,你坚持本色更容易回来。”
“咦咦?”郑克u先是困惑,而后了然,“一定是因为我的本色比较讨人喜欢吧?哈哈,我就知道,因为你看大哥你就很喜欢我这样的!”
“谁喜欢你了?!那是因为你的本色够笨,一看就知道是个不能成事的!”胤|咬牙,心说,果然对付不要脸就要更不要脸么?郑二货你赢了!
“哦。”又被大哥嫌弃了。郑二货怏怏。
送走郑克u进京的船只,胤|立刻暗示施琅好好保护郑家老宅以及郑氏祠堂――就算你跟郑公有仇也别把气撒在那上头,好歹那也是台湾百姓心里景仰过的,贸贸然破坏总是不好的。横竖你也收回了台湾,这一笔,你永远压在郑成功的头上。
至于剩下的,就是台湾的治理问题了。
攻破台湾自然是极大的好事,这一阵康熙也是喜形于色,毕竟如此一来,南方可以说是基本平定了,接下来他也就有精力也有能力图谋北方了。
许是心情好,看折子什么的也宽容许多,这几日六部内阁纷纷把平日里不敢上奏的一些事情报了上来,于是罕见的没有被骂个狗血喷头,而只是简单地训斥了几句。
只是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户部小吏却在这个时候上了一封折子,一封让康熙的好心情全部消失的折子。
而折子的内容,却是与半年前明珠所上折子的内容大同小异――
最大的不同就是,这封折子上详细地列出了各项数据,有理有据,令人不得不信服。
这份折子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作者有话要说:在小郑童鞋即将要进京的前一晚,胤|敲响了小郑的房门。
小郑(⊙o⊙):……(第一次看到大哥跟自己极其相像的笑容,果然好二……捂脸)
胤|o(rvq)o~~:郑二,你明天去京城,帮爷捎回去一点东西吧!
小郑(受宠若惊猛点头)
胤|(侧身一让,一堆几乎要摞到房顶的东西粗线):这些都是台湾的特产,这个和这个还有那个,是给太子弟弟的,这个和这个,是给额娘的,这个还有那个是个乌库玛嬷和皇玛嬷的,那个,是给大姐姐的,啊,还有这个和这个分别是给小七和小八的,嗯,还有……最后……嗯,最后没了!(似乎忘了点什么?兄弟姊妹额娘老祖宗的东西都准备了,应该没了吧……)
遥远的紫禁城
康渣渣:还有朕,还有朕的东西呢!老大你个不孝子,别再回来啦!
――想起弟弟额娘就犯二的大千岁爷
☆、第65章 争执
康熙一看清楚奏折的内容就怒从心起,又是关于远洋贸易的事!
上折子的小吏见康熙明显不虞的神色吓得身子直抖,膝盖一软,“噗通”跪下来,欲哭无泪。
万岁爷饶命啊。奴才怎么知道那里头是什么内容?奴才也是上朝的时候被皇太子拦下来,硬塞了这么一封折子,要奴才上呈。话说奴才哪里敢看那折子里头的内容呢!奴才又哪里敢违背皇太子意愿呢?
朕关闭通商口岸是为了不受海寇侵扰,是为了维持国内的稳定,你们怎么就是不满意呢?
他简直想直接把这份折子砸到那个小吏的脑袋上!
但是他是明君,所以不能。
奏折是在朝会上递上来的,必须得让大臣们先讨论一番。
狠狠地剜来了明珠一眼,让梁九功把这折子送下去给群臣浏览。
躺枪的明珠:……
取缔海禁,开放通商口岸;筹备皇家远洋贸易队;筹建南洋对外贸易公司――一条条除了需要花钱,还大部分都是商人得利,与朝廷,似乎……
众位大臣先看了看奏折,一直摇头做不赞同状,毕竟他们觉得天朝物产丰饶,只有个别没有的东西需要跟外国的交易,再加上海上流寇众多,并且难以抓捕。他们对于远洋贸易实在没什么好感。再加上,朝廷把持百姓才会做的贸易,这不是与民争利么,这种赚骂名的事傻子才会答应。
当然也有人是赞成的,但看看康熙黑乎乎的脸色,实在不敢触怒龙威,只好保持中立。
可是等看到附带的数据说明时,他们的意志动摇了。
一个个的都瞪大了眼睛。
远洋贸易的利润这么大?
百姓得到的好处真多。
这预计的收益是真的假的?怎么比当官都赚钱啊――嘤嘤嘤,我也想回老家种茶叶了
……
叽叽喳喳,讨论声四起。
明珠看了折子后自愧不如。自己当初上的那折子跟这一份完全比不了啊。怪不得万岁爷没有批下来。
不过,撇头看了看那个上折子的小吏,这份折子也不像是出自那样的人之手啊。
户部满尚书杭艾最先发话,只见他面色潮红(激动的),低头拱手,完全无视了康熙不高兴的脸色,激动得声音都变了:“奴才附议。”
――前两个月他当兵部尚书时,他还在埋怨伊桑阿(前任户部尚书)是个小气鬼,简直抠门得要死,一毛不拔。不过等他当了户部尚书时,就明白了――不是抠门得一毛不拔,实在是国库里没有几根毛啊。他实在不想再被兵部,好吧,偶尔还有礼部和工部,各种追着屁股要钱。
户部汉尚书梁清标也附议,他这户部尚书都当了十多年了,天天看着国库本就不多的银钱各种减少,简直各种无奈。偏偏近几年又连年打仗,军饷不发下去估计整个军队都得玩完,所以每天为钱的事他是真心捉急。
兵部汉尚书李之芳以前是浙江总督,而且一干就是好多年,对那个不是自己家乡的地方也产生了浓烈的感情,而这份奏折明显体现出开放通商对于江南一带的利益有多大,另一个,虽然海上流寇多,但只要他们兵部好好训练水师,肯定能护得远洋贸易的船只周全。于是他也附议。
明珠曾经上过类似的折子,自然也是附议的。
不过对这么大的数据不信任的也大有人在,加之皇上不赞同的神态颇有明显,所以他们还是持观望态度。
佟国维就是起其中一位。他毕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多少比其他人更重视皇上的态度,见皇上那么明显的表情,遂问道:“不知大人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尤其是其中的数字,不知大人的来源是否可靠?”
――这问的是那名小吏。
顶着几乎满朝堂的疑问眼神,那名小吏觉得自己要晕倒了――自己从来都是朝会上的小透明,这么万众瞩目受不了啊――战战兢兢地回道:“回、回、回大人,这、这、这是太子殿下刚刚交给下官的……”
言外之意,我什么都不知道,求求你别问我啊!
太子爷?
朝堂的气氛瞬间变了。
很多人的目光都瞥向索额图,包括康熙。
索额图瞬间欲哭无泪。
干嘛都看他?!
他是太子的叔公没错,他始终支持太子爷也没错,可是,他跟太子并不是一直在一块儿的啊喂!
太子爷干的这些事他完全不知情啊好吧?
而且太子爷跟万岁爷你的感情那么好,这件事怎么着也得看您吧?
最重要的是,他要怎么表态啊?
他是想跟太子爷站一起,可他实在不想跟明珠那厮站在一边啊。
而且凭什么要老子主动向明珠示好,而不是明珠附议老子的意见啊!
康熙的神色却复杂了起来。
既有一种自己养大的儿子出息了的自豪,又有儿子竟然跟自己意见相左的憋屈,更是隐隐有一种权威被挑衅的怒意。
一旁跟着伺候的梁九功非常有眼力价,虽然不太明白底下的大臣在争些什么,但还是知道现在这朝会似乎不适合再进行下去了,尤其是似乎牵扯到了太子爷。他冲一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立刻会意,悄悄走出去,又一副慌乱地样子冲了进来。
康熙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对于奴才的掌控力还是非常强的,所以众大臣见这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冲进来,都想怕是后宫出了什么大事。
佟国维尤其担心。他的女儿,佟佳皇贵妃一个月前刚生下一个女孩,当时皇上是挺高兴的,毕竟皇上对皇贵妃还是很有几分情意的,所以对这个孩子也是非常宠爱的,只是可惜的是,那个孩子身子有些孱弱。
想至此,佟国维就有些忧心了。女儿进宫也有几年了,可直到现在才有了第一个孩子,可想而知他现在有多重视这个孩子可想而知。
――至于四阿哥,毕竟现在还没改玉碟,德妃娘娘又还在,将来会怎样还真不好说。
底下的大臣虽然没有佟国维想得这么多,也不似不佟国维这般忧心,但也知道此时不是继续的时候,更何况要表态的话,他们还想回去再考虑考虑。
当然也是因为这事牵扯到了太子――皇上和由他选择的继承者似乎意见相左,一个没弄好,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为臣子的。
所
以在君臣心照不宣的默契里,关于这封折子的讨论不了了之了,朝会很快便散了。
下了早朝,康熙便立刻移驾承乾宫。佟皇贵妃所生的小公主身子确实不太好。太医们虽然讳莫如深,但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来这小公主怕是不是长寿之相。
――对此,栾辉表示近亲结婚害死儿啊。没文化果然要不得!
看了看小公主,又安慰了几句佟皇贵妃,康熙便出了承乾宫,去了毓庆宫。
皇太子幼年时是跟康熙一块儿住在乾清宫的,六岁的时候才搬进毓庆宫,每日见面基本是胤i前去乾清宫请安,康熙有什么事也是命内侍前来唤人,他自己倒是很少来毓庆宫。
其实毓庆宫除了离乾清宫近点――这当然是跟乾西五所比的,要说论与乾清宫距离近的程度,哪个宫比的上景仁宫和永寿宫呢――其他的方面真是算不上太好。逼仄狭窄,倒像是在斋宫和奉先殿之间的夹缝里似的。只是独占了一宫,又有着东宫的称号而已,要不然还真没几个人愿意住进去。
康熙在跨过祥旭门,对一干茫然惊诧跪地磕头的小黄门们视若无睹,在本殿前矗立良久,而后才慢慢走进去。
本殿和毓庆宫正殿之间是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种着各色树木,郁郁葱葱,茂盛繁荣,只是在一片整齐高大的树木间,掩藏着一棵长得略有些歪斜的小树。
康熙突然想起,大概是胤i八岁生日那日――他并不是不记得自己儿子的生日,只是那一日同时又是自己元后的忌日,不管怎样,死者为大,他只能在心底里默默感谢上苍让自己的孩子又活过一年,默默地位又长大了的儿子高兴,只是这份高兴,他只能埋在心底――胤i似乎比以前的每一个生日都要略高兴一些,就是在陪着仁孝的肖像时,说话的语气都要轻快很多。
――至于他自己像个猥琐男一样趴墙角偷听什么的,乾纲独断的年轻天子默默地忽视了。
他记得,那个孩子很高兴地告诉自己从未见过的额娘,自己的哥哥给自己种了一棵长命树,那树会伴着保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
康熙微微笑了起来,命宫人取来工具,挥退一干伺候的下人,撩起衣摆,亲自蹲□,将那棵已然有些歪了树正了回来。
忙完一切,似乎快到正午了。康熙用宫人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手,步进毓庆宫正殿。
胤i出宫读书尚未回来,能在内殿伺候的都是胤i亲自调教的又得用的,这些宫人各自忙着各自的,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更难得可贵的是丝毫没有嘈杂声,见到康熙也毫不慌张,端端正正规规矩矩跪下请安,康熙不喊起就安稳地跪着,直到康熙去了别处才起身继续忙碌。
康熙一边走着,一边不由地锁起眉,这是胤i的住处,这个当初小小软软的奶娃娃,这个他从小拉扯到大的孩子,这个他唯一抱过的儿子,似乎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长成自己陌生的模样。
康熙一边想着,一边迈步进了胤i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最后怎么莫名有了父子的赶脚?
这是我的错觉错觉错觉……
这绝对是兄弟文啊兄弟文,请看作者清澈的双眼
ps:网卡了,绝对不是作者菌不按时更文!!!
☆、第66章 落定
无逸学堂辰时正下学。
沉闷的钟声在古朴的学堂里响起,教室里的好多小孩子便都有些坐不住了,已经读了几年书的差不多习惯了的还好,那些今年刚来的孩子,好像屁股底下有虫子似的,扭来扭去就是坐不住。
上头讲书的老夫子们虽是有些酸腐,可这两年接触这些机灵活泼却也懂事听话的孩子们后,尤其是接触了清夏大学那群桀骜不驯孤高冷傲藐视天下犟脾气臭性子――咳,其实这都是容若给惯的――的一群老前辈,觉得自己的心胸宽广多了,也觉得这些小孩子可爱多了,看到孩子们都坐不住了,也只是笑了笑,便下课了。
这些小少爷小公子们都是出身大家,自然有随侍的下人小厮,不过这些人肯定是不能跟着一块儿读书所以都在隔壁屋子里等着。偶尔有空闲的夫子过去教他们一点简单基本的东西。
这边一下课,那边的下人们便鱼贯而入――给自家小主子收拾东西。
当然这只是年岁小的,略大点的无逸学堂是要求自己做的。
胤g就在年岁小的这一列中。
皇太子出宫读书也不过带了两个侍卫,一个小内侍还有一个谙达,胤g也不敢太逾越,顶多以着年岁小带了跟皇太子一样的配备,至于跟皇太子一起的三阿哥则少了一个侍卫一个小太监。
胤g慢吞吞地起身,让小内侍给收拾东西,他则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没想到冷不丁一瞟,立刻开心起来,小跑着出去了。
两个侍卫紧跟着。
胤g一口气跑到大门口,惊喜地看着那个因为无聊而蹲在地上数蚂蚁的小人,“小八你怎么来了?”
――来的人正是八阿哥胤t。
小胤t瘪瘪嘴,甩开一旁看顾的谙达,委委屈屈跌跌撞撞地扑进胤g怀里。
胤g了然地想,啊啊,一定是小八想自己了,更加高兴了。
至于小八――
宫里头好无聊啊,都没有人陪自己玩。五哥老说自己听起来很费劲儿的话,六哥身体不好,七哥最近跟换了个人似的,一点也不好玩,两位额娘最近很忙,只好来找以前陪自己玩过的四哥了。
“跟额娘磨了很久呢。”胤t小小声地抱怨道。
胤g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小八说的是出来找他这件事。
――哈哈,小八果然很喜欢我!
这时内侍也收拾好了东西――说实话真不少,光各种书就十多本――谙达也把马车赶过来了。
两人上了马车,胤g把胤t抱进怀里,饶有兴致地询问胤t今天在宫里干了什么,吃了什么,有没有好好跟着谙达学习识字写字,有没有捣乱什么的。胤t也都一一答了,并表示自己哪里会捣乱啦?
胤g闷笑,却没有再继续戳人把柄――小八长得白白嫩嫩乖乖巧巧,冲谁都笑得甜蜜蜜的,格外可爱讨喜,但其实最是个蔫坏蔫坏的。
他曾经亲眼看到小八笑眯眯地把福气抱在怀里顺毛,等福气舒服地都快睡着时,冷不丁把福气扔到面前的池塘里!
――这让在不远处围观了全过程的四爷在六月天里生生打了个寒颤。
不过,最后还是胤t自己把福气捞了上来。
――虽然是在看完福气在水里各种挣扎的苦逼样之后。
之后又欢快地把湿哒哒的福气抱回屋里,一身衣裳自然被弄湿了,惹来嬷嬷们的唠叨教训。
――不过,这样的小八他还是觉得坏得好可爱肿么办?
胤g下了课就回去,皇太子却没这么幸福,他有些不懂的功课需要在宫门下钥之前问清楚。
当然这里的夫子能教的也就是四书五经范围内,其他的他想了解的必须得趁休沐时去清夏大学找那里的老先生解释。
而可怜的三阿哥因为和皇太子同年,也只能同苦逼地留在这里,为了不让自己一点也听不懂皇太子和夫子的交谈,他只能逼着自己多读书,多思考。
――于是,这也是三阿哥博古通今知识最为渊博的原因。
等胤i问完,差不多已经过了两个时辰了,兄弟俩这才踏上回宫的路。
路上交流着一天的学习心得,很快便到了神武门。
在乾西五所分手后,胤i按照往常一样,前往乾清宫,一边走着,一边在心里寻思着,也不知道自己今天早上匆忙间让那个官吏上的折子有没有顺利送到汗阿玛手里,汗阿玛看了后会不会为胤i骄傲。
――你汗阿玛要是当时知晓这是你上的折子,也许会把这折子扔你脸上哦!
不过最后却被留在乾清宫的顾问行告知“万岁爷在毓庆宫呢。”
胤i有些惊讶,不过还是匆忙赶回毓庆宫。
随意让宫人们换好了衣服,胤i便立刻进了书房。
康熙在这里坐了差不多有一天,这期间翻了翻胤i的书桌,又看了看几份奏折后,一直到胤i风尘仆仆的进来。
胤i一进门就跪下来请安。
没想到往日对他十分宽容的康熙这次意外地对他不假辞色,甚至都没喊他起来。
胤i原本得意洋洋的心情瞬间冷却下来,略有些不安地寻思是否是那封折子有何不妥。
果然,康熙过了半晌,把那封折子扔到胤i跟前。
“这封折子是怎么回事?”
胤i微微抬起眼敲了敲康熙的表情,却见对方冷着一张脸,喜怒不形于色,只好小心斟酌着词句,如实招来:“回汗阿玛,那日儿子从汗阿玛这里拿走一封未做批示的折子,儿子以为汗阿玛是在考验儿子,便到各处搜集了一些信息,于是便汇总到了这里……”
“你自己找的?”
“……从容若那边一个叫张谦的留学生手里弄来的。”胤i汗颜,“不过儿子找几个商贾问过了,这个数字基本是符合实际的。”
“商贾?朕怎么不晓得皇太子还能接触到商贾?”
“也是在容若那里。容若最近好像正在和习斋先生商量着开设商贸斋的事,找了各地的商贾准备筹点银子,反正,清夏最近是挺热闹的。”
这个容若!康熙在心里叹口气,暗想朕是不是对容若太宽容了?还有清夏大学的那群老头子,一个个简直比朕还狂还傲,要不是他们彼此的学问斗争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上,朕真想弄死那么一个两个威慑一下。
――天知道容
若为了保持这个平衡费了多少心血。
“这么说,这封折子也是你的意思了?”
看着康熙晦暗不明的神色,胤i咬咬牙,“是。”
“你可知如此引发的后果?”
“儿子尚还年幼,也许看得没有汗阿玛那么宽,那么远。但是,儿子只知道,这份折子上的数字,给了儿子一个对于未来的美好承诺。”胤i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起来,“儿子从小便在这紫禁城里长大,这四四方方的天地便是胤i所能理解的天下。可这几年随着汗阿玛上过北方龙兴之地,又追着哥哥下过南边鱼米之乡,漫长的旅途明明白白地告诉胤i何谓坐井观天。儿子所以为的小小的一方天地,不过是我大清巴掌大的地盘――这由北向南的距离有多长,大清就有多广,……”
胤i说着,抬起头看了看康熙身后的世界地图――那是当初胤|将地球仪“借”给康熙换来的回礼,由工部的专业人士按照栾辉的地球仪绘制的世界地图,“由此儿子不禁想到,大清再大,在世界上,也不过是巴掌大的地方。容若那帮留学生也经常给儿子讲关于西洋的事情,这让儿子愈发觉得,世界才是真正的广阔!”
康熙顺着胤i的目光看向身后的地图。这张地图已经挂了好多年了,可胤i一直没舍得扔,他只当是胤i重视胤|送的礼物,却没想到,这孩子其实已经在学习这张地图了。
“胤i,朕问你,你可知晓,汗阿玛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胤i眨眨眼,“如今南方已定,汗阿玛的下一步就该挥师北上了,俄罗斯侵扰我大清边境这么多年,也该收拾收拾他们了,另外,蒙古的准噶尔部也是蠢蠢欲动,汗阿玛自然是不会放过的,这是这两场,只怕都是硬仗啊。”
――俄罗斯自然是忌惮他们先进的火器,而蒙古人素来骁勇善战,他们又比较熟悉地形,己方不占优势,这仗怕是得拖几年。
“是啊,硬仗。”康熙叹气,但不管多硬的仗都要打下去,当初打吴三桂那帮人时不也是这样过来的么?
不失寸土,这是身为一个合格的皇帝最起码的要求。
“既然是硬仗,朕的心思,只能全部集中在这上头,而你所说的那些,朕不会为其分神,你懂么?”
“……是,儿子明白。”胤i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虽然有些不甘,但确实是事实。
“所以,”康熙没有看胤i的表情,而是扭头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朕把这些事情交给你,你可有信心做好?”
胤i一惊,立刻叩头跪谢,“儿子,不,儿臣定不负皇父所托!”
作者有话要说:内啥,由于作者菌打工的地方最近一个月搞活动,于是各种加班各种忙,所以会隔日更,大家养肥看吧
关于文慢热的问题,窝已经在反省了,坚决打倒话唠!
只是感情废的某人……对手指
☆、第67章 水炮
等过了中秋,施琅进京并送上郑克u的正式降表后,康熙才下了旨意,开放广东、宁波、天津三个通商口岸,设外事局,着索额图主理,皇太子协理。
这本没什么,毕竟只开放了三个口岸,比起前明还是少了很多,更何况,康熙虽然禁海,但并没有完全禁住,明里暗里还是有不少船能够出海的。
索额图虽然主理外事局,看起来像是重新起用了,但同时也堵了他官复原职的路子。
可重点是,索额图和皇太子?
谁不知道索额图是坚定的太子党,让皇太子协理索额图,还不如说是给皇太子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尤其有不少人想起此时远在福建的皇长子――胤|人在台湾的消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台湾刚被收回,虽然主将是施琅,大阿哥很有可能什么都没做,事实上万岁爷根本连个明面的官衔都没有给,他显然是一副看热闹的姿态。可架不住到底是参与了克复台湾,这项战功怎么也抹不了啊。没听说前两天正式接收郑家军归降的正是大阿哥么?
万岁爷此举,定是担心大阿哥风头太盛,压过太子爷。所以才趁这么个机会,抬举太子,以压制大阿哥――毕竟朝里坚持立长不立嫡的不在少数,尤其以明珠带头。
这显然是给递太子爷踏板呢!
不过,这也得太子爷有那个本事踩上踏板才是。
于是远在台湾的大阿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地被划到了太子爷的敌对阵营,并在天南海北之间搭起一个看不见的擂台。
之后,这个“事实”被四九城,乃至整个官场认同并以此为默认规则坚持了很多年。
不过这个时候的胤|可不知道这么多,就算知道了也不过一笑,倒是听闻开放口岸的事情笑了笑,宁波也是待开通的口岸之一,保成会不会……?
“大阿哥,海上传来消息,邓先生、邓先生那里说是成了――”
正当胤|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漫不经心地寻思胤i会不会借机过来时,一个小厮跌跌撞撞跑进来,叩头道。
“什么成――”胤|被打断思绪,正要发火,猛然反应过来,立刻从椅子上蹦起来,咧嘴一笑,急匆匆就往外冲,“哈哈,唯准这家伙竟然还真弄成了,爷瞧瞧去!
恋耽美